自然界的阴阳理论给予我们机会领悟生命,然而它亦使我们陷入困境,走不出来。到底要呢,还是不要?要怎样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以前学了一些佛法,领悟了一些生命,觉得毋需追求物质需求,应该拥有越少物质,身心就越自在。应该是如此,对不对?
可是,后来从净空法师的开示中,才惊觉自己还是落了两边,学佛中道,原来还没学会呢!净空法师说:“众生不是偏有,就是偏空。结婚,不是偏在结,就是偏在不结,结婚是可以结,结了不要昏,这是中道。”
原来,结婚或不结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一颗心念。
我们常说:“我们必须要放下。”
。可是意识里面有一个“必须” ,那就肯定放不下了。只有在没有意识里头,我们才可以真正放下。同样的,在现实生活当中,物质需求与情感的抉择往往在于内心的矛盾、社会家人的压力以及佛陀的教诲当中犹豫不决、踌躇不前。我们总以为我们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要呢,还是不要?熟不知原来这都不是重点,因为不管我们做出什么选择,我们毕竟还是放不下。即使选择了不要,我们还是放不下。倒不如去面对与正视它的存在(内心的染着)
。我觉得,自己没有法子在佛法中前进,那是因为自己的福德因缘不够,抑或是业障深重。既然因缘还没有成熟,那倒不如广种福田智慧,消除业障。因缘成熟了,自自然然在佛法中更上一层楼而毫无障碍。
要与不要之间存有一个空间,而这个空间就是一个平衡点。就好比1和2
之间。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选择1或者是2呢?那时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原来1和2之间还有1.1,1.2,1.3,….1.9。如果我们发现了它的存在,我们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因为我们可以选择1.2,1.4,….
。当然,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的智慧,我们会选择1.5 ,因为1..5是1和2 之间的平衡点。(然而,再以为有一个中道,又住了,对不?)
不管选择了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身心都自在。若身心不自在,那就要反省、觉察我们的心念。了解了这一点,我不再刻意拒绝某些事物。有的时候自在,没有的时候也自在;有钱的时候自在,没钱的时候也自在;有情感生活时自在,没情感生活时也自在。更重要的是,我们依然实践我们自身生命的任务,精进学习,觉察我们的心念,并能够品尝生命的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