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小站

要与不要之间
文/心海

要与不要之间存有一个空间,而这个空间就是一个平衡点。就好比1和2 之间。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选择1或者是2呢?

         
         从小,在脑子里就有一个念头,就是不想活在这个世间,没有勇气自杀,就祈求观世音菩萨带我走,可是,观世音菩萨都不理会我,内心无比地失望。没有办法啊,只好对自己说:既来之,则安之吧!虽然如此,有时候心里总会有一种无法释怀的失落感,尤其是从报章上常看到人残暴无耻的行为,抑或是人性背后的丑陋。虽不至於发生在自己身上,但足以令人感到难过、恐惧与黯然神伤,常叹:真是倒了十八世大酶才来到这可怕的世界。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只好隐藏,再隐藏,总感觉自己无法走入只为私利的社会之中,就象一条应生存在水里的鱼,突然间被捉到陆地上生存,几乎挣扎得不能呼吸而窒息。

         佛说,人生难得。到底来到这世间有什么可贵之处?以前总是不屑,可是后来慢慢领略到,人间有别于其他世间不同之处就是人间有阴阳,即有男必有女,有美必有丑,有快乐必有痛苦,都存有两边。也因为这必然现象的存在,是大自然留给人类寻找生命真相里无限的线索,就从此地发掘何谓生命的本质。快乐的本质是什么?痛苦的本质又是什么?然而,快乐与痛苦之间存在的空间又是什么?若能了解快乐与痛苦原来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抽象无形的感觉,如果我们以具体的例子来说,它就象好人与坏人一样,是我们生命的过客,它无声无息地来了,可是它终究还是要离开,是我们不舍,紧紧捉住它不放才造就我们心中的执着。若果我们能从快乐与痛苦中跳出来,细细回味与寻找它们之中存在的空间,然后安顿其中,就能身心自在了。

         因为人间提供了无限的空间,让我们领悟生命实相,才了解到法师以坚定无比的语气告诉我们:一定要发愿下一世重来人间!法师的当头棒喝敲醒了我这个一直要逃离这世间的人,然而人性的丑陋依然存在与我们的身边,自身寻求的理想依然无法实现,佛陀的教诲都无法落实在现实生活当中,内心的痛苦与矛盾时时刻刻都存在于选择当中。选择这一条路呢,还是选择那一条路?若听从佛陀的教诲,应该选择A路;可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染着与无法忽视家人对自己的期待。。。应该选择B路吧!?

         自然界的阴阳理论给予我们机会领悟生命,然而它亦使我们陷入困境,走不出来。到底要呢,还是不要?要怎样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以前学了一些佛法,领悟了一些生命,觉得毋需追求物质需求,应该拥有越少物质,身心就越自在。应该是如此,对不对?

         可是,后来从净空法师的开示中,才惊觉自己还是落了两边,学佛中道,原来还没学会呢!净空法师说:“众生不是偏有,就是偏空。结婚,不是偏在结,就是偏在不结,结婚是可以结,结了不要昏,这是中道。” 原来,结婚或不结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一颗心念。

         我们常说:“我们必须要放下。” 。可是意识里面有一个“必须” ,那就肯定放不下了。只有在没有意识里头,我们才可以真正放下。同样的,在现实生活当中,物质需求与情感的抉择往往在于内心的矛盾、社会家人的压力以及佛陀的教诲当中犹豫不决、踌躇不前。我们总以为我们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要呢,还是不要?熟不知原来这都不是重点,因为不管我们做出什么选择,我们毕竟还是放不下。即使选择了不要,我们还是放不下。倒不如去面对与正视它的存在(内心的染着) 。我觉得,自己没有法子在佛法中前进,那是因为自己的福德因缘不够,抑或是业障深重。既然因缘还没有成熟,那倒不如广种福田智慧,消除业障。因缘成熟了,自自然然在佛法中更上一层楼而毫无障碍。

           要与不要之间存有一个空间,而这个空间就是一个平衡点。就好比1和2 之间。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选择1或者是2呢?那时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原来1和2之间还有1.1,1.2,1.3,….1.9。如果我们发现了它的存在,我们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因为我们可以选择1.2,1.4,…. 。当然,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的智慧,我们会选择1.5 ,因为1..5是1和2 之间的平衡点。(然而,再以为有一个中道,又住了,对不?)
不管选择了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身心都自在。若身心不自在,那就要反省、觉察我们的心念。了解了这一点,我不再刻意拒绝某些事物。有的时候自在,没有的时候也自在;有钱的时候自在,没钱的时候也自在;有情感生活时自在,没情感生活时也自在。更重要的是,我们依然实践我们自身生命的任务,精进学习,觉察我们的心念,并能够品尝生命的真、善、美。

 

Click to print this article 单击列印

news archive
 心思小站

news archive
 电子报目录



谢谢您参阅檀香电子报
订阅 I 取消

I 檀香主页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