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我们在这儿,大家只看到人,其实,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非人(鬼) 及畜生。当我们诵经的声音散发出的磁场,这些非人(鬼) 及畜生也会感受到音波。音波能以柔和或愤怒,不同方式发出。得道的高僧是以最清净的心,最柔和的音声来诵经,与我们自己在家诵经的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举个例:这一天我们要祭拜祖先,在厨房忙碌地煮了几道菜肴后,身心疲惫,心情烦躁、焦急,试问以这样的身心运作去诵经供养,我们的祖先能得到超度吗?相反的,你如能以高僧大德那种持戒、安稳、柔和的心去作法事,那效果当然是不可思议的了。
目犍连是个圣者。他当时拿了一碗饭去供养母亲,见到母亲的凄凉景象,心里就动了情念,感情受挫了,自然流露忧愁苦恼,心里难过。再说,他当时也没有布施给其他的饿鬼,只照顾一个妈妈,没有做到布施业。目犍连是个具足六神通的圣者,但却没有圆满的智慧,当时的种种情景让他不自觉地坠入情感。他很想回向功德给母亲,但却做不到。而后来他请来的高僧流露的是法情。这样的身心作回向而被众生听到领纳的威德是有摄受力的。
【应时解脱. 衣食自然. 若复有人父母现在者. 福乐百年. 若已亡七世父母生天. 自在化生. 入天华光. 受无量快乐. 时佛敕十方众僧. 皆先为施主家咒愿. 七世父母. 行禅定意. 然后受食. 初受食时. 先安在佛塔前. 塔寺中佛前. 众僧咒愿竟. 便自受食】
我们在供僧时,累劫父母有的可能生在天趣,有的可能生在人道,也有可能在三恶趣中,佛陀都一一祝福。我们在作广大供养时,诵经回向有分上、中、下。我们都会念:上供十方佛,中奉诸圣贤,下济六道品。上供十方佛是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中奉诸圣贤就是供僧;下济六道品就是做法会或布施业。佛陀强调在做回向时,尤其对有“天”福报的众生要祝福他们有听闻佛法、学习佛法的因缘。
开始我们先把盆放在佛的前面,也就是放在殿堂的中央。出家人会在盆前持咒或诵经,然后才把吃的、用的取出来。【尔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当时,佛在教目犍连的时候,也有其他的比丘在听,大家都很欢喜,原来供僧是有着这么大的意义的。
【目连悲啼泣声. 释然除灭. 是时目连其母. 即于是日. 得脱一劫饿鬼之苦.】目犍连转悲为喜,因为他依佛所说的方法,终于帮助母亲脱离饿鬼趣。目犍连在供僧时,礼请母亲到会场。母亲见到这么庄严的会场,顿时起了欢喜心,接着起了皈依的心。当目犍连的母亲起了皈依的念头时,她的悭贪业也被降伏了,因此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超脱恶趣。各位,皈依很重要,我们在黑暗的路上行走感到害怕时,就会念南无阿弥陀佛。当我们在念皈投佛的时候,很多复杂的业就会递减。南无的意思是皈依,当然我们不能只是在口头上说皈依佛,而是应该以至诚恭敬的心去皈依,才会受用。
【尔时目连复白佛言. 弟子所生父母. 得蒙三宝功德之力. 众僧威神之力故. 若未来世. 一切佛弟子 行孝顺者. 亦应奉此盂兰盆. 救渡现在父母. 乃至七世父母.可为尔否。】这时,目犍连就问佛陀,
以后未来的众生如果都依照这个办法去做,他的现世父母或七世父母是否都得以超度呢?【佛言. 大善. 快问. 我正欲说. 汝今复问. 善男子. 若比丘. 比丘尼. 国王. 太子. 大臣. 宰相. 三公百官. 万民庶人. 行孝慈者. 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 过去七世父母. 于七月十五日. 佛欢喜日. 僧自恣日. 以百味饭食. 安盂兰盆中. 施十方自恣僧. 乞愿便使现在父母. 寿命百年无病. 无一切苦恼之患. 乃至七世父母. 离饿鬼苦. 生人天中. 福乐无极。】未来,不论是高官庶民,只要肯去作盂兰盆供僧会,过往的父母就可得到超度;现世父母就会无病延年,因为这样做可增长善业。我们在做事时常会碰到障碍,会起烦恼。其实这是恶业现前啊!我们大家都活在善与恶业之中,如果我们常做广大供养的善法,那么善业就会显现,障碍就会相应递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