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开示

-A A +A

2006年11月《精进佛七》,上唯下悟法师回答戒子的问题:11,12,13,14,15

问 6:

为什 么 出家的法师,头上有三点或九点的戒疤?

答 6 :

* 在中国(汉传)佛教的传统中,出家人须要受「三坛大戒」:先受沙弥或沙弥尼戒,再受比丘、比丘尼戒,最后才受出家的菩萨戒。

* 依菩萨戒的精神,菩萨是要修六度波罗蜜的。依据《本生经》的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他可以「舍身」来行布施波罗蜜。所以,出家人燃香「点戒疤」,是象征「舍身」布施的志愿——要学习菩萨「舍己为人」的精神。

* 出家人燃三点或九点的戒疤,是没有谁高或谁低之差别。现今一般的戒场,通常只为戒子燃三点戒疤罢了。

 

问 7 :

「跑香」时,我不能专心的念佛,不「跑香」可以吗?

答 7 :

* 当然可以,如果你坐着念佛能专心,你可以就坐着念,不一定要「跑香」。

*不過 ,其 他 的戒子们一整天坐在这里,需要一些运动,故以「跑香」来调剂身心。我们的身、心是互相影响的,「跑香」的时候,我们念佛也倍觉舒畅,更加有精神。其实,跑香、经行是「禅堂」的规矩,在早期的「念佛堂」中是没有「跑香」的。

 

共修开示 ~ 真觉法师 ~ 28-12-06

在我们工作與处人待事的时候,我们要提起一颗怎样的心?这,就是提起正念。今天,學尼会和大家分享关于这个课题的范围。

请问大家,你们每个星期四来到大殿共修,你们是以什么心把自己的身與心给带过来的?是以什么心来迎接这次的共修会呢?是勉强地把自己拖了进来,还是期待着今天又有新的东西可学习呢?你们是抱着怎样的心态来,你们自己最清楚。 是否是为了应付上司?应付师父们?还是你是在应付佛菩萨呢?请问,佛菩萨可以应付的吗?

那你们进来坐下的时候,你们是否有察觉自己的坐姿?若你们进来有抱着一颗正确的心态,认为今天短短一个小时的共修,是为了要增上我的菩提道,那么就能把自己的心力提起。这靠什么呢?靠我们的正念。

若你有提起正念的话,那你不会靠在大殿的墙壁,而且你们也不会迟到。为什么?因为生命很可贵。这个生命是很无常的,因缘过去后就没有了。我们要学习抓紧这个时段,能够吸收多少就多少。 可能我们没办法全盘招收,有些人只能吸收那么一点点。但是可不要小看那一点,这一点在你的菩提道上可种下一个重要的環節。

2006年11月《精进佛七》唯悟法师回答戒子的问题:6,7,8,9,10

问 6 :

有一些戒子之至亲的人———儿子、太太或母亲,刚往生不久,这些戒子们来打佛七,希望把功德回向给往生者。这些戒子们问:我们在佛七期间,每晚作大回向时,亡者能不能得到(戒子们)念佛的功德?

《佛说盂兰盆经》讲解 ( 三 )

 

继尊法师

各位,我们在这儿,大家只看到人,其实,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非人(鬼) 及畜生。当我们诵经的声音散发出的磁场,这些非人(鬼) 及畜生也会感受到音波。音波能以柔和或愤怒,不同方式发出。得道的高僧是以最清净的心,最柔和的音声来诵经,与我们自己在家诵经的效果是绝对不一样的。举个例:这一天我们要祭拜祖先,在厨房忙碌地煮了几道菜肴后,身心疲惫,心情烦躁、焦急,试问以这样的身心运作去诵经供养,我们的祖先能得到超度吗?相反的,你如能以高僧大德那种持戒、安稳、柔和的心去作法事,那效果当然是不可思议的了。

目犍连是个圣者。他当时拿了一碗饭去供养母亲,见到母亲的凄凉景象,心里就动了情念,感情受挫了,自然流露忧愁苦恼,心里难过。再说,他当时也没有布施给其他的饿鬼,只照顾一个妈妈,没有做到布施业。目犍连是个具足六神通的圣者,但却没有圆满的智慧,当时的种种情景让他不自觉地坠入情感。他很想回向功德给母亲,但却做不到。而后来他请来的高僧流露的是法情。这样的身心作回向而被众生听到领纳的威德是有摄受力的。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佛法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