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防治老年痴呆症

-A A +A

来源:转载

老年痴呆症是指老年期发生的以慢性进行性智力衰退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精神疾病。主要包括阿氏痴呆症、血管性痴呆症和混合性痴呆症。其中的阿氏痴呆症最為普遍,已成為继肿瘤、心臟病、中风之后引起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疾病。

在香港,随着人口进一步老化,阿氏痴呆症的患者将不断攀升,预计至2031年,将增加至总人口的24.8%。阿氏痴呆症的发生具有典型的渐进性,发病初期表现為普通的健忘,易被认為是年迈所致而被忽视。病情发展至中期时,日常生活能力逐渐减退,并伴随各种精神症状和行為障碍。若到晚期,则可能导致智力的完全缺失,并最终导致死亡。

阿氏痴呆症的确切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清楚,基於目前的研究存在两种比较公认的机制:其一為在患者大脑的皮层和海马区域有一种淀粉样的蛋白沉积导致形成老年斑,最终将引起脑细胞的损伤乃至死亡;其二為脑内一种叫的蛋白发生异常,自发凝聚成双股螺旋丝状,导致神经元纤维缠结,微管扭曲变性而不能正常输送营养物质,最终使神经元末端的树突和轴突发生营养不良性萎缩。

发病之本:肾精亏虚

中医学认為阿氏痴呆症属於「呆证」、「健忘」、「痴呆」等范畴。《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脛酸,眩冒,目无所视,懈怠安卧。」由於脑為元神之府,总统诸神,故阿氏痴呆症病位主要在脑,但其发病与五臟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病理基础為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脑髓空虚,气血不足。由於精、气、血亏虚不足,髓海失充,脑失所养,或气、火、痰、瘀、毒诸邪内阻,上扰清窍,神无所主而发為痴呆。老年人由於自然衰老及病理因素的影响,肾精亏虚,髓海失充,臟腑功能日渐衰退,气血津液运\行输布失常,清窍失养,灵机呆钝,故肾精亏虚不足為发病之本。

因人制宜:辨证论治

传统中药因人制宜地根据病人不同的辨证,採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如从肝肾论治:多採用补肾助阳、添精益髓的方药如巴戟天、淫羊藿、熟地黄、山茱萸、黄精、龟板、阿胶、枸杞子、鹿茸、左归饮等;从痰论治:多採用健脾化湿、祛痰开窍醒神的方药,如导痰汤、鬱金、石菖蒲、远志、益智仁、醒神胶囊等;从气滞血瘀论治:多採用理气活血、通窍醒脑之方药,如当归芍药散、补阳还五汤、通脉益智丹等。

现代研究表明中药治疗阿氏痴呆症具有多途径和多靶点的作用优势。在如上所述的淀粉样蛋白的作用方面,中药一方面可以直接降低此种蛋白在体内的含量,如由石菖蒲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可以使阿氏痴呆症动物模型脑内海马区域的淀粉样蛋白明显减少;由淫羊藿等组成的益智健脑颗粒用於18例阿氏痴呆症病人后,病人脑脊液中的此种蛋白的含量显着低於治疗前。

中药治疗具多靶点作用

另一方面,中药具有降低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性,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如港大苏国辉教授等研究表明抗衰老药枸杞子的多糖提取物可以显着地降低淀粉样蛋白对神经元的毒性。

在如上所述的蛋白异常,导致的神经元纤维缠结方面,加味当归芍药散能增强脑内胆碱能功能、降低蛋白含量,从而减少双股螺旋丝、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形成,抑制脑内神经细胞的凋亡。

此外,中药对氧自由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氧自由基损伤如发生於脑组织中的智能相关结构时,便会导致记忆障碍,因此与阿氏痴呆症也有密切相关。

中药具抗自由基损伤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何首乌、银杏叶、葛根及参类中药均可以通过影响体内自由基的水平而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损伤作用。中药还可抑制炎症及免疫反应。许多学者认為阿氏痴呆症是一种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淀粉样蛋白的沉积能激活巨噬细胞,使其分泌大量的炎症介质,提示抑制或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炎症反应的药物可能在此症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如由黄芪等组成的黄芪叁仙汤能够明显降低大脑海马组织中炎症因子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而对阿氏痴呆症具有治疗作用。

现代西医学治疗阿氏痴呆症主要是基於不同的发病学说,在控制和改善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和优势,但存在作用单一,易產生不良反应,费用昂贵的不足。中药治疗从整体出发,强调辨证论治,注重个体,既能有效的改善症状,又能「治本」,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具有广阔前景。

中医中药网

资料来源: 

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