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与禅修分享”系列开示

-A A +A
报导: 蔡昌卫 摄影: 萧杏山、蔡昌卫

槟城22日讯)菩提心是成佛心,要有大智心、大愿心及大悲心,更要: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来自泰国玛希敦大学(Mahidol University)社会科学及人文院佛学国际博士生计划主任玛迪亚沙维尼博士(Dr Mattia Salvini)於7月2日起至14日,除8号停课一天之外,总共12堂课,每晚7时开始至9时半,以英语为媒介,於峇六拜檀香寺底楼主持“佛法与禅修分享”系列开示,每堂课有逾20名信众到场聆听修习,种植善根,增长智慧。

其中多晚,博士就寂天菩萨所造的《入菩萨行论》(Entrance in the Bodhisattva`s Vows)第一品:菩提心利益,作出细微开示,详述生起菩提心之殊胜功德及威力;除此也讲解三要道(Three Principal Path)、心经;期间也指导各种观想禅修、如观想观世音菩萨、观想死亡等:另外也教导梵文(Sanskrit)”速成”入门;一些学员也首次在博士指导下体验藏传大礼拜。
活动除了其中两晚在檀香寺底楼多元化小礼堂举行外,其他10晚都在大悲殿准时开始。其中的几场,由于学员反应积极,踊跃请益,以致讲课超出预定时间,大家受益良多。

兹摘录玛迪亚沙维尼博士在12晚的一些重点指导:

一、“念”死
死亡是必然的,是无法否定的铁一般的事实。
我们都避忌死,可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死也是人身的休止符,任谁都不能逃脱。死亡即远且近,我们一般可以活上7、80岁,可是意外疾病的发生,却会将这个路程缩短。因此如何为死作准备呢?
玛迪亚沙维尼说,我们清楚知道死亡是必然会发生的,它出现在我们四周,发生在家人或亲友,所以我们对死亡不感陌生。即然“难逃一死”,那么要如何避免临死时面对的恐惶,遗憾?反之以喜悦心情面对?我们因此必须找出方案。
一些人以为死亡不会在明天来到,可是死亡却是说来就来。他建议,与其数十年后才来慌张的面对死亡,束手无措,为何不立即寻找方案,要是让你选择痛苦五分钟以换取接下来数十年的欢悦,相信很多人都会认同这作法。所以他建议我们每天都要将死放在心头上,至少每天能花上五至廿分钟,以“死亡观想静坐”等方式(惦)念死(亡)。
他说人世间一些事物看起来似乎令人感觉欢悦,可是在死亡来到我们跟前时,这一切将变得不再重要,也因为如此,我们要作好面对死亡随时降临的可能。
通过观想死亡可以提醒我们死神可能随时会来到眼前,我们不知它何时会发生,所以我们要培养随时会离开人世的一种感觉。他承认观想死亡可能会给一些人带来不安,但是别因此而不修“念死”。由于死亡不是亲身经历而只是抽象的概念,所以观想起来会有困难,很难感受死亡会真的快速降临。我们观念上知道人终究难逃一死,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作息的习惯却与这个认知有距离,那么要如何感受死亡近在眼前?
他建议对一些人而言,借亲眼目睹尸体来帮助修行观想死亡,或以死人照片取代,观想死的各种可能,比如在医院吞下最后一口气;不过并非人人“好死”,有亲人陪伴一侧见最后一面的“奢侈”,反之我们可能这一小时还活跳跳的,下一小时却不在人世。
不同旧时代,现代人较难接触亡者。在檀香寺,他听说会有师父带领信众为亡者助念,他建议公众可追随师父们,以此方式来加强对死亡观想的修持,对死有更为透彻的感受,知道一切无常,要发菩提心了脱生死。

二、思惟人身难得
法师说佛法难闻今得闻,我们心怀感恩得以听闻佛法,更要珍惜这个人身,而不是一切想当然尔。
他举例说,在槟城我们很幸运,到处有佛教寺院,要听闻佛法不难,不像一些地方难有机缘接触佛法;此外我们身而为是人,比起其他五道,如畜生道或是天界,我们一方面没有如天界般因为太多的愉悦享受而不会想到听闻佛法,也不会面对畜生界般因为智力低下而难以听闻佛法。
法师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他说好比一头只汪洋大海中的海龟,每百年浮上海面一次,而且必须在浮上海面时头刚好穿过一块浮木,这是多么困难的事。
他说,若坠畜生道就难以学佛,因为畜生时刻为寻找食物或担心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而担惊受怕;若下坠地狱也很难学佛,即便 生而为人也不一定得以听闻佛法。
所以我们不该一切想当然尔,反而应该精进学佛,放下妄想,比如不要想着晚餐要那里吃,或是回家要面对交通阻塞的问题,
法师说我们一出世就拥抱无常。他说了一个母亲不舍得孩子的故事,他说孩子告诉母亲,他一出世时并非母亲第一个拥抱他,而是无常,接下来是接生婆,才交给母亲,而他说他最终要面对,回到第一个拥抱我们的无常。

三、入菩萨行论
菩提心是成佛心。发菩提心者要有大智心、大愿心及大悲心,更要发四弘誓愿:要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玛迪亚沙维尼在佛法与禅坐分享会12天中,就寂天菩萨所著的《入菩萨行论》第一品:菩提心利益,作出精析解说。
《入菩萨行论》,指引众生如何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究竟成佛。此论分十品,从第一品菩提心利益到静虑品、智慧品、回向品,涵盖从发心直至六度万行等大乘道内容,点明了由凡夫“趋入菩萨律仪”的一切学处,是学佛弟子发菩提心、行菩萨行之重要所依,堪称学修菩提心的最佳论典。
菩提心被视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根本,自他利乐之泉源,灭除一切烦恼痛苦的甘露,到达无余涅盘彼岸之津梁。菩提心是成就圆满佛果的种子,是一切佛法的根本。
玛迪亚沙维尼说,发菩提心,行菩萨道虽不能破累世业力,然其功德殊胜且强大,能产生巨大转变力量;“尽管我们累世业力不能破除,然而发菩提心却能阻碍业力现行。
他说,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乃为成佛累积资粮,令我们心生欢喜,法喜不断,“发菩提心消除我们在娑婆世界的苦难,使人们持续面对喜悦,从一个喜悦辗转至另一个喜悦。”
即使只是生起菩提心,已能为修行之道带来很大“资粮”(善功功德)。
“即使这名佛子没在发菩提心后修持六度波罗密,没在修持上用功,“掉以轻心”,其功德仍如泉水般涌出不断,单单这个要解除他人痛苦,获取解脱的心力就足以产生很大的功德。
所以不管多忙碌,博士鼓励我们时时紧记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勤于修持及回向。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菩提心呢?
博士建议可以逐步进行,比如减少欲望,一些人会减少进餐次数,减少不善行为(non virtues),减少在一些活动上消磨时光,反之多接触佛法。
博士认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所以在实践上也会因人而异。除了以上种种,发菩提心者应实践六度波罗密,增加每天保持觉醒正念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此外,唱诵是最直接实际作法,慢慢从日常唱诵中觉悟其中的意义,将文字及意义结合加以实践。
发菩提心可选择每天挑选偈颂中的一段文字,专注于此。对于那些要更加精进者,针对发菩提心者的修行层次方式更加全面广泛,比如入菩萨行论第六章安忍品,指引佛弟子修习安忍、调伏瞋心。
若我们长期的修止,一旦面对那种会让我们发狂的事件时,我们会懂得如何调适,防止困扰。
要发菩提心要利益他人,甚至敌人,又如何实践?
博士承认要爱你的敌人不易,尤其是为你带来苦恼的人;“我们可先从爱家人开始,继之是陌生人,最后才是令你生瞋心的人。”
从无常心来看待一切,那么一切都是短暂不实的,人最终面对死亡,再来甚至今日的朋友可成为明日的敌人,反之亦然,行菩萨道是不起瞋心。
“你不知那些你不喜欢的人可能是来成就你的菩萨,我们甚至要心存感恩,因为借他们的出现,使我们能消除一些恶业,减少未来面对的苦难。”
他说不少大师都会选择一些令人感到困扰的人来作助手,当着是一种修行。

四、难行能行
沙迪亚博士说,要完全根除不善行为(non virtues)是件难事,难行能行,还是要努力。
他以随手杀蚊这个一般人不以为意的事举例,劝请佛弟子们不要只因为蚊子扰人,而随手就是啪的一声。
他承认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逼不得已,会发生灭蚊行为,比如防止毒蚊滋生,可是它仍属杀生。对于受戒之人,杀生是完全禁止的。
一些人因为蚊子贴在身上,不假思索举起手就是啪的一下,可是你知道吗,他可能是你累世的家人呢?
除了蚊子,侵入厨房的蚂蚁或是蛇也可能遭此命运,我们要做的是如此何防止它们进入家中。任何的行为最终以其意念为关键,比如杀蚊时是为了防止传染病,还是因为它只是贴在你身上而引来你的啪的一掌而下?
那么在战争时如何避免相互厮杀造成杀业呢?博士认为佛陀要我们尽量避开战事,我们可以选择拒绝从军加入战事。其实任何的暴力只会陷入更大的暴力行为。不过博士认为我们的世界不圆满,所以要全面实践不易。

五、人生如看戏,我们如同在游戏中
人生如“戏”,人犹如在戏中,一切不要太执著。
玛迪亚博士讲述心经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时,提到我们人生在如同在游戏中,或是在观赏电影般,我们明知是游戏,所以不会太执著认真;知道戏在上演中,我们只是入场欣赏,我们还会太认真戏的剧情吗?人生如戏,为何执著?
同样的,在静坐观想时,对于杂念妄想或任何念头的生起,只要明了并面对,不必太在意,因为我们生起的任何念头也是空。不管是好的念头或是坏念头,不要起分别心。出现坏念头时以各种修持方法对治,比如不净观对治欲望、忍辱对治嗔心。
玛迪亚沙维尼在多天修行指导禅修静坐,如观想观世音菩萨像,观想三道不同颜色光芒(白、蓝、红光)照入眉心、喉咙以及心口,观想观世音菩萨化为白光照入我们头顶。他同时就静坐恣势,双目是否要全闭等作出建议。

六、三要道:
玛迪亚沙维尼博士根据Vagindrasiladhvaja导师指导的三要道作讲解。三要道分为:出离心、菩萨行及正念。要脱离这个娑婆世界就是要生出离心。娑婆世界是指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此世界众生安忍于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头、贪欲、嗔恚、愚痴,忍受诸烦恼,故娑婆世界又称“忍土”。娑婆世界的烦恼苦因分为:贪(attachment)、嗔(aversion)、痴(delusion)。菩萨道要发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七、速成梵文课
玛迪亚维沙尼在檀香寺二楼课室,以“速成”方式教导梵文(Sanskrit)入门。一般人说梵文难学,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反之梵文在某些方面是清晰且精准的语言。此外,中文不少佛教词汇比如“佛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都是直接音译自梵文。
他鼓励大家养成习惯,每日至少数分钟,以梵文诵读佛经。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因为持之以恒,所以会比只是偶尔为之的长时间更来得有效。

其他:
A、唱诵可以培养我们学习菩萨的意愿,再来我们也重复很多大师的说法,以梵文唱诵更是与佛陀时代使用的语言相衔接,有助于累积功德。

B、五体投地
博士指导如何以半套及全套的方式做五体投地的礼拜动作。他提醒,为了避免膝盖受伤,在跪拜时双掌应该比膝盖先落地。
他说五体投地也是一种轻便的运动,它有助我们进行其他的修行,因此鼓励至少一天做三次礼拜,每一次的跪拜代表皈依佛法僧三宝。

C、网络小心用语
博士说,虚拟世界造成人们上网时大胆发言,一些平时羞于在众人面前启齿的人在互联网世界变得肆无忌惮,再加上互联网是个快速时代,这些人在网络上的 一些用词变得粗暴,不计后果。因此他促清大家要小心言行。

d、法师劝请在行布施时必须“自知量力”,不要在布施时尚心有不舍,比如在布施乞丐时,若自知只肯给1令吉,那么就不要给对方10令吉,以免过后“后悔”。
玛迪亚沙维尼博士的“佛法与禅修分享”系列在最后一天于楼下多元小礼堂圆满结束,参加多天的信众心怀感恩及无限法喜,与博士在回向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