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fsoo on
去年趁圣诞节与元旦假期,上了唯悟法师主讲的 “ 菩提道次第论 ” 十二讲。共下士道其中一讲为 “ 死亡与三恶道 ” 。师父很慈悲,费尽唇舌劝大家要念死与无常,并透过讲解 ‘ 此世不能久住而念死 ' ,及 ‘ 思惟后世二趣苦乐如何 ' 两点 来让大家更 深切地 体悟生命的无常以作为入道的要门。虽然印顺导师在 《成佛之道》 自序中认为宗咯巴大师这样的 “ 下士道,虽顺于厌离的二乘,但不一定顺于悲济的大乘道 ” , 然而对于我这一慈悲心有待增长、且对周遭人事物敏感度不够的凡夫而言, “ 念死 ” 的道前准备似乎是较适合自己的初学法门。
自小 所接受的世俗教育往往只灌输对这一世的尽本分,对死、或是死后的事常是避而不谈。世俗生活的庸庸碌碌更常常使自己没能认真看待死亡的必然性,并 “ 思惟死期无定 ” ,因此对 临终的准备更是一无所知。如此地忙与盲,如此地无瑕顾及死亡,也 “ 因为我无法停步等待死亡 ” ,所以当 “ 死亡却仁慈地停步等我 ” 之时, 可想而知的是自己在面对临终的那一剎那时将是如何手足无措地惶恐颤抖,最终将依旧不断起惑、造业地在六趣流转,循环不己。
至亲的突然往生才让自己豁然发现前半生的自己麻木地汲汲营营,只为尽量让这一生紧跟着世俗的步伐,丝毫没为死做应当的准备;学佛后才觉察原来生命无限相续,原来下一世有待这一期生命的勇猛精进,原来还可为后半生的自己,甚至自己的下一世另觅一条殊胜的解脱之道。原来人一生中造作无数业,而其中以极重业与临终业,对死后投生于善趣抑或堕落恶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 “ 临终片刻,能胜多时 ” 。 临终 一 念,即是生死交关的 一 念,而此一念却又受这一世的串习力所影响 。 临终 善 念虽可藉他人助念引发,但此一 因缘或可受限于种种不可预期的障碍,因此我们有必要于日常言行思想中培育善行 、 善 念以 确保临终善业力强 , 不起恶念 、不被嗔恨心、贪爱等颠倒心牵引 , 以期能正念往生 。
唯悟师父的一句话: “ 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先到还是下一世先到 ” 对自己具有一定的警惕作用。平时的自己常常念佛念到妄念、杂念纷飞,经常安不住自己的心念,更无法时时 “ 念念系心念佛 ” 。若是自己再如此的散心念佛、浅心念佛,再不提起心 , 捉紧时间地时时 勤于持名念佛,把持心念, 临命终时岂不势必与莲花凈土背道而驰?自己到底是选择 “ 临终时将追悔而死过患 ” 还是 “ 临终时欢喜而死利益 ” ?
道证师父提醒说: “ 临命终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是在那一个舒服的时候,无论是三十岁死,或是八十岁才死,总是这一生最老又最累的那一天 ” 。因此,我们得努力练习时时保持正念,不论是处于苦、痛、疲、老的任何情境,我们都得正念分明。即使工作再忙、再急,境界如此的动乱,我们更应该藉境炼心,把心安定下来。唯有临终时清净的心念方能确保我们往生善道,不堕恶趣。
真能如圣严师父所言: “ 虽有生死而能不恋生死、不惧生死、直下承当, ” 那自然 “ 便成自在于生死之间的大解脱人了 。 ”
愿与大家共勉之,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