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小站

-A A +A

六岁生活营日记

我们先去一楼找我们的动物组,我是大象组的。过后,我们才去报到拿名卡。哎呀,我背包的拉链坏了。妈妈快点回去拿另外一个背包给我。过后,我们排队下去大悲殿拜佛和做律动。过后,我们又回去一楼…… 还好,出发之前,妈妈来得及拿一个背包给我。我们又到大悲殿向佛菩萨问讯,才上巴士。

在巴士上,我的同伴一上车就哭,哭了一阵子才停。我妈妈也上车和我说再见。在车上,我肚子饿了,我吃了一片威化饼。不久后,我们就到Prangin Mall了。

其他的组先上去四楼,过后才轮到我们。我们乘电梯抵达四楼 Kidland。我们先去拍照,有恐怖的沙鱼、飞机,过后才轮到林老师的组拍照。我们先去当消防员,学习救火,过后,还给我们看影片,教我们不可以玩火。

我们也去当一当厨师,学习做饼干。有一位姐姐教我们怎样买东西,看过期了吗,没过期的才可以买。过后,我们穿医生的制服,教我们怎样刷牙。我们又去拍照,张老师差点忘记拿背包,幸亏要走之前,我和张老师说,我们的背包还没拿。

宇恩口述 妈妈笔录

2017年 《国际佛教大学学生巡回弘法》 - 学生报道点滴之二

文: 刘勇 ,主讲题目: 《平常心是道》

刘勇出生於中国湖南益阳,曾就读于湖南涉外经济大学管理学院、于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读宗教学专业,目前于泰国国际佛教大学中文硕士班攻读佛教哲学。

这十来天(5/01-5/11),我们一直在大马北部和槟城四处游了个遍,有好吃的,有好看的,遇到的华人和马来人都很友善和热情!当然如唯悟法师时常告诫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每天要转一个地方,但大家时常以歌声来化解旅途的疲惫;我们学习分享一般是定在晚上八点,所以我们基本每天都是要等到十点半过后才能休息,每个人都是如此,但是分享之后的那种劳累其实是带着法喜和充实的,只是特别要感恩师姐们的爱护和引导,他们一直保持着工作的激情。

就个人而言,有许多要适应的地方,为此不得不改变自己原有的习惯!比如,在师姐们的督促下,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简朴的着装!因为要为IBC挣些颜值,自然得有青年佛法学生应有的形象!师姐们可谓是发扬了绿度母的慈悲!

至于弘法的心得,首先觉得是很感恩自己IBC课堂中老师们的佛法孜孜教诲,没有他们的引领(由于许多传统的观念时常面临不同思维角度考验,所以不得不逼迫自己尝试去理解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要真正构建自己的思考能力是很难的一种过程。整体而言,感觉自己通过佛法的分享,加深了对课堂上学习内容的理解。

刘勇

2017年《国际佛教大学学生巡回弘法》 学生报道点滴之一 (下文)

国佛大第一年硕士生:欧嘉慧,主讲题目:《如何从佛法中关怀朋友》

这一次的《国际佛教大学学生巡回弘法》,除了学生在外与大众分享佛法和展开分享IBC的生活之外,同时也参观了马来西亚的几个地方如Paddy Museum、Lembah Bujang、北方大学的环境、Kelam Cave、Penang Hill、Snake Temple、极乐寺、SBS 太平护法苑、KLCC等等。
师生巡回弘法,除了成功的将法义与大众结缘,同时也让不少佛友进一步的了解国际佛教大学建立的目标和运作,并获得教界的支持与拥护。

欧嘉慧

华严的生命

宗教的宗旨是为人们解决烦恼,让人话得更好,有更幸福美好的人生目标。但许多人却认为真正的幸福乃来自知识和科技。环顾现今,随著经济的提升和发展,文明病相对增加,自杀率和犯罪率也跟著急遽增加,知识和科技确实改变了社会,一切显然已从正面倾向负面了!科技的发达和经济的提升让现代人对整个社会失去了信心,那是因为现代人在竞争的脚步中,一直想拥有,但却没把握占有又怕落后他人,每天都活在患失得失的烦恼。

进入佛门,我们至少是心有所托。假若再积极修行和精进,我们是可以踏实安心下来的!学佛修行的第一个重点就是“信”。“信”是一个根本,它能培养善根。心善就有信心!信心是指什么?它就是对生命的信念,对存在的信心,对人生一切的肯定。信心简单也可直接的讲就是自我肯定,我们肯定自己本身!佛法是绝对的,从本身来确认自己,自我肯定很重要。所以要从“信心”建起立足,先了解如何来肯定我们的人生后才能够走出一个有意义的生命方向!

张海荣

2016年佛七及短期出家戒会心得报告 (三)

佛七的流程密集、紧凑、完整,从两餐、洗衣服务到中医团队,无一缺少。戒子中有许多老菩萨的坚韧心,法师的妙法开示都让我开智慧。

唯悟法师在讲解《无量寿经》提及“饮食自然”让我联想到过堂用斋时的情景,想吃什么就出现,不必开口。这几天,我有如置身于极乐世界,成天佛号缭绕,饮食自然,还有妙法可闻,让我散乱的心沉淀不少。

在传授十善法时,我感触良多,因为最近工作上的人事问题增添了我许多烦恼。真禅法师提及持戒是保护自己不造业,学佛人要逆流而上不是顺流而下,真的是说到我的心坎里了。为了要在这个无法改变的环境中逆流而上,我一直和自己作拉锯战。如果不是持戒的鞭策,我早已经随波逐流了。在不被理解和被误解,而又无法调服身、口、意时,我真想放弃,随他们“快活”去,何必自讨苦吃。就是懂得逆流而上,我会内省,也会以“自他相换”的模式思考,不但没有随波逐流,还间接地影响了旁人。

明天和下一世不知谁先到,明天还能够起身迎接朝阳,不是侥幸的!祈愿持戒、念佛、闻法伴我继续在佛道上成长!

郑慧秋

2016年佛七及短期出家戒会心得报告 (二)

在这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永远不变的。转瞬间,我已经鸡皮鹤发,老态龙钟了。我常想:我还剩下多少时间?三年、五年,三个月、五个月,三天、五天…… 也许更短,就在今天早上或者晚上……

我一生就只为儿女,把一生的爱都给了他们,更把自己设在固定的区域内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忙碌。为了爱欲执着烦恼,天天都在起惑造业。不经觉中,还没感受年轻的可贵就变老了,还没睁开眼睛看清世界就视觉朦胧了。

还好,我何其幸运,在这租来的身体还没完全败坏之时,幸蒙阿弥陀佛慈悲摄受加持,得闻阿弥陀佛本愿救度之法,仿佛是一部旧车换了新车。这七天的念佛当然没有一心不乱,但确实有摄心片刻,虽然就只有这么短短的片刻,我已经是法喜充满了。只是,深感惭愧辜负了师父上人、众位法师及外护义工们尽心尽力的护持。

祈愿檀香寺成为我们求生净土的终点转站!

蓝宝丝

2016年佛七及短期出家戒会心得报告 (一)

已经很久没有参加佛七了。难得这一次在没有工作及考试的压力下有机会参加,更可贵的是有机会听闻唯悟师父的念佛法门及净土的开示。
• 一直都知道求生极乐要具足信、愿、行。我是一个很理性的人,虽然每个月的一日修或八关斋戒戒会
我都会去当护法,但在这一方面我还是修得不好,一些老菩萨和我的妈妈反而比我强。
• 报到前一天,我就开始退出whatsapp的两个群组。他们都是我的小学和中学的同学。我每天都得清
除上百个对话。感恩佛七这个因缘,让我暂时退出这个可有可无的群组。
• 早上五点钟就得起床,有点儿不习惯。前四天,早上的几支香会昏沉。平时,我都学习在日常生活中
念佛。本来在吃饭、走路、冲凉、睡前都想念佛,却常常忘了佛号,真是没有正念!
• 很感恩行堂组的义工,一餐饭就动用了25-28位外护人员来为我们145位戒子服务,可见每一餐都得
来不易。还有由晚晴院带领的洗衣组也是服务周到。感恩所有的内护、外护的法师、职工及义工。
• 我把这一次的佛七功德回向给蔡苏门历代祖先、先父蔡苏芳赞及亡兄蔡苏荣发,愿他们往生极乐。
• 祈望我及家人临终无障碍,心不颠倒,阿弥陀佛来接引。

苏奕燕

我的父亲是一位淨信的佛教徒

爸爸于2016年10月26日舍報往生。我要感谢爸爸临终和停柩治丧期间到来助念的法师们、亲戚朋友、乡亲和佛友们。

爸爸生前不爱应酬,亦不善交际。年轻时忙于工作,下班后还要帮忙母亲處理家务,剩余的时间皆用来阅读, 没有多馀时间走亲访友。他一向老实低调、谦虚,做事务实勤劳,不亢不卑地对待一切人事物。
爸爸往生前再三交代,后事不通知任何亲朋戚友。但是在治丧期间来了这么多人,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亲朋戚友们对爸爸有无限的怀念和美好的回忆,我想这也许是爸爸对人真诚和蔼,爱护后辈,以及在道场广结善缘缘故吧!

爸爸要我们向颜回学习,学习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克己、知足,超凡自在的人生。他也时时吿诫我们要能随遇而安,环境再坏也要能安然自在。爸爸虽然没读几年書,但他好求学问,一有疑惑便不恥下问。爸爸嗜好阅读,他的知识成为孩子们了解世界历史、地理、中国文学和历史人物的活字典。

廖保元

与忏悔共处

一般人对于自己所犯的过失而导致他人难堪和受伤的方法往往是忘掉不愿意再回想。这是选择让时间冲淡它!其实,不愿意再回想是逃避也是没勇气面对自己!无论任何,过失所造成的伤痛忧虑肯定会一直栖息在心灵底下;在机缘和合时,它还是会轰然在脑海淋漓地呈现缠绕紧密于心底思索中。无可否认,不管是无心的伤害,无意的过失所引起不愉快的事故,当熟悉的面孔或相似的境界和气氛降临靠近时,我们的思路情绪总会再次的翻搅,心中酸涩会再次重新跃动勾起无奈的懊丧。既然过失所造成的阴影无法摆脱,我们何不尝试以忏悔的心态学习与它共处呢?

大般涅槃经之梵行品有言:“虽先做恶,后能发露,悔已慚愧,更不敢做。有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为清。”人虽然犯错,但若能有勇气公开忏悔又下决心往后不再犯上同样的错;这就好像明珠投入浊水中,浊水会因藉着明珠的光而发亮!所以犯错者因为一直活在犯错的阴影,不敢面对它,自己本身会因此迷失,消沉而逃避现实。假若我们能在知觉,思考,感受和行为的忏悔过程中努力寻找伤害者的饶恕原谅,紧闭的心扉会因此打开。

张海荣

“得”与“失”

周朝姜太公在渭水河边钓鱼时以无饵的直钩在离水面三尺上等待鱼儿上钓。有人看了觉得很奇怪地问:“鱼钩离水不在水中,怎样引鱼上钩?” 姜太公向不明者解释说:“鱼钩虽无饵但自愿上钩者还是会自上圈套的啊!”

如果我们深一步去推敲姜太公的话和举动,我们不难会领悟它深层里所包含的处事精神和做人的道理。垂钓是一种消遣。如何培养和增进乐趣就得需调整垂钓者的心态!唯有心虚不执著“得”与“失”,垂钓者才能心无牵挂自在地享受其中无比的乐趣。在等待鱼儿上钓的那一刻,垂钓者若能投入四周风光景物,倾听自然界鸟兽的交流声,思想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点滴事故,那该是闲情逸致的乐趣吧!这因为垂钓者已把钓鱼的“得与失”抛弃脑外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因太重视“得与失”,每天似乎都在患得患失的情绪和心态中而失去人生的乐趣。例如,上班族或打工阶级者往往都特别重视“职位的昇降高低”。升职时,心情好,昇职榜上无名时,心情恶劣。简单的一句,工作的心情和处人的态度是依据公司每年的奖励而波动!工作的兴趣的浓厚度也因此与“得失”直接有关,敬业乐业精神不能培养出来,工作多年还是对公司没有一点的“感恩”,没有“归属感”。每天在抱怨,无法理解“人生”的意义!

张海荣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心思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