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血虚”者重养生

-A A +A

来源:本站转载

常言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三伏天是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日子,由此也最需要懂得如何养生保健。市中医院保健科副主任医师刘勇说,三伏天,“血虚”者更应该注重养生。

■“血虚”者三伏天易生病

小卢这两年都觉得身体不太好,有时候蹲下后站起来感觉头晕、眼睛看不清东西;有时候突然换个姿势,也会感觉脑袋晕晕的。最近没有做什么事情,还是感到浑身无力,心里烦闷。刘勇说,这应该是属于“血虚”的表现。

刘勇说,人体的体温,主要是由血液的流动带动起温度的变化。夏天的时候,身体的体温,需要由血液的流动快速的散发出去,才不会很热,可是由于血虚,血液不能够及时到达四肢的末端,就不能及时将这里的温度带走,就是觉得燥热,烦热。
“血虚”是我国传统中医的说法。中医将身体比较差、抵抗疾病能力低的状况统称为虚弱。又将虚弱分成“气虚、阳虚、血虚、阴虚”4种。其实应该属于“亚健康”的范围。

刘勇说,进入三伏天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一天比一天热。另外,雨水多,空气湿度大,这也是天气闷热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血虚”的人,不能抵抗暑热,往往会生病。

刘勇还说,三伏天,体质弱的老人和小孩更容易生病。特别是老人的喘症会明显加重。还有,天热造成低气压,空气含氧量减少,造成血管供氧不足,使血管收缩,容易产生痉挛,从而造成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比如,根据报道,每年的高温季节,印度有不少老人因为天热而死,就是这个原因。

有相关专家指出,天气炎热,人体为了散热会扩张体表血管,血液集中于体表,造成心脏大脑血液供应减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缺血缺氧反应。闷热的天气还会诱发心律失常、血压升高,引起脑中风。

■三伏天如何养生?
刘勇指出,我国传统中医认为,“三伏天”是阳气旺盛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注重精神调养。 首先,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

作息上,应该是晚睡早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比如,在下午6时后,进行游泳,可以增加血液循环,降低皮肤气温。还有,要合理安排午休时间,避免炎热,恢复体力。而每天温水冲凉也是值得提倡的养生办法,可以使皮肤凉爽,消暑防病。另外,暑热加上身体“血虚”,更易感染风寒,所以睡眠时不要吹电扇;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第二,及时喝水。

刘勇说,“血虚”的人如果出汗过多,又未及时喝水,会造成血液黏稠,这时发生心脏意外的可能性就会成倍增加。专家们建议,每天饮8杯水(2千克)才健康。喝水最好以温开水为主,不要饮用大量冰凉饮料。

中医中药网

资料来源: 

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