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归向》  唯悟法师佛七开示

-A A +A
shi fu b.jpg
文才笔录 真如法师整理

法师出家前是马来西亚品管之父;先后成立马来西亚檀香佛教福利会、檀香基金会、檀香佛学院、泰南国际佛教大学以及双溪大年公主城幼儿园、老人院、佛学课程、赠医施药中心等。

目前,法师为槟城檀香寺和吉隆坡昙华苑住持,以及马来西亚佛教僧伽总会秘书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
修行应该安部就班,但在汉系佛教里,学佛的次第似乎不太强调。其实,修持念佛法门也应讲究次第。因此,我依藏传佛教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架构来说明念佛法门的次第。

打佛七动机
首先,我们来探讨“人生归向”。在谈“人生归向”之前,大家先自问:“我为什么要打佛七?为何要学佛?”我们有必要对自己的一生作出反省。目前的社会,以唯物主义、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为主流思想,导致人们汲汲地为物质生活忙碌一生,到了晚年才感到空虚和无奈。打佛七时,大家要想想:“去年曾打佛七的老菩萨,今年是否还能再来参加?(此人是否还依然活着?)”。以这样的观念来警策自已,恒作无常观,提醒自己要珍惜生命。

深信因果业报
人最终要面对“生死问题”,因此对生命必须有正确的认识。“生命,不仅只有这一生,它是无限的相续”。在社会上,有很多人的人生观,总是认为:“我们的生命,只有这一世”。但是,佛教讲“三世”的人生观,即生命有“过去、现在和未来”,这是从「时间」方面来说。佛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觉的,所以对“三世轮回”,知道得一清二楚。“三世”,不一定指前世、今生和来生。其实,时间本就具“三世”。“刚才”就是过去世;“现在”就是现在世;“下一刻”即是未来世。同样的,昨天、今天、明天;去年、今年、明年;前生、今生、来世都是时间的“三世”。由于时间是无限的,所以佛教对过去与未来,是以“无始无终”来形容。

佛教不认为世界有所谓的开始,尤其是绝对的开始。佛教认为:时间是相对的。例如,昨天对今天来说,它已成为过去;而今天对明天来说,它也会成为过去。去年、今年、明年;百年、千年、万年,甚至更长,它都一样会成为过去。所以,没有“绝对的时间”。我们在六道中,不知轮回了多久,次数也难以计算。如果我们还未了生死,还在继续轮回,我们当然会有未来世,而且是无始无终,无限的相续。这一生,在生命的无限相续中,算不了什么!我们不能以浅短的目光,看待这一世。佛陀开悟后,看到他自己无数的过去世;凡夫的我们,也可以通过精进用功,获得宿命通,而看到自己的前生。

一般凡夫没有宿命通,不能了解轮回的现象。因此,唯有从经典中去了解,相信圣人所讲的真理。这比如我们未曾到过某个地方,但我们可从各种媒体的资讯中,知道某国家发生什么事一样。所以,佛教徒是深信三世轮回的。西方人曾用各种方法,去探讨有关轮回的问题。例如:用催眠方法,然后将研究成果著作成书。这些人都不是佛教徒,他们没有轮回的信仰和思想,但从他们的研究证实到有轮回的现象,生命是有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我们只要从网络上找一找,就能获得这方面的相关数据。

现在主导我们思想观念的,是科学。科学在这一百年里迅速发展,于是许多人都相信科学,落入唯物主义的思想中。中国的儒家思想,也不谈未来世,他们认为:“未知生,焉知死?” 佛教说:“生死是一环,生命是无限相续”。所以,能将儒家思想倒转来说:“未知死,焉知生?”人死后,生命还是不断地相续下去。所以懂得“生死是一环,生命是无限相续”,生命才能活得充实。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

佛教以因果论,告诉我们有六道轮回。六道可分为善恶两种。人、天、阿修罗为三善道,福报都比其它三恶道大。这些都是过去世种下的善因成熟后,所感召的善果。在善道中,由于每个人过去世所种下的“因”不一样,所以福报各不相同。如果我们曾造恶业,恶果一旦成熟,我们也要承受恶报。地狱、恶鬼、畜生为三恶道,所受的苦极大,这些都是恶业所致。建立正确人生观非常重要。大家要对六道轮回有正确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打佛七,为什么学佛的原因。

万缘放下
有机缘参加佛七不易,打佛七者得作好各种准备和具备各项因缘,方能参加。有些人,要有学校假期,并且家庭一切安排妥当;有的要预先向公司请假等。因此,能参加者都是因缘殊胜,应珍惜这样的一个难得因缘。

共修的力量非常大。在家里,自己一个人念佛,易起懈怠心。但是,大家一起共修,气氛就不一样,这对于我们修行办道有莫大帮助。所以打佛七时,要万缘放下,好好用功。

西方人进入教堂,要穿得端正整齐,连鞋子都穿着走进去;东方人进入佛殿之前,则会先脱鞋。原因是鞋子有尘土,如穿进佛堂,则会将尘土带进去,因此鞋子都放在外面。这个礼俗象征着:进到佛堂,就要把世俗的事情、烦恼放下。所谓的“万缘放下”就是此意。

我们来打佛七,就不要再挂碍世俗的事、家里的事,否则,它成为念佛时的干扰──一边念佛一边挂碍。到了共修的场所,就要一心念佛和持清净戒。

修身口意
打佛七是修什么?修身业、口业、意业!进佛堂礼佛时,为何要三拜?就是提醒我们要修身、口、意三业。但是,三业要如何修呢?即是以“持戒”守护身口二业;以“念佛”来修心!在传统八关斋戒的仪轨中,提到:以“八戒”来修身和口;以“六念”来修心。“六念”法:即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打佛七”是修净土法门,所以以“持名念佛”来守护心(意业);以“戒”守护身、口二业。

一、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的戒条与出家沙弥、沙弥尼的戒条,大体上是一样的。在沙弥、沙弥尼的十戒中,有九条戒与「八戒」相同。所以,不要小看八关斋戒,它能使我们种下出世正因。

出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因缘。但是,我们只要受持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就能为自己种下出世正因,功德多么殊胜,它的功德超越五戒很多。受持五戒是一生一世,对有些人可能觉得很难,而受持八戒仅是一日一夜,许多人都能做到,并且它又是出家戒法。学佛之主要目的:是要止恶行善,进而了生脱死。而了生死必须具备出离心,八关斋戒就是这个出离心的正因。

八关斋戒必须要一日一夜的受持(受持夜朝),所以我们每日都要重受八戒。以下,简要向大家解说戒文:
八关斋戒即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离花香璎珞、香油涂身;七、离高胜床上坐、及作倡伎乐故往观听;八、离非时食。

八戒中的不杀、不盗、不淫之三戒,属于“身业”,是守护身业的戒。第一条不杀生戒,就是不杀害有生命的众生。从广义上说,连伤害它们都不可以。所以这戒条,连蚊子也不可杀,否则就犯了杀生戒,所持的戒就不清净。受戒能让我们提起正念,如遇杀缘时,会因忆起个人曾经受戒,而避免杀害生命,这就是戒的意义。其实,凡是有生命的众生,我们都应尊重他们。

第二条不偷盗戒。这条戒包括了不偷、不抢,也不用任何方法去占有他人的东西。凡属于他人的东西,未得别人的给予或允许,我们都不可以自取。

第三条戒是不淫戒。八戒是佛陀慈悲为在家信众能受一天一夜的出家戒法而制的戒条。因此,这条戒强调“不淫”,有别于一般居士受的五戒或十善戒的“不邪淫戒”。五戒、十善戒的“不邪淫”,是指允许有夫妻的正当关系,若超越了夫妻的男女关系就属邪淫;而八戒的不淫戒,则是完全不能有男女关系,这是出家戒条。

第四条戒是“不妄语”戒,这是守护口业的戒。其实,口业最可怕,人很容易犯口业。所以,凡是不好的话,都不要说出口。打佛七有个好处,就是“禁语”。有了禁语,我们就不易造(恶的)口业。禁语的好处是:避免听很多不该听的话,而自己又少讲不应讲的话,这样就能“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此外,话多耗气,守禁语则能将气用来好好念佛,实是一举两得。

八戒的第五条是“不饮酒戒”。此戒包括不饮酒、不吸毒品等。饮酒、吸毒不会直接犯罪,但是酒与毒品会令人头脑不清醒。当头脑不清醒,就会犯上杀、盗、淫、妄等的各种恶业,因此佛陀禁止弟子们犯上饮酒或吸毒等行为。

八关斋戒的最后三条戒,主要精神是出家戒法。因此,参加佛七、受八关斋戒者,等于短期出家一样。他们虽非“身出家”,但却是“心出家”。而出家,最重要的还是“心”出家。

第六条戒是“离花香璎珞、香油涂身”。用现代话说,就是不化妆、不涂香水和不穿带装饰品。这是学习出家的淡泊生活。

第七条戒是“离高胜床上坐及作倡伎乐故往观听”。这条戒在沙弥、沙弥尼的十戒,是分成两条:即“离高胜床上坐”是一条;“不作倡伎乐故往观听”是另一条。用现代话说,我们不用太舒服的椅子、沙发,也不睡太舒服的床,以及不去娱乐场所。

八戒的最后一条戒,就是第八的“离非时食”。此戒是指过了中午后不再吃东西。

八关斋戒是让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戒法。它对打佛七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应当好好守护八戒。

二、持名念佛法门
接着,要说的是“持名念佛”。《佛说阿弥陀经》主要的内容是信、愿、行“三要”。其中,有一段经文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一段经文,是促使中国佛教的祖师大力弘扬“持名念佛”法门的原因,也因此经文,而有了“打佛七”的共修活动。在念佛法门(净土宗)尚未盛行之前,中国佛教的禅宗最为兴盛。当时的禅门祖师制下“打禅七”的共修。禅堂里有经行、跑香等修持方式。早期,念佛堂原本没有经行和跑香,是后来才加进,所以“打佛七”才有这两项环节。

檀香寺的佛七,也加入如“打禅七”般的“小参”(指随时之垂说,以别于上堂说法之大参),以助打佛七者更易用上功夫。“持名念佛”就是“执持名号”。佛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或者“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是印度语,为归依的意思。即归投依靠义。念佛者,以阿弥陀佛名号为修持。应如何修呢?我们念佛时用“口念”(出声念或金刚念、大声念或小声念);用“耳听”(耳朵专心聆听念佛的声音);用“心想”,一心专注于佛的万德洪名。这是佛七间最强调的方法,以这样的念佛方法来摄心、修心,都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让心起杂念妄想。正如《楞严经》所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正确心态
我们打佛七不要求感应,如求感应又没有正确观念的话,一旦偏差,问题就非同小可。打佛七,要求的是什么?我们应该求清净心,求一心不乱!正如经中所说:“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一心不乱。”这样的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我们便与佛的弘愿相应,那是没问题的,而且是正确的。一些人没有正确观念,在修行上常追求感应,这样会出问题。所以念佛不求感应,只求清净心,只求一心不乱!这是必须紧记的。

结语
学佛的次第,首先是“归依三宝”;进一步“持戒”止恶;然后积极的行善,这样就能不堕恶趣(三恶道中)。打佛七,如果是为了学佛,学习佛法,努力的止恶行善,以防来世堕入恶趣,这种动机是正确的,但这还不够,因为我们还可以有求生极乐世界的心愿。发愿往生,这动机关系到“出离心”,因此,这种动机就比先前的更进一步。学佛的次第,就是这样的依三归、五戒十善(止恶行善)、发愿往生(发出离心),逐步修学与提升。

无论修念佛法门,或南传禅修,或正统的藏传法门也好,最终都能令我们了生脱死,这是佛教的可贵处。

要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这很简单,只要具有正确的理念。这理念是:“娑婆世界的环境不易修,成就难”。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曾发了四十八大愿,成就一个极乐世界。任何人,只要其志“愿”与阿弥陀佛相应,并具足信、愿、行,就可往生到极乐净土。

为何阿弥陀佛创建的世界,名为“极乐”呢?那里有不退菩萨为伴侣!如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菩萨等大菩萨,都成为我们的同学。在这样的环境修学,我们一定会成就。此外,那世界是没有丝毫的痛苦;往生是以九品莲花为父母,不像我们的娑婆世界,需借母胎出生,而且过程痛苦。

再者,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就能悟无生。以莲花化身,亲闻阿弥陀佛说法,证得无生法忍,了生死。发愿往生的动机,是很殊胜的出离心,但我们要明白,“去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了要修行成就,然后发愿回来娑婆世界度化众生”,而要度众生就要成就佛道,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个很好的修行环境,让我们可以成就佛道。

“打佛七”最正确的动机就是要成佛,我们不要认为这目标高不可攀。其实,学佛者的目标,应该是要成佛;而佛的目的,也就是要我们有朝一日,如他一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与他平起平坐。这就是佛教与其它宗教最大的不同之处。

佛不怕你成佛,是怕你不敢,怕你懈怠,看轻自己。我们的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多年前,菩提树下的金刚座上,成佛的时候告诉我们:“众生都有佛性”。所以,学佛最终是要成就佛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因此,修行不纯粹只是为了自己的解脱。

以上所讲的,是学佛次第,其实念佛的次第也是一样。诚然我们的念佛、持戒,可以为了不堕恶趣而修;但受持八关斋戒,却可助你再提升和超越,启发出离心、了生死,甚至最终引发菩提心。打佛七者,如果以菩提心作为动机的话,功德就更加殊胜无比了。

记得“万缘放下” ;以“八戒”守护身口二业;以一句“阿弥陀佛”,至诚恳切的念到底,以守护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