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fsoo on
“什么是我?搞不好,不只伤神,重者,脑细胞得赔上千万,那可不划算!懂了我又何?不懂又如何?人生磨难可多著呢!问问自己,你可好吗?答案在哪里?自从人懂得思考,一直想用种种方法,或禅修或催眠等,试着揭开这一疑难。东西方哲人,每每将研究所得或修行经验,通过报告,接心,口传帮助后来者突破自己,成就道业。寻我之路,不得假手於人,冷暖自知,往往须经一番寒澈骨,才能大彻大悟。
达摩面壁得道,自画像这个环节也当有所启发。方法虽不同,道理却是一样的,只要认真学习,互相鼓励,对自我了解,不管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体会。
愿伙伴们好好把握这两天课,赶紧学习。导师交待的功课,一定要完成,也要准时来上课,不迟到。我想大家一定会是一个好社工。”
- 忠
“在第二个思考中发现,有部分“我知”及别人也知的“我”,是因为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然而这样的“我” 有点累了,也发现其实是我开始把别人不知的“我” 给表现出来了,但有时是不敢流露太多,害怕增加别人的烦恼和担心。”
- 平
“来到檀香爱心福利中心,我有“开心” 的感觉。今天短暂的相聚,通过两个活动━━ “自画像” 与“我是谁”,让我在聆听及分享的当儿,对自己有较深的认识。这是开始,我会勇敢地继续探索自我,谢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
希望我在追求简单生活的当儿,能活出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喜悦!”
- 娣
“通过交流让我更了解自己。由于在开始时不习惯表达,因此会有不自然的感觉。慢慢地话就多了起来,一层一层地把自己剖开。从“自画像”才知道自己内心在告诉自己什么,内心和自己对话。很喜欢能从别人的画里,也反映了自己。意外的发现在协助别人、了解他们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我很感谢组员们的真心分析和分享。”
- 萍
“在这个《自我认识》课程和几位新认识的朋友交流时才发现,每个人都有表现在外的一面和不为人知的一面。每个人的个性都是自小生活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我时常都在寻找“我是谁” 的思想。可是这种思想会让人觉得迷失自我和脱离
现实,但也是人生的目标。难道在现实生活中除了金钱、事业、家庭外,就不能想想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吗?我觉得除了认识今生的面貌外,也应该为来生的我做打算,这样我们才不会活在“为谁辛苦为谁忙” 的感觉中。”
- 永
“在自画像这活动中,给我一个空间回想起儿时的情景,在我内心中我不断地回想及联想到今天的我一部分性格就是因为小时候的环境所影响,在看看别的组员,他们的一些性格不也都是在小时候“塑造”出来吗?这节目让我对自己的性格有初步的了解(了解为什么我会有这一些性格),不过这只是初步的了解,因为在这短短的环节中它不可能给我很深入的去探讨自己,它是一个管道启发我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不断地自我探索。
在“我是谁” 的环节中,我了解到自己原来是较倾向于“隐藏形” 的人。有一些内在的性格别人是不知道的。也许是这样,有时觉得做人也蛮辛苦的,因为不能做回“自己”。我想可能我不能接受那些会认为我蛮健谈的(因为我一向都很内向,不健谈),我不知道这是否也是我“隐藏”内在的一种方式呢?这环节让我进一步认识自己是那一类型的人(以四大类型之分)。要轻松生活就需要成为“开放型” ,也就是代表著高层次“自我接纳”的人。”
-山
“我们被带领回到童年,一幕幕童年画面浮现在脑海。这时才发现我的童年生活是常处于不开心状态,日子在浑浑噩噩中过去。我的人生并没什么大目标/大方向,得过且过,走一步看一步,生活是缺乏热忱及不积极的。为什么自己会这样我也不了解?”
-勤
“来参加这项课程,学习了要如何打开心胸,放松自己,如何一起与人互相交流。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圈子太小,范围太窄,是需要扩大。”
-瑂
“今天在这里上了一堂半天自我认识的课,觉得很有意义。虽然这只是四个小时学著了解自己的课,但是这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也让我认识了新朋友。我们常去结识朋友,却很少听过我们要认识以及了解自己。自己应该是最疼爱自己的人,何必和自己过不去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战胜自己,了解自己,也就是克服让自己胆怯的弱点。我想: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必羡慕别人的才干,只要好好表现出自己的特质,任何人都不是我们的对手。”
-妮
我找到了
我终於找到了我一直以来在寻找的“自我成长” 活动,真是有说不出的喜乐。感谢檀香爱心福利中心的志工小姐们精心安排的丰富课程内容,真令我受益不浅。通过小组的交换心得,大家都能诚挚表露并分享,在互相发问及讨论中,让我从中辨识真实的“自我” 和觉察自己是个怎样的人。
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互相鼓励,一起持续的成长,让生活过得更有意义,人生更美满。”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