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fsoo on
文 / 真量法師
據考察,狼牙修 ( Langkasuka )是馬來半島上,第一個接觸佛教的國家。約于公元二世紀,由印度王馬哈旺沙( Mahawanga )于殖民政策下所建。一直到公元六世紀,與中國梁武帝同時崇尚佛教,是中國正史上,從梁代到明代以來,記載最多的東南亞國家。但,由于經歷諸多戰亂的改朝換代,因此名字都不一樣。如:《梁書》稱之為“狼牙修”;儀淨《南海寄歸內法轉》稱之為“狼迦戍”;玄奘《大唐西域記》寫作“迦摩浪迦”,等等。
狼牙修的方位至今仍然不明,根據中國各典籍及《吉打紀年》( Kedah Arnels )說明它處吉打峰下,可能是今吉打州 Sungai Merbok 和 Sungai Muda 一帶,其后北伸至暹羅宋卡等地。
佛教傳入馬來半島,一說是約公元二世紀,印度北部內亂,廣大人民被迫投入南移的行列中。此外,南部沿海一帶商業迅速發展,國人被鼓勵向外拓展,因而亦把印度本土文化及信仰帶入。另種說法是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在第三次經典結集后,派遣僧眾到鄰近各國宣揚佛法,到東南亞國家的印度僧人就有須那( Sona )和郁多羅( Uttara )。
佛教流傳到狼牙修國,不僅有中國各典籍為証,吉打州布章谷( Bujang Valley )屬於二至四世紀的出土文物,更是最好的證據。文物中,有一塊碑刻有梵文:“ Ye Dharma Hetuprabhava ”和其他句子。其義為:造業由於無知,有業必須輪迴,有知即可無業,無業使免輪迴。
一般相信,最早傳入馬來半島的是上座部佛教及印度教,在吉打南部及威省出土的屬於第四第五世紀的石碑中,可看到具有佛教及印度教特色的祈禱文。直到七世紀,由於中國僧人的南來,大乘佛教才開始在東南亞傳開。在吉打,亦發現刻有大乘經文的石碑。 671 年,儀淨初到吉打,一面從事譯經,一面宣揚佛法,更把許多經典收藏吉打境內。據他估計,當時在室利佛逝的中國僧侶不下一千人。
十五世紀,馬六甲王朝興起。隨著商業的發展及阿拉伯伊斯蘭教的傳佈,東南亞佛教日趨衰敗。一直到十七世紀,大批中國人渡海南來,佛教才再度在馬來半島興起。時,印度佛教雖已在馬來半島滅亡,但中國佛教卻在此落地生根。 1945 年,二戰爆發,盡管日軍在馬來半島施行排華政策,然而由于日本幕府崇信佛教,因此對半島佛教的發展予以相當寬容的態度。比如金明長老創建的香林小學,雖以華族為主角,華語為主語;但由于學校是以佛教名譽創建及發展,因此得以避過日軍的排華厄運,而能延續至今。
以下,筆者簡單分享一下馬來西亞現當代大乘佛教的情況:
(一)建于 1673 年的馬六甲青雲亭,至今有三百多年歷史,可說是半島上第一所中國佛廟。金明法師由中國南來后,先以此處為駐足點,而后創建香林覺苑及香林學校。法師在弘法工作及國民教育上起著積極而重要的角色,並且獲得州政府的承認,于 1987 年得到國家教育部的工程補助金。如今,青雲亭亦是研究大馬佛教發展史的重要據點。
(二) 1887 年,中國南來的妙蓮法師觀察半島上的佛教,存在著許多的偏見及不正見,因此至力于光复正法。 1905 年,在法師的努力下,檳城極樂寺竣工,半島上才開始了正信的佛教。其後,極樂寺成為大馬培訓大乘佛教僧眾的中心。第二任住持本忠法師更組織了念佛蓮社,為南洋蓮社之初。
(三) 1925 年,檳城佛教會成立。為了糾正大馬佛教的錯誤觀念,遙請美籍蘇曼迦羅法師( Sumangalo )到來弘法。 1955 年,法師創立了大馬第一個佛青團,為馬佛青總會的表率,因而被視為“大馬佛青運動之父”。
(四) 1954 年從中國南來,為太虛大師入室弟子的竺摩長老,詩畫俱佳,對文化界人士的接引貢獻甚大。 長老可說是大馬唯一的註經師,除了建立“三慧講堂”,更于 1969 年創立了第一所馬來西亞佛學院,每年培育出諸多優秀的本地僧眾。長老弘揚佛法、教育民眾的貢獻,受到檳州政府的認同并獲得州元首頒發 DMPN 的勛銜。因此,長老被譽為“馬來西亞漢傳佛教之父”。莫怪有人要戲說:“如果新加坡沒有那條船(宏船法師),馬來西亞沒有這支柱(竺摩長老),新馬佛教就沒有今天了。”
1955 年,“馬來亞佛教會”成立。 1959 年,由于東馬兩州的加入,因而改稱為“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主持開幕的國父東姑阿都拉曼,在致詞上說:“我國是信仰自由的樂土,無論男女皆有信仰的自由。雖然官方以回教為國教,但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信奉其他的宗教。”這天,出席人數有三萬多,而馬佛總亦成為大馬佛教寺院,及各地佛教團體的代表機構。
近年來,台灣佛教界也在大馬各地開山建寺,如佛光山及慈濟功德會。弘揚中國大乘佛法,使本地大乘佛教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