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寿经概述 (二)

-A A +A

 

唯悟法师讲述
黄韩竣整理

上一次,我们已跟大家介绍过本经的序分。现在,我们要进入的是这一部经的正宗分。

在经文的正宗分里面,第一段就是讲述法藏比丘发四十八大愿。我们在赞佛偈里头念的偈颂是:「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无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至于最后的这两句「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这四十八愿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从这一段经文里摘录出来的,即是说明法藏比丘怎样会发这四十八个大愿。

经文:【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就是说明,在很久很久以前(‘劫’是指一个很长很长的时间) ,在那个时候有一尊佛出世,佛名定光如来。经文是这么记录:【定光如来兴出于世。教化度脱无量众生。皆令得道。乃取灭度。次有如来。名曰光远。次名月光………。】,就是说明由过去古昔有定光如来出现于世间。定光如来在其它的典籍里面有时候也把他翻译为燃灯佛,印度文叫做Dipankara Buddha,是一尊古佛,出世来教导众生令他们都得道。那么定光佛之后,其次就有五十三位的佛出世,经文都把这五十三位佛的名字都列出来。最后就有一位叫世自在王佛的出世,他的梵文名字叫作Lokesvaraja。Iswara意自在,我们的国产车也有梵文名字Iswara。Iswara是代表蝴蝶,那么这个蝴蝶跟自在有什么关系呢?蝴蝶本来是一只毛毛虫,当它变成蝴蝶后,它就可以自在的飞翔,所以称之为iswara「自在」。Loka 是世界;Raja 是王的意思。这位佛的名字,因为是印度名,所以会比较长,称之为世自在王如来。

当时,有一位国王听了世自在王如来说法,欣然发大欢喜心与菩提心,他要学佛的庄严与自在,想要成就无上的菩提,成就佛道。最后,他舍弃了王国,随佛出家,法号为法藏,梵文为 Dharmakara;“dharma” 是指法和“kara” 是指藏的意思。这位国王出家为法藏比丘的年青菩萨,才高至胜,精勤无比,更具超凡的智慧,同时又很精进,所以他就到世自在王佛的面前,以偈来称赞,来歌颂佛的功德,经文里有一段很长的偈颂,这里没有一一列出。之后,他就向世自在王如来请示道:“我想得到真正的道法,请您慈悲来指导,我愿意普度一切苦恼的众生。” 世自在王佛就向法藏比丘说:“建设这个佛国之事,你应当自知,应该不用我来说。” 但是法藏比丘再次启请佛为他开示,而说:【斯义弘深。非我境界。惟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我闻此已。当如说修行。成满所愿。】,意思是佛法的意义很深广,不是他所能够体会的,所以他再次请佛慈悲为他开示。于是世自在王如来就赞叹法藏比丘的精进与恒心,而开示道:“如果有人想要吸尽全部的海水,而他久远继续不生倦败,拥有永恒之心,更不生起懈怠,那要吸尽海水是可能做到的。”如果一个人之心真正向道,能够持久相续,他一定能够完成他的誓愿的。

世自在王佛接着便为法藏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 因法藏比丘发大誓愿要成就一个清净国土来救渡苦难众生,但究竟要成就怎样的一个清净国土呢?世自在王佛就以两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在各个不同的国土里,有天、人善道,种种的情形告知法藏比丘,经文里有说【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应其心愿。悉现与之】,就是法藏比丘,他心里面所想要知道的,佛就以此给他做一个参考,用意就是让他可以从这么多的国土摄取当中的精华,然后发愿成就自己的一个庄严净土。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严净国土。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其心寂静。志无所着。一切世间。无能及者。具足五劫。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之行。】法藏比丘很用心的听了佛的这一段的开示后,就用五劫的时间来思惟摄取庄严佛国清净,「劫」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印度话叫kalpa,在印度人的时间观念里,最长的时间叫kalpa 「劫」;最短的时间叫ksana「刹那」。那到底「劫」有多长呢?有时候就被比喻为有一座山,一个人拿了一块布去擦那座山,之后沙还会跌下来,就每天去擦,那要用多久的时间才能够把整座山擦平,那样长的时间就叫作一个kalpa,一劫。至于法藏比丘单单以思惟来摄取庄严佛国清净,就用了五劫的时间,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是很用心的去思惟。

【法藏比丘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如是修已。诣彼佛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在他很用心的听和摄取了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的当儿,他依循佛的开示,依教奉行,如是修已,便到佛的面前向佛言他已经摄取了庄严佛土的清净了。
【汝今可说。宜知是时。发起悦可一切大众。菩萨闻已。修行此法。缘致满足无量大愿。】。佛实时告诉法藏比丘,现在就是适当的时候,可以把你的大愿向大众广宣。接下来的经文:【比丘白佛。唯垂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就是世自在王如来请法藏比丘将他所想所愿说出来。

依古德们的解析,我把这四十八愿的经文内容分为三大类形的愿。第一个愿叫作「摄法身愿」,这个愿也可以称为「求佛身愿」,就是说要得到佛身。第二叫作「摄净土愿」,也称为「求佛土愿」。第三是「摄众生愿」或称为「利众生愿」,所以这三大类就包含了这四十八大愿。「求佛身愿」就只包含了第十二、第十三和第十七愿;那么「摄净土愿」就包含了第三十一和三十二愿,所以前面的这两大类的愿就只有五个愿;其余的四十三愿都是叫作「利众生愿」或者是「摄众生愿」。

第一愿是【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这个是无三恶趣愿,就是没有三恶道,好象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如果我们造恶业就要堕畜生、饿鬼和地狱道,所以在这个经文里面,它形容那里的众生,通常都是以天或人来形容,就是那里的善道,那里的众生有天和人,还有就是一些属于圣人的,比如声闻、阿罗汉、菩萨们。

第二个愿是「不更恶趣愿」,经文是【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在汉文的翻译本有五种的翻译,它的参考资料是这么丰富的,有这么多的译本。如果我们去翻一翻中文的大藏经都可以找到。那五种的翻译有平等觉经、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就是现在我们所用的译本、无量寿如来会、无量寿庄严经(这是最后才翻译的) 。从中国的历史里,这是五种汉文系的翻译本。那么我们也可以看梵文的无量寿经,它也有一个译本已经翻译为英文,是一个德国教授在十九世纪末,就是公元1892年那个时候翻译的。他翻译成英文的译本叫作The Larger Sukhavati-vyuha sutra,所以现在我们也可以看这个英文的译本。那么再有就是藏文的无量寿经。

第三愿是「委皆金色愿」。在赞佛偈里头,提及阿弥陀佛身金色,如果依这个愿来说,不只是阿弥陀佛身金色,所有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去的众生,他们的身体都是金色的。同时,第三和第四愿,有时是合起来讲的。第四个愿就是「无有好丑愿」,就好象在我们娑婆世界,有一些人长得很庄严,人一看就起欢喜,那有一些人长得很丑,人家看了都怕。但是在这个极乐世界里面是没有分别,每一个众生都是一样的庄严,没有所谓的好丑,所以称之为「无有好丑愿」。
在这个国土里面的众生都有六种的神通,好象在我们娑婆世界里修行得道的阿罗汉,他們就有这六种的神通。那六种的神通,第一是宿命通,就是知道自己的过去世; 是四十八愿里的第五愿。第六愿是天眼通;凡人的眼睛是有限制的,如果具有天眼通的能力我们就可以看平常人所看不到的东西。比如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所发生的事情。现在我们对天眼通已经没有觉得什么稀罕。比如我们接下来的世界杯足球赛,它是在日本进行,我们在这里只要打开电视机,就可以看到,那我们也有天眼通了。你也可以听到现场观众的声音,所以你也有天耳通。还有一个叫作他心通,通晓别人心思。比如现在虽然你的眼睛张到大大的看着我,但是心里面想什么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没有他心通。另外一个叫作神境智通或者神足随意通,就是说你要到什么地方,动一个念头就可以到了,这个听起来也好象很奇妙。现在我们还须要乘火箭到另外一个星球去,如果你证得神足通,那就不须乘火箭就可以到另一个星球去了!

接下来第十愿就是速得漏尽愿或者是无贪着身愿,意思是不执着这个肉身的愿。下来第十一愿是住正定聚愿。住正定聚愿这一个愿,下面的经文会讲得更详细,我们就留在下一次再跟大家深入讨论。所以以上与大家介绍的都是属于四十三个「摄众生愿」里头的其中十一个大愿。下来的第十二和第十三愿是属于求佛土愿或者是摄法身愿,这个我们也会在下一次继续介绍。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