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zhenliang on
记得在1993年8月间,笔者尚在吉隆坡某工厂担任书记工作。某日业余,去首都佛教大厦听闻了檀香寺唯悟法师《把爱心找回来》的开示后,开始与一群投缘的佛友们,积极参于檀香佛教福利会的各项活动。当时,我们借用昙华苑作为活动的聚会地点。由于这样的殊胜因缘,笔者初次认识这位多年在昙华苑默默耕耘的比丘尼净献法师。
四、五十年前,三位皈依三宝的斋姑办起昙华苑。当时,吉隆坡的学佛风气还不普及。三位斋姑虽然艰苦备尝,却还是以一股虔诚、坚定的宗教情操,藉由十斋日或佛菩萨诞,推动许多诵经、拜忏的共修活动及鼓励信众持戒吃素、持斋念佛、孝亲敬老、超荐祖先等传统活动;更礼请国内外的当代高僧(如:本道法师、印顺法师、达能法师等人)前来开示,引导信众们止恶修善、自净其意、亲蒙法益。昙华苑的屋梁与石柱上,也满满的雕刻着竺摩法师、伯圆法师及丰子恺先生等大德的珍贵墨宝。除此之外,昙华苑特制圆形的连接式木雕众佛、菩萨及罗汉圣像、宝塔及藏经楼和丰富的佛书,也是当时希罕少见的。就这样的以三宝(佛、法、僧)为缘,吸引了本区一群莲友长期的往来,护持这所正信的佛教道场。
在三位斋姑之中,年长的大斋姑很早以前就往生了;二斋姑是克苦勤俭、念佛不辍的悦帝姑,约十年前也安详舍报往生了;第三位最年轻的斋姑,俗姓李,名品献,大家通称她为芦华姑。后来因缘具足,发心出家受戒,成为一位比丘尼,即是释净献法师。她效忠于常住,全心奉献三宝,不辞辛苦的带领信众诵经、拜忏共修、消灾祈福;自己也很认真的诵经念佛,修持福慧,自利利他。当时,由于昙华苑靠近首都的旧飞机场与巴士总站,因此成为国内外僧俗佛子们往来挂单的好去处。所以,净献法师还得经常为前来挂单的大德们准备住宿、饮食而忙碌不休。
不觉岁月匆匆,净献法师在昙华苑驻锡、殷勤的服务常住与大众,约有三十余年。后来因六十多岁的净献法师因为行动渐渐不便,才答应迁往槟城的檀香寺,接受同修们照料起居。此时,她虽年迈,修持的功课,还是十年如一日的保持不变。今根据笔者所了解或听闻的,特举净献法师一些生活点滴,加以说明。
平日和蔼可亲的她,不多说人我是非,经常手拿念珠,不断的念佛。每日午餐前,一定在檀香寺的大悲殿内,诵完一遍《礼佛大忏悔文》,才去用餐。每逢十斋日,净献法师自修加行,勤诵多部大乘经典,诸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地藏菩萨本愿经》等。晚年的她虽然行动不便,但对长住的一些轻微工作如:为信众家属的往生莲位作诵经超度,早晚课共修,各类大、中、小型的聚会,她都会尽心尽力地服务,并以乐群的精神参于。这是净献法师传达给我们后辈的身教。
某年的新春佳节期间,我们三十几位檀香职员和义工,跟随唯悟法师去八打灵湖滨精舍,向伯圆长老拜年,时净献尼师亦一起同往。当时,伯圆长老精神奕奕的慈悲款待,并为我们开示佛法。除了增长我们学佛的信心,还教导我们把佛法运用在日常生活的各种人际关系中,大家都深获法益。当我们将要离开时,伯圆长老还送我们到大门口。笔者亲耳听到长老以坚定的语气,勉励净献法师要精进修行;以宏亮有力的音声向她说道:“这一生决定了脱生死!”。笔者有幸在场目睹了这一幕,内心澎湃感动不已!
身为后辈,笔者虽然对净献法师的生平了解不多,平日在檀香寺时,也只有在大悲殿共修早、晚课,或一些特别的聚会,彼此才会见一见面;但是净献法师勤修佛法的精神,还是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令晚辈激发起见贤思齐的道心。
近期,笔者在19/11/07回檀香寺,参与精进佛七的共修活动时,曾去晚晴苑探望净献法师,感觉她的精神还蛮好,不料人生无常,却在笔者回到泰国时,在 1/12/2007的凌晨五时廿分,传来净献法师圆寂的消息。身为常住的一份子,此次未克出席参于净献尼师的丧礼,除了感叹因缘不足外,也深感惭愧!笔者无奈,为了要申请在国际佛教大学的工作签证,近期必须逗留在泰国境内。笔者唯以怀念哲人的感恩心,写出这篇浅短的悼文,以为纪念。今以简单的祈祷文,作为本文之结语:
“尊敬的净献法师啊!我们真心的感谢您,您将身心贡献了给三宝与众生,造福人群,也为后人立下了好榜样。希望诸佛菩萨接引您,往生西方安乐土,在彼岸完成道业后,早日回来此娑婆世界,广度众生。”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