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孩子心声

-A A +A
檀香爱心福利中心供稿

小明是因为偷钱而被妈妈带来辅导的。未满10岁的他坐在辅导员前面显得有点不自在及害羞。从母亲口里获知他前后总共偷了不少钱买东西给同班的小朋友。母亲在揭发小明的行为后已经多次要求小明承诺不要再犯,并苦口婆心的提醒:“父母亲赚钱不容易”。然而小明似乎不能理解母亲的担心并一再重犯,母亲因此陷入“我的孩子现在就开始会偷钱,我该怎么办”的焦虑情绪中。

辅导员留意到小明稚气的脸上有着困惑的表情,被问起知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要带他来这儿时,也不避开的回答“我偷钱”,随即低头下去,一点也不像母亲口中所说的“我的孩子偷钱但又不承认”的坏孩子。

于是,辅导员邀请母亲一起来探讨孩子的行为和心理。谈话当中,辅导员觉察到母亲和孩子的互动方式倾向于“说教”,也就是说,孩子被发现偷钱后,母亲就以紧张的态度,半劝半警告方式说教,却忘了去了解孩子拿钱背后的真正动机是什么。

“倾听”,在亲子关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听听”而已,而是真正“听”出对方所讲述的事实、情感、观念和内在的需要。

在辅导员的引导下,母亲开始对小明的行为有了新的领悟。原来小明有一位比自己大一岁的哥哥,哥哥的成绩及品行都是家人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于是让小明感觉“被忽略”。小明渴望被爱,但妈妈却是一位忙碌的事业女性,爸爸则是一位不懂和孩子相处的人。小明内心深处所期待被肯定与被爱的需要在家庭中得不到满足,于是开始转移到同班小朋友的身上寻找认同。他开始学会用钱买东西讨朋友们欢心以赢取友谊。

他母亲发现小明偷钱时,未先去了解他偷钱的目的,反而一味指责他不当的行为。孩子在不被明白和接纳的情况下,偷钱的行为当然得不到解决。辅导员让母亲看到这个恶性循环的处理方式并不能解决问题,不只小明偷钱的行为依旧,母亲的无助和挫折感也日益增加。当母亲认清这一点时,她表示愿意尝试不去批判和惩罚孩子,同时倾听孩子的声音以了解孩子行为的动机。

在用心倾听的方式和孩子互动后,小明和母亲在极短时间内重建回良好关系。辅导后,虽然开始小明还是有偷钱习惯,但母亲选择不再马上破口大骂,反而以耐心的态度关心孩子的需要,因此,小明不再像以往般坚持否认偷窃行为。

在母亲的接纳下,小明真正感受到母亲对他的爱,于是有一次他偷钱后,告诉母亲说:“我想请你们吃一顿饭”。他母亲过后,每提到这件事时,眼眶都显了,因为她看到孩子把她之前不经意讲过的话紧紧记住,单纯的想做一些能够让母亲高兴的事情。

小明的偷钱行为获得母亲的接纳和谅解后,在很短时间内就改变了。母亲从此事件后意识到,她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陪伴。看到小明的母亲在孩子的问题上的配合和做出的改变,辅导员深感宽慰。

孩子需要的不多,但父母亲能够给于的是那么有限,所以孩子的问题才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