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普门品在线共修 | 圆满的教育:佛法

-A A +A

檀香普门品在线共修 | Than Hsiang's Pu Men Pin Online Gong Xiu (18/04/2025)

成人佛学班老师杜成进居士分享「圆满的教育:佛法」

2025 年 4 月 18 日(星期五)杜成进居士分享「圆满的教育:佛法」

杜成进居士是一位放射科医生以及成人佛学班老师。

佛陀的教导既深奥又广大,两千五百多年,为了让众生能够得到一个圆满的生命,佛陀留下了很宝贵的教育。

今天,杜成进居士要跟大家分享「圆满的教育—佛法」,并且浅说「⼋正道」之义理、修习、实证。

我们⽆时⽆刻在寻求快乐,从物质上到精神上,无不希望快乐。但是,我们也理解到,在⽣命的轮回中,生活当中的起起落落,处处让我们感觉到不安稳、痛苦、失望、迷惑等等,「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陷入这种种的不如意时,我们对「快乐」的寻求和渴望就更强大了。

「快乐」是什么呢?

佛陀把众⽣的「快乐」分为:五欲﹑禅定﹑观智﹑解脱﹑快乐。

「五欲」的快乐是感官上的,例如从眼睛﹑耳朵﹑鼻子﹑身体上所追求到的快乐。但是,这样的快乐未必真正能让我们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禅定」的快乐,在佛陀时代或更早之前,印度已经有很多人走上禅修或者修定这一条路。佛陀告诉我们,我们如果努力的学习,我们可以在禅定中得到快乐;但是,从禅定中出来过后,我们可能会打回原形,失去快乐。

因此,佛陀告诉我们,快乐的层次是可以提升的。

佛陀教导了很宝贵的方法,最后一个必定是解脱的快乐;唯有解脱的快乐,才能让我们不再受生命轮回之苦。

解脱的快乐,来自于我们能够断掉烦恼的当下。

怎样才能达到解脱的快乐呢?

我们要从「观智」去下手。

智慧的证得是烦恼的脱离或者斩断。

智慧的证得就是通过观智,可以得到快乐,可以慢慢体验到:接近于解脱的快乐到底是什么来的?

佛陀鼓励众生跟他学习走向解脱的快乐,不要在这一个「五欲」的范围当中打滚。但是,这个解脱的快乐是很难能够去实现的,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生活上有种种的牵绊,面对人和事的考验,我们很多时候是用五官感触「五欲」的方式去对待的,偶尔得到的快乐肯定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我们经常会感到不只身心上的苦,还有好多的不安稳﹑内心的担忧等等,对生命,对自己的方向,在还没有到死亡的那一刻,对死亡是无知的;越接近死亡的那一刻,就会开始想,到底要怎么样?

⽽经验“苦”,启动了探求希望让“苦”能彻底解决的道路;那个力量不是被动的、外⼒的,是内在的那⼀刻的洞悉、了悟,而察觉到了自己一向以膚淺⾃滿的態度去⾯對的世間,⽽瞥⾒它在⾯前濒临⽡解崩溃。

所以我们每天的生活,都是我们一直在经验的一种很肤浅﹑自我满足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而这些是要靠自觉才能够去看见的,如果能有这个察觉,那么,内心的探索就能够做到走向永恒持久的快乐。

而佛陀所教导的,就是这一个方法。

佛陀教导的这个方法,不只告诉我们说,我们要怎么样去认识我们所经验的苦,从「五蕴」的苦,到面对世间那种外境接触的苦,到认识世间的情况,真实的现象的苦——「行苦」,这一些,确实的去经验了解,才是佛陀讲说,能够让我们从那一个过程中,去生起推动我们去学习他教导的佛法。

佛陀教我们的第一步,是告诉我们「苦」是怎么样的?佛陀完完整整的﹑清清楚楚的,完全没有瑕疵的,从生活到生命的轮回,一直到整个世间三界的状况,告诉我们「苦」的原因在哪里,告诉我们问题就在于我们的「无明」和「爱染」。

佛陀在「四圣谛」先开示「苦」,再开示「苦集」,接着,佛陀告诉我们一个完整的方法,怎样从起端走到实现的一个灭苦的方法,在世间实现了,佛陀的弟子中也有人实现了,让我们可以从这一些榜样中看到这一种持久的快乐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世间有好多种教育或者心灵提升的说法,不同的教育,其方法、方向和终极目标都不一样,而佛陀所讲的这一个教育,没有这一些瑕疵的存在,从开端到后来,全部都讲得清清楚楚。

为什么呢?

因为内心的探索,学习的那一个教育和方法,要配合三个标准,如下:

(⼀)必须能就「苦」所含摄的范围勾勒出完全⽽正确的图像。
(⼆)必须能正确地分析「苦」⽣起的原因。
(三)教义所提供的⽅法,必须能去除苦因,必须提供⼀个可以 (根本) 斩断苦因⽽息苦的⽅法。

(⼀)必须能就「苦」所含摄的范围勾勒出完全⽽正确的图像
第一个是,必须能够去把「苦」所含摄的范围,勾勒出完全而正确的图像;

(⼆)必须能正确地分析苦⽣起的原因
第二个是,必须正确地分析「苦」生起的原因。
我们对自己所经验的苦,以及苦生起的原因,我们了解吗?我们有想过吗?我们面对生活中的「苦相」时,我们知道原因出在哪里吗?我们对佛陀所讲的苦,有去在自己的生命和生活中去探索过吗?有去看到它真正的面貌吗?

(三)教义所提供的⽅法,必须能去除苦因,必须提供⼀个可以 (根本) 斩断苦因⽽息苦的⽅法
这一个就是佛陀讲说,我们必须做的功课;佛陀也交代给我们了,我们不难在经典里找到这些教导。

佛陀的教义所提供的⽅法,必须能去除「苦因」,必须提供⼀个可以 (根本) 斩断「苦因」⽽息「苦」的⽅法。所以这三个标准,必须去完整的达到。

佛陀在《杂阿含经》第二卷的〈五三经〉里面,我论因说因:「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有因有缘灭世间」 ,即是释尊正法的特质。

佛陀讲「苦﹑集﹑灭﹑道」,一开示就谈到因缘的部分,直接谈到最核心的了。

我们都知道「四圣谛」是佛陀核心的教法,也是圆满的。

佛陀从「苦」里面讲了很多,也对「苦」的原因讲得很贴切,然后再讲说,能够灭的,能够达到解脱的那一个部分,以及怎样去做,用什么方法去达到解脱的部分。所以,世尊正法的特质就在这一边,也就是他贯穿了缘起与圣道,总贯⼀切佛法:⽽此⼆者更统⼀于因缘的法则中。

我们来看看:「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有因有缘灭世间」
在「苦谛」和「集谛」的部分,我们看到缘起而衍生的那一个部分;在「灭谛」和「道谛」的部分,我们看到「寂灭」的部分,和如何达到寂灭的部分。

所以,缘起法与圣道法,在佛陀的教导本核心的教导当中,通过对「世间因果」的了知学习,进入到达到「出世间因果」的学习和证得。所以,佛陀把整个学习的过程,完完整整的交代了。

圣道法就是这一个部分,是我们要学习的,在圆满教育里面,他是「出世间因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没有「圣道法」的学习,是不会有「出世间因果」的,所以他是「八圣道」。

佛陀开示「八圣道」,祖师大德们把这八支整理出来了,他的意义深远在哪里?

「正见」是能够让我们真真实实地看到正确的状况,所以叫做「真谛」。

除了「了知」,我们通过努力的学习,到最后,如果能够有所证得的话,正确的学习的话,他会让我们去得到解脱的净妙。

这个完满解脱的净妙,同时也体现了「真谛」的整个圆满的状况。

这一个走过的道路就是我们常常讲的「中道」善行。

所以,佛陀所讲的这一些教育,是多么的明确﹑多么的完整,而且是真真实实的告诉我们,情况是怎么样?也必定能达到他所要讲的这一个目标。

所以我们来看看,「真谛法」就是讲「缘起」和「四谛」。

⼋正道的最初是「正见」,「正见」能觉了「真谛法」。

「知」是「⾏」的触⾓,是「⾏」的⼀端。

在「正⾏」中,「知」才能深刻⽽如实。

所以,我们知道了。

知道了,在我们学习的阶段是很容易的,因为每个人去上佛法课,去听﹑去钻研经论等等,这一些都只是在「知」。但是「知」过后,(因为「知」只是「行」的触角),我们要去「行」它,在「正行」当中,才能够深刻的了知之这一个真实的东西是什么?所以要在「正行」当中去体现他。

离了「中道」的「正⾏」,是不会有「正知」的。

因为我们的「知」,只是存在于「自我」的思维上,在那一边「自以为是」。

所以我们才会说:知道太多,反而邪见很多。

只有真正的去把它实现出来,才能够去深刻的如实。

所以,佛法的「正见」真谛,近于哲学⽽与世间的哲学不同,他不是纸上谈兵!

接下来,我们要讲「解脱」,也就是最圆满的部分,大家都很喜欢听,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把握能够得到。

解脱法是一个很圆满的境地。

解脱法(净妙)

八正道的最后是「正定」,这个「定」不单单只是存在于修禅定的那一个部分,而是通过这种种的过程,在进入这一个阶段的时候,会有「智慧」的体现在这个「定」中。「正定」是寂然不动而能体证解脱的。

这个寂然不动而能体证解脱的「正定」,是从「中道」德行中而经验来的。

这个经验是确实的,因为前面那一段是真实的。

这「正定」的体证解脱,从中道的德行中来,所以近于宗教的神秘经验,而与神教者的定境、幻境不同。

每个人也许有宗教经验,但是掉入于神秘经验是我们要避免的,因为佛教所讲的宗教经验,是从「中道」善行而来的。

佛陀将「正定」怎样去修学精进等等都讲得非常清楚,没有神秘可言。

所以,与其说是神教者的定境和幻境,不如说是佛陀教导的正确的真谛法和四圣谛的一种体悟,来得正确。

接下来来谈谈中道法(善行):

「中道」善行法,是我们现阶段最重要的。

当我们处于学习阶段时,我们在知识方面下了很多功夫,而欠缺接下来的东西。因此,「八正道」也就是因此而去实行这个中道行者,让它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凸显出这个崇高的理智,能够有无上解脱的自由的现象

「中道」行者有崇高的理智,有无上解脱的自由,虽说是道德的善,也与世间的道德不同。因为这个完善的教导是能够达到出世间解脱智慧的。

「中道」统一了什么呢?

「中道」统一了真谛与解脱,显出释尊正觉的「达磨」的全貌。(「达磨」即是「法」)

中道统一了真谛与解脱。在这三类归依法中,主要是在讲「真谛」、「解脱」、「中道」。

(1)正知解脱、中道与变动苦迫的世间是真实的;
(3)中道是善行;
(2)触证的解脱是净妙。真实、善行、净妙,贯彻在中道的德行中。

最后,杜成进居士提供以下参考书⽬,让大家可以依着讲义去看看:
1. ⼋正道 — 趣向苦灭的道路 (The Noble Eightfold Path: Way to the End of Suffering) 菩提⽐丘 著 (Bhikkhu Bodhi) ⾹光书乡编译组 译。
2.《以佛法研究佛法》印顺导师 著
3.《佛法概论》印顺导师 著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浏览 https://youtu.be/zlF1Vu7g7CI

将佛学讯息传递出去,以接引更多人学佛,继续在学佛道路上精进,听经闻法。
欲知详情,请点击以下连接 Follow us on:
https://linktr.ee/thanhs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