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灌森、隆

-A A +A
001.jpg
文才

一月十九日上午八时,唯悟法师、真信法师与三位居士驱车前往森美兰与雪兰莪州。森美兰是到巴音檀香学苑和芙蓉Taman Makmur共修处。唯悟法师是为该处新学佛者归依并做开示;晚上八时则在加影檀香乐龄之家与雪隆的檀香在家僧团聚会,并讲说佛法。

于加影檀香乐龄之家过了一夜后,唯悟法师隔天清早七点十五分便赶往吉隆坡昙华苑传授八关斋戒和开示;而真信法师则到巴音(在森美兰州)为国民服务营学员弘法。

一月二十日中午十二时告别昙华苑后,两位法师与三位居士一起到八打灵再也湖滨精舍拜见伯圆长老。

唯悟法师在归依时的开示说:“归依者要懂得什么叫三宝,不得懵懵懂懂的归依”。

“佛,十方三世都有,不只一位,所以归依时以释迦牟尼佛为代表。释迦牟尼佛是佛教教主,为佛弟子之‘本师’”。
“法:是方法、道路之意。即解脱的方法,成佛的道路的意思。归依僧,严格说是归依圣僧,圣僧分成三种(声闻、独觉、菩萨)”。

“一般没学佛的人,都归依神。神有两种,一是高级的,如‘天神’,另种是鬼神类,如‘地祖神’等”。

“无论什么神都是凡夫,皆具贪、嗔、痴。只有断贪、嗔、痴才是圣者。而要断贪、嗔、痴,唯有依戒、定、慧”。

“诸圣者中,佛果位最高。他不仅大彻大悟,断尽一切烦恼,而且是大医王,开出八万四千法门,善巧医治众生各种烦恼病”。

法师也说:“凡夫无法辨认圣僧,所以佛教以出家众代表‘僧宝’。此外,出家众能代表僧宝的原因是,佛陀已将住持佛教的任务委托僧团”,因此归依的僧宝即是僧团。

“要澈底离苦得乐,就发出离心并修道。以菩萨精神归依三宝,功德最大”。

“杯子要装饮料,就要把它洗干净,同样的,要归依和学佛就要忏悔,以让心清净,并能纳法于心”。

“成为三宝弟子后,有事时不应再去求神,应求圣者。所求如没感应,非佛菩萨不灵,而是所求的对自已不利,因此佛菩萨才不应。这就如慈悲的母亲,凡是孩子有求,如对他有益的必给予他;有害的就绝不允许。所以无论灵不灵都要怀感恩心,感激佛菩萨的安排和为我们设想”。

最后法师强调:“学佛不要修一法门而排斥其它法门;佛法学了要实践,否则不能受用,这好比有病看医生、拿药,但有药不服,最终病还是不能好。成为三宝弟子后不要再归依鬼神、外道邪说和外道徒众”。

在加影檀香乐龄之家与在家僧团的开示有两个部份,一部份是《檀香在家僧团理念及实践》,一部份是《六和敬》。
《檀香在家僧团理念及实践》方面,唯悟法师首先先讲理念。“理念”有四点:

一、在家僧团之成立是护持檀香核心之出家僧团。以让佛教更有利于发展。

二、使在家僧团成员对三宝具有恭敬和皈依心,并对三宝与个人更有承诺。

三、在家僧团成员视檀香为第二个家。讲到这,法师也说:“居士要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作好自己的本份,进而护持佛教”。

四、在家僧团成员与出家僧团互相配合,延续弘扬正法之佛教事业。法师称:“佛陀将如来家业委托出家僧团,所以出家僧团是住持佛教,但有些事情不宜出家人处理,而在家人就能办演有关角色,这就是成立在家僧团的意义。此外在家僧团成员也因这因缘可多亲近善知识”。

法师接着讲在家僧团成员的“实践”部份。这一部份分成七点:

一、在家僧团成员须受持五戒十善,也可受持菩萨戒。

二、努力提升檀香组织内的宗教情操。

三、协助弘扬正法。可带领共修,佛法研讨和授课等。

四、承担各自工作岗位并护持檀香活动。

五、须积极带领组织内之小组。

六、一同亲近善知识,互相扶持和学习将佛法实践于日常生活中。

七、将六和敬精神实践于团体内。

讲完了《檀香在家僧团理念及实践》,唯悟法师接着讲《六和敬》。六和敬是说明组织或人与人共住、共事的和谐条件。
它们是:

一、身和同住:大家共住就要有这样的观念“我爱我的家”,并且学习包容、善解和忍让的心共住。

二、 口和无诤:“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所以要以真诚和坦然的善语相处、沟通以及互相扶持与鼓励。

三、意和同悦:一天比一天心安、喜悦。学佛从最初的欢喜提升到安祥、自在,进而法喜充满。

四、利和同均:实践“平等无私”,一切利益分配平等。

五、戒和同修:大家奉公守法,不起争论。

六、见和同解:所有在家僧团成员,无论于理念或宗旨都达成共识。

到湖滨精舍拜见伯圆长老时,他老人家作简短的开示,他说:“我们要心清安详,那就能一切无碍”。有人听了便问,如何达到心清安详?老人家说:“烦恼动心不动”。(这句话依笔者了解:烦恼心是动的,唯有真如心才如如不动,能悟入此如如不动的心,心就能不被一切境所转,那就能达到心清安祥)。

长老又说:“人与人互信,不分你我,一切无二,这样就能心清无碍”。

拜访完长老,大家带着法喜的心情回槟城檀香寺。

002.jpg
唯悟法师为在家僧团开示
003.jpg
拜访伯圆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