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2025年孝亲法会

檀香寺启建
*孝亲法会*

21-09-2025 (农历七月三十日)
下午1点至傍晚6点
共修《三时系念佛事》

15-09-2025至20-09-2025
(农历七月廿四日至农历七月廿九日)
晚上8点
共修《阿弥陀经》, 佛法开示

法会设有「延生坛」和「净土坛」。
「延生坛」让信众们为健在的父母亲属点灯祈福。
「净土坛」让信众们可在法会中超荐先人。

即日起接受报名:点灯和 超度
信众可随喜乐捐 。乐捐RM50或以上者,将设有电子牌位。

所有法会收入捐助檀香教育基金会

*报名截止日期:07-09-2025 (农历七月十六日)*

请于办公时间亲临檀香寺 *或* 通过WhatsApp报名

Whatsapp : 016-3918561

檀香寺八关斋戒会

檀香寺八关斋戒会

日期:2025 年 7 月 20 日 (星期日)

时间: 早上 7 点半 至 晚上 9 点 15 分
地点:檀香寺五楼

报名表格: https://forms.gle/QG6QThnT1fE1rtkM7

特别提示:
1️⃣ 请自备海青
2️⃣ 过午不食, 液态饮料
3️⃣ 请戴口罩
4️⃣ 考量自身与大众健康,发现生病发烧感冒咳嗽等症状者,请避免参加。

将佛学讯息传递出去,以接引更多人学佛,继续在学佛道路上精进,听经闻法。

欲知详情,请点击以下连接 Follow us on:
https://linktr.ee/thanhsiang

庆生会报道

檀香寺于六月二十一日晚上八点正,为4月至6月的佛友们举行了庆生会。当天晚上,佛友们都聚集在大悲殿,等待庆生会的开始。除了佛友们的出席,还有檀香寺新任住持真升法师、真信法师和慧立法师出席本次的庆生会。

庆生会开始由梵呗组带领大家唱诵弥陀偈、念佛和绕佛。接着由檀香寺新任住持真升法师为大家慈悲开示。

法师告诉大家,「生命有限,珍惜当下」。因为生命的短暂如同“光阴易逝”,每年的生日都是提醒着我们的生命又少了一年。法师也提到,「感恩父母,孝顺为先」。因为父母给与我们的付出和无私奉献,是世间唯一不求回报的付出。而父母最需要的是儿女的关怀与陪伴。因此法师鼓励大家多回家看看父母,抱抱他们。因为父母要的不是钱,而是儿女的爱。对于父母已不在的人,法师告诉大家可以通过多做善事、功德并回向给他们来报恩。最后,法师祝愿寿星们身体健康、寿命绵长、心地清净、智慧增长、所行所愿皆得圆满、福慧双修、早证菩提。法师也祈愿本次的庆生会不只是世俗的热闹,而是转化为修行的力量,转化为对父母的孝心,对大众的慈悲,对三宝的信心。

报导:方媚怡 摄影:建成、味芳、美君

檀香寺主三和尚唯悟法师慈悲开示:2025年念佛三日共修会(第二天)

檀香寺主三和尚唯悟法师带领大家念诵三称佛号和发愿文后,慈悲为戒子们开示。法师表示将利用两天的时间来为大家介绍四种念佛的方法。

唯悟法师强调,在这四个念佛方法中,以印光大师教导的持名念佛最为普遍。其次是观想念佛。法师提到,在其中两天的三日共修会里,将比较详细地介绍《佛说观无量寿经》中的观想念佛之内容。

第三种是观像念佛。我们殿前这尊阿弥陀佛的圣象,其手印即是接引佛。法师告诉大家也可以对着立体的佛像或者是绘画的佛像,将其当作我们的观想对象。因此,我们在念佛时,可以看着及专注在佛像上。在持续念佛之后,当眼睛闭起来时,这佛像已经留在我们的意念之中,依然可以看到佛像,这就是观像念佛,是以佛像作为目标。

第四种是实相念佛。三时系念佛事时,修持的佛法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就包括了禅宗的实相念佛。今天,唯悟法师将要介绍《佛说观无量寿经》。

在中国传统佛教中,据说达摩祖师与中国有缘,而前来中国。他在少林寺闭关九年之后,所传下的法,一脉相至六祖慧能大师。禅宗祖师的法门代代相传,传到慧能大师之后,他将禅宗的再广传,分成五个支派。唐朝时期,禅宗佛法最为兴盛。当时中国的禅宗也传到韩国和日本,两国也因此有禅宗的。

笔录&整理:方媚怡

檀香普门品在线共修 | 知不如行

檀香普门品在线共修 | Than Hsiang's Pu Men Pin Online Gong Xiu(20/06/2025)

檀香寺真醍法师慈悲开示「知不如行」

2025年6月20日(星期五)真醍法师慈悲开示「知不如行」

真醍法师是檀香寺常住法师,目前在泰国国际佛教大学服务 。

今晚的主题是「知不如行」。

我们先反思一下,我们是否时常都会说:“知道了,怎么这么罗嗦?”﹑“哎哟,知道了,别再说,烦死人了!”
试想想,我们是否也曾经使用以上的怨言与口气对关心我们的人说此话呢?

扪心自问,其实,我们知道的事情还挺多的,但我们曾经认真的把它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吗?例如:我们知道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的责任与义务,请问我们对家中的两位老菩萨行孝道了吗?空闲之际,有多陪伴他们吗?我们知道师长很用心的教导与栽培我们,请问我们有常把他们的叮咛铭记于心吗?

扪心自问,当知道他人面对挫折不容易之际,我们是否愿意伸出援手,助他人一臂之力呢?我们知道生命的延续少不了一切众生的奉献,请问我们学会感恩﹑报恩了吗?我们知道人生无常,生命在呼吸间,请问我们放下执着,认真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了吗?

Pages

Subscribe to 檀香寺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