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或许是好事

 

 

文/心海

想一想,当一件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时或眼前出现障碍时,我们会感到懊恼与沮丧,因为我们看不到事情的全貌,还不了解事实的真相。

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就会逐渐了解原来当年所发生不如意的事情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是它成就了我们,所以今天我才会这么好。
如果当年不是因为重考,今天我就不会认识这位部长。

如果当年不是他抛弃我,今天我就不会嫁了一位这么好的丈夫。
如果不是因为汽车抛锚,我就会搭上了失事的飞机。然而,当汽车抛锚的时候,我是如此地焦虑;当我错过了班机,我是如此地懊丧;当我知道那辆飞机失事时,才会觉得如此地侥幸。当我们还没有走到最后一步,我们都还不知道原来汽车抛锚是一件好事,然而在当下,却觉得我们倒楣极了。
因此,当一件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时,切勿太过消极,反而要积极地面对它,把它视为一种契机、一种考验。从长远的生命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它的意义了。

生活不歇

 

文/夜欣

  在堆满杂物的小屋里,我们见到了林阿姨。
林阿姨的衣着有点邋蹋,衣服上的一颗钮子也掉失了,只用别针扣住。在家里她赤着脚,步伐有点蹒跚。她那古铜色的脸庞已刻划下?情岁月磨蚀的痕迹!

我们问起林阿姨的生活状况。
林阿姨告诉我们她的老伴已经去世了,这间小屋是她家婆留下的,现在只剩她一个人孤零零的住在小屋里。林阿姨不多谈她的子女,她只告诉我们她的儿子每天都会送两顿饭过来给她吃。她说自己的儿子赚钱不多又要养活家,所以她也不埋怨儿子没给她生活费!

林阿姨很高兴的带我们去看他的手推车。
“你们看这是我的手推车(其实是一部陈旧的婴孩推车) ,每天我推着它去卖洗碗‘药水’,很多卖面的阿姨会向我买‘药水’!”

“那你一个月可以赚多少钱?”
“大概二三十块钱,不过有时候也有人家买不马上还钱,而太久了我会忘记是谁欠我的钱!”

“林阿姨。在生活你希望我们上如何帮助你吗?”
“哦!不用了,只要你们带东西给我吃,常常来看我就够了!”

学习的心声

 

文/叶秀欣

          感恩檀香寺爱心福利中心举办这个富有重大意义的电话辅导义工训练课程,让我有机会参与,并且能够从退缩、畏惧、逃避、没有信心的阴霾中走出来。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至少自信心增加了,在人际关系方面也比较主动,不再顽强执着能以平常心去看周遭的一切!

           辅导的工作不易为,这是我经过密集课程训练后所深深体会到的。一个优良的助人者最先决条件是要有一颗爱心和关怀心,他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在适当的自我表露,可以建立起对方对他的好感和信赖,对方也会自动的放下防范心。如此,我也觉得助人者的思路要敏捷、观察力要敏锐、倾听要全神贯注、聆听对方的每一句话并探讨,走进求助者的心扉,当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2004年檀香寺义工培训课程简介

 

2004 年 檀香寺

义工培训课程

爱     关怀     成长

 宗旨  :通过不断的自我成长,提升自己为服务社会的能力。
          :加强义工对檀香寺整体的认识。

日期 :2004年2月 21日 至22日(星期六&日)。

参与者 :发愿要为社会尽一份棉力者。

媒介语 :以华文为主。

课程内容 :座谈会、团队工作活动、生命故事分享、讲座和修持活动等。

费用 :一律免费。

檀香幼儿园2004年迎新周 - 妈妈,我要回家

 

            开学了,有人欢喜,有人忧。喜欢上课的小朋友,这当然是一件高兴的事,反过来说,也有人忧愁,因为舍不得离开妈妈,离开家到学校来读书。

         今年是我第一次参与“哄哄抱抱” 的过程,以往因为是班级老师,况且又是六岁班,所以毋须参与迎新周。这个星期内到底发生什么事,因为六岁的孩子已经算是幼儿园里的老大,多数都已经远离在校哭哭啼啼的日子了。

          最头痛的是今年四岁班有一位印裔男孩,也许是第一次到过陌生的地方,同时也是刚从外婆家回到父母身边,加上语言上的障碍等种种因素,哭起来又喊又闹,有如鸡同鸭讲。在没有办法之下,只好请教印裔老师并写下几个常用的印度话。所有老师与爱心妈妈都复印了这张“印度话大通” ,等他大哭时。马上派上用场,安慰他“ah lu va they, na lei pai yen”, 意思是:不要哭,乖孩子。咦!还蛮见效,心里高兴极了,以为成功了,不料不到五分钟,他讲得更多更长的印度话来,这下我们更头痛了!

点燃心灯

 

 

文/夜欣

           2003年亿遍观音心咒(Om Mani Pad Me Hum) 大法会于十二月六日在檀香大雄殿举行,而2003年爱心福利中心义工受聘仪式也安排在同一天举行,所以那天我真的是感受到法喜充满与内心的祥和。当天下午受训的义工们都穿着整齐的檀香T-恤,满心欢悦,济济一堂出席这个具有双重意义和纪念性的义工受聘礼。

人际关系

 

 

文/叶秀欣

          人是不能孤芳自赏,离群独居的。从我们小时候家居生活的小圈子开始。到适龄进入学校读书,接触学校的老师与同学,及至后来踏入社会做事,和上司同事建立关系,接触社会形形色色的人。我们的人际关系就像圆圈一样,由小而扩大,一环一环的练习着,在人群中互动交流,而人际关系的沟通也就越来越复杂和难以捉摸!

檀香寺举办亲子教育班

 

         为了落实佛陀的教育精神,展现佛门事事关心的悲愿;因此我们不断提倡全面的教育。在檀香寺的大家庭里我们不只是研究佛学而已,人生各个阶层所需要的不同教育知识都是我们所关注的;比如孩子的学前教育、负面的情绪力量及代沟的形成,以及如何运用正面的情绪力量帮助孩子成长?为什么有些人受到太大的打击和刺激时会顿时精神崩溃?精神病的起因和防范措施、婚前和婚后的辅导课程、夫妻成长团、沟通艺术,以及如何向毒品说不!健康的生活模式,如何预算家庭的开支?怎样增加家庭的收入?环保与爱滋病课题,小孩为什么会自杀?等都是我们涉猎的范围。

          檀香周日佛学班的教育理念不只是要学生上课,而且家长、老师和法师们都被鼓励充实自己,增广知识。我们所要创造的教学环境不只是让老师可以在这里奉献;当他们在为社区、佛教会或寺院付出的时候,他们同时也可以在这边学习与成长。

          我们的教育课程,在本年初的首三个月是由蓝荣光医师和陈鸿志老师为大家授课。蓝医师会跟大家谈有关精神病和自杀的问题;陈老师却会跟大家讲毒品的祸害。

Pages

Subscribe to 檀香寺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