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铭连
河北省邢台市眼科医院
河北省中医眼科研究所
2010.9.4
一、整体观的概念
•―整体”的哲学概念
整体是由其组成部分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的集合。
整体性:统一性、完整性与联系性
中医学——医学门类一级学科
• 定位: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
• 研究对象: 人
• 研究领域:健康与疾病
如何维护和促进健康
如何预防和治疗疾病—患者康复
·
基本特征:整体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学——医学门类一级学科
• 独特的理论体系
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学说等
• 临床辨证思维模式具有丰厚的中国文化
底蕴,与人文哲学相渗透
• 是中国古代哲学指导下的医学
中 医学 整体观
•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基本特征,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人是这一巨大体系的缩影,也是对立统一体。非常重视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中医整体观
五体
六腑
九窍
五脏
五官
经络
四肢百骸
西医理念
• 西方医学注重微观研究。
• 从人体器官到组织,到细胞,到分子等。
• 对于疾病的认识,往往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忽视疾病与人整体、心理因素以及与社会自然的联系。
二、缺血性眼病的概念
• 一般认为缺血性眼病指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但是,中医整体观认为缺血性眼病:
是任何原因造成的眼组织缺血缺氧
– 供血不足
– 回流障碍
– 血管结构异常
– 血液性质异常,等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网膜动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
眼缺血综合征
三角综合征
• 西医研究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时,常常将他们分而论之,将它们看作单一的疾病。
• 中医将这些病划入传统医学“视瞻昏渺”或“暴盲”的范畴,在中医整体观的框架下,认为它们是一类病。
三、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
肾精充实,目视精明
肾主脑髓,目系属脑
肾主津液,上润目窍
肺为气主,气和目明
肺气宣降,眼络通畅
脾输精气,上灌于目
脾气上升,目窍通利
脾气统血,血养目窍
脾主肌肉,睑能开合
眼
肝开窍于目,肝受
血而能视,肝气通
于目,肝经上连目
系,目为肝之外候
心主血脉,诸脉属目
心主神明,目为神使
全身经脉与眼的关系
• 经脉人体运行全身气血的通道,在人体起着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的作用
• 在十二正经中,有8条经脉与眼直接联系
• 奇经八脉中,有5条与眼相联系
• 十二经筋中,有6条与眼相联系
●缺血性眼病的根本是“气血之病”。
●气血的产生、输布与全身五脏六腑,十二经络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对缺血性眼病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眼局部改变,而应当从全身的角度,从整体的观念来认识。用整体观念来指导缺血性眼病的预防和治疗。
西医解剖学也证实眼与全身血供关系密切心脏
主动脉
头臂干
颈总动脉
上腔静脉
颈内动脉
眼动脉
颈内静脉
海绵窦眼上、眼下静脉涡静脉
眼上静脉
葡萄膜与视乳头大部视网膜静脉
睫状动脉系统
视网膜与视盘表面中央动脉系统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血液从心脏循环至眼球,再由眼球返回心脏过程中,这一过程中任一环节发生异常,均可导致缺血性眼病,在这一循环路径中,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是颈动脉。
• 颈动脉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可导致:
一过性黑蒙
眼动脉低灌注
视网膜动脉和/或静脉阻塞
眼睫状血管阻塞
视网膜静脉淤滞
视网膜新生血管
四、整体观认为眼球是一个整体
西医常常将不同组织的缺血视为独立的疾病孤立看待中医疏于解剖形态,但是用整体观念与解剖、组织学相结合,使我们对缺血性眼病的认识更全面。
中医传统观更加强调统一和联系
• 临床上也常常可以发现眼部不同组织
同时缺血: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合并静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合并脉络膜动脉
阻塞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合并静脉阻塞等
视网膜
中央动
脉与睫
状动脉
同时阻
塞视网膜AV
联合阻塞
眼部缺血也与眼压关系密切
• 眼压
循环的阻力
• 眼动脉的灌注压
视网膜动脉灌注压
睫状动脉灌注压
循环的动力
中医眼科诊治模式
• 传统中医眼科:五轮辨证、八廓辨证等
• 现代中医眼科:中医四诊结合现代诊断技术,辨证辨病双重诊断。
以病—病—症—证为主导的多种诊断思维模式。
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治疗思路。
缺血性眼病的治疗辨证施治为主
辨证和辨病相结合
辨病分期治疗
治则的精髓: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
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
缺血性眼病的治疗
一、血瘀络阻证
• 主症:唇暗心悸,胸胁胀痛,胸闷纳呆,
舌质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
• 治则:舒肝理气 活血通络
• 方药:活血通络汤(自拟方),桃仁、红
花、当归、赤芍、川芎、丹参、黄芪、葛
根、郁金、丝瓜络、柴胡、水蛭。
• 加减:气虚加党参、白术;痰瘀加陈皮、
胆星、半夏等。
缺血性眼病的治疗
二、阴虚阳亢证
• 主症:视物昏蒙,头晕耳鸣,五心烦热,
咽干口苦,失眠健忘,颧红唇赤,舌红少
苔,脉弦细数
• 治则:滋补肝肾 平肝潜阳
• 方药:育阴潜阳通脉汤(《中医眼科临床
实践》),生地、沙参、山药、麦冬、枸
杞子、赤白芍、珍珠母、盐知柏、生龙牡、
丹参、怀牛膝、木贼、蝉蜕
缺血性眼病的治疗
.三、血虚络阻证
• 主症: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心悸失眠,
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 治则:养血通络
• 方药:四物通络汤(自拟方), 熟地、当
归、白芍、川芎、鸡血藤、炒枣仁、丹参、
白术、山药、陈皮、葛根、枸杞子。
• 加减:兼气虚者加参芪,或用八珍汤。
四、 痰瘀阻络证
• 主症:视力骤降,全身兼见头痛,眩晕胸
闷、咳吐痰涎,苔黄腻,脉弦滑。
• 治则:涤痰通络,活血开窍。
• 方药:化痰通络汤(自拟方),半夏、胆
星、橘红、枳实、茯苓、人参、菖蒲、竹
茹、全蝎、水蛭、炒白附子、甘草等。
• 加减:若热邪较重者,选加黄芩、栀子、
天竺黄、鲜竹沥等以清热豁痰。
缺血性眼病的治疗
辨病加减用药
早期视盘水肿加茯苓、泽兰、茺蔚子;
出血者加白茅根、炒茜草;
渗出明显者加木贼、益母草、夏枯草、陈皮等;
血脂高加山楂、决明子;
血糖高加苍术、山药、玄参等;
晚期视神经萎缩者加枸杞子、女贞子等药物。
缺血性眼病的治疗
丹参滴丸,银杏叶片,溶栓胶囊,血
栓通胶囊等。
葛根素300~500mg
丹参注射液12~20ml
脉络宁注射液20ml
川芎嗪注射液80~160m。
缺血性眼病的治疗
• 针刺疗法
• 主穴:球后、攒竹、风池、太阳。
• 配穴:合谷、足三里、曲池、 三阴交、
印堂等。
• 平补平泻法,日针一次。
结 论
对缺血性眼病的再认识强调
1.临床诊治时,不应限于眼局部,颈动脉和眼动脉供血不足在临床很常见。
2.缺血性眼病的发生与高血压、糖尿病、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等多种全身因素有关。
3.眼各部位组织的缺血常常可以同时存在,在诊断和治疗时,应加以注意。对缺血性眼病的再认识强调
4.中医四诊结合现代诊断技术,辨证辨病双重诊断。
5.以病—病—症—证为主导的多种诊断思维模式。
6.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治疗思路。
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研究亚健康以及复杂性疾病,是中西两种认知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陈竺
科学家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21世纪新医学
——陈竺(2007太平洋健康高层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