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开示

-A A +A

忏悔

 

主讲: 继尊法师
报道:月明整理

为配合僧伽总会常年大会,马来西亚佛教僧伽总会护僧团特别邀请继尊法师在六月二十二日晚上八时,于檀香大悲殿以华语开示。这次的讲题为“忏悔”,吸引了八十多位信众出席。

首先,继尊法师先带出学佛人常忏悔的举动,并要大众进一步思惟在皈依时,受持五戒或八关斋戒时,纳受忏悔的重要性。法师提及有许多情感较深的人,往往在忏悔 时会因为觉得罪障深重而落泪,然而这股力量却不能持久。其实在忏悔时,我们应为以前所作过的错事生起追悔力,重而建立方向,让智慧增上,更加以修行,净化 不好的“业种子”。

2006佛七问答 11/5/07

 

唯悟法师主讲
(真信、真如法师整理)
 
真如法师注 :以下的答覆是凭著事后的记忆来整理,其答覆内容若有违反主讲和尚的原意,
敬希主讲和尚及读者海涵见谅,不吝指正为盼。  
 

问答内容 :

  1. 什么是修行?

  修行是修正我们的行为,净化身口意业。  

  2. 只有修行才能成佛吗?

  是的,我们要成佛就必须修行。  

  3. 如果一个人曾经杀生,但他了解佛法后就不再杀生。那他有没有罪呢?

学佛后,我们就不再继续造杀生的业。但之前所造的杀业,我们还是要承受其果报。

通过诚心忏悔及多造护生的善业,我们是可以使重罪轻受的!  

  4. 为什么有些人会长命百岁?

  你要得长命百岁的果报,必须先种下长寿的因。  

传授十善戒法 开示

 

悟法师开示,真如整理

〔檀香寺六楼大雄殿 2007 年 5 月 20 日讯〕今早九时半,檀香寺住持和尚悟法师,为信众传授「十善戒法」。仪式进行时,场面肃穆庄严。授戒和尚悟法师 , 在 10/5/07 及 20/5/07 为信众讲解了两场「十善戒法」的开示,笔者结合其主要内容,总辑为下:

A 、 有关「受戒」的疑问

授戒和尚慈悲的为戒子们解 答 有关 「 受戒 」 的两个疑问:

★ 【疑问 1 】 : 如果我受戒之后,再去犯戒,是不是很罪过呢?

☆ 【回答 1 】: 有 很多人就是因为这样的心态,而不敢去受戒!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论我们受戒或不受戒,我们所造的业,一旦业因种了下去,当业果成熟时,我们最终一定 要去承受自己所造的业报!对于「戒」的观念要正确,我们不要以为:「如果我没有受戒的话,那是没罪过的!」事实上,我们要对自己 所造 的业负责任!

和平

 

唯悟法师讲  文才笔录

以下是三月七日星期三,唯悟法师在大悲殿为职员们所作的开示内容:

略述馬來西亞佛教的起源與發展

 

文 / 真量法師

據考察,狼牙修 ( Langkasuka )是馬來半島上,第一個接觸佛教的國家。約于公元二世紀,由印度王馬哈旺沙( Mahawanga )于殖民政策下所建。一直到公元六世紀,與中國梁武帝同時崇尚佛教,是中國正史上,從梁代到明代以來,記載最多的東南亞國家。但,由于經歷諸多戰亂的改朝換代,因此名字都不一樣。如:《梁書》稱之為“狼牙修”;儀淨《南海寄歸內法轉》稱之為“狼迦戍”;玄奘《大唐西域記》寫作“迦摩浪迦”,等等。

狼牙修的方位至今仍然不明,根據中國各典籍及《吉打紀年》( Kedah Arnels )說明它處吉打峰下,可能是今吉打州 Sungai Merbok 和 Sungai Muda 一帶,其后北伸至暹羅宋卡等地。

佛教傳入馬來半島,一說是約公元二世紀,印度北部內亂,廣大人民被迫投入南移的行列中。此外,南部沿海一帶商業迅速發展,國人被鼓勵向外拓展,因而亦把印度本土文化及信仰帶入。另種說法是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在第三次經典結集后,派遣僧眾到鄰近各國宣揚佛法,到東南亞國家的印度僧人就有須那( Sona )和郁多羅( Uttara )。

2006年11月《精进佛七》,上唯下悟法师回答戒子的问题:28,29,30

问 28 :( 1 )弟子家中供奉观世音菩萨及地藏王菩萨,所以习惯了每天早上念大悲咒及 观音圣号,晚上 念《地藏经》。平时,在工作上或作家务之际,也默念菩萨 圣号。 弟子 这样的修持情况,可以吗?

莫明其妙

唯悟法师讲
文才笔录
 

     这是檀香寺住持唯悟法师为檀香职员开年的第一场弘法,日期为二零零七年二月二十二日早上共修开示(星期四),地点在檀香寺五楼。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佛法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