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防范和自调

-A A +A

来源:网络

抑郁症的自我调养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病,主要表现为悲观、绝望、烦躁,饮食习惯改变,失眠,兴趣减少或注意力分散,有自杀念头,对履行社会职责有抵触感,极度疲劳感,反应迟钝或敏感等。若长期存在上述症状,应尽快找精神科医师就诊咨询,以便得到及时治疗。另外,自我调养对尽早康复也至关重要。

  做最感兴趣的事。如果事业上没有获得成功,想办法增进自己的技能,从最感兴趣的事入手;或者再寻找其他成功的机会。有计划地做些能够获得快乐和自信的活动,尤其在周末,譬如打扫房间、骑赛车、写信、听音乐、逛街等。另外,生活正常规律化也很重要。尽量按时吃饭,起居有规律,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提高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益于人的精神健康。

  广交良友。经常和朋友保持交往的人,其精神状态远比孤僻独处的人好得多,尤其在境况不佳时,“朋友是良医”。交朋友首先是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心,还要结交一些饶有风趣、逗人发笑、使人愉快的朋友。养成和朋友经常保持接触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和医治孤独和离异感,减轻抑郁症状。

  避免服用某些药物。口服避孕药、巴比妥类、可的松、磺胺类药、利血平可引起抑郁症,应尽量避免使用。

  另外,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和氨基酸的食物,如谷类、鱼类、绿色蔬菜、蛋类等,对于摆脱抑郁症也有裨益。
 
自我防范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抑郁障碍是人群中最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抑郁症的发生,或在抑郁症出现的萌芽期如何自我调适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朱紫青建议:人们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培养闲暇时间的兴趣爱好、与他人进行积极的交往、学会抒发情绪等方法防范抑郁障碍。

  朱紫青介绍说,抑郁症的原因至今还没有完全破解,一般认为由生物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三方面相互作用引起,人际关系疏远、离婚或分居者中的抑郁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婚姻状态良好者。

  锻炼和人际交往是避免抑郁的最好方法。锻炼时人体呼吸发生变化,需要集中注意力、躲避障碍物,人体感到疲乏以及肌肉酸痛等,这一切都会使患者转移抑郁思维,提高自信心。与他人进行愉快的交往更可以使自己获益良多,因为人们会不自觉地在交往中学习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情,感到更能控制自己的生活,这种感觉可以避免抑郁情绪的产生,也可预防抑郁症的复发。

  提高睡眠质量、注意三餐饮食质量也是非常必要的,人的身体好了,就可以更好地抵抗抑郁情绪的产生。

  抑郁症与其他精神性疾病不同,在冬季发病率最高。因此,有抑郁倾向的人应该多到户外参加一些活动,晒晒太阳,不要独自“闷”在光线较差的房间里。
  很多抑郁症患者会伴有显著的焦虑,平时比较容易烦躁不安的人,要提高自己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并可以进行适度的放松训炼,比如打打太极拳或者坐下来沉思一下,学会稳定自己的情绪。
  
抑郁症的自疗措施

  抑郁症患者在全世界范围内明显增多。他们自感十分痛苦,甚至消极厌世。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针对抑郁症患者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以下几条自疗措施:

  (1)千万不要给自己制订一些很难达到的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现状,正视自己的病情,不要再担任一大堆职务,不要对很多事情大包大揽。 
  (2)可以将一件大的繁杂的工作分成若干小部分,根据事情轻重缓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切莫“逞能”,以免完不成工作而心灰意冷。
  (3)尝试着多与人们接触和交往,不要自己独来独往。
  (4)尽量多参加一些活动,尝试着做一些轻微的体育锻炼,看看电影、电视或听听音乐等。可以参加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社会活动,如讲演、参观、访问等,但不要太多。 
  (5)不要急躁,对自己的病不要着急,治病需要时间。
  (6)病人在没有同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十分了解的人商量之前,不要做出重大的决定,如调换工作、结婚或离婚等。  
  (7)不妨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然后分析、认识它,哪些是消极的,属于抑郁症的表现,然后想办法摆脱它。

  另外,如果你患上抑郁症,也可以试试下面的自我调养法。具体作法是:   

  1.宣泄法: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像个瓶颈,对待现实中出现的不公平的有意见的甚至令人气愤的事情,采取说出来以消怒气或是把怒气转移到某种物品上对其摔打、发泄一番的方式,这其中包括释放、转移等办法,此法国外常用,效果很好。

  2.运动法:经常做些简易气功、健身操或打球、跳舞来活动筋骨、舒展身心。每晚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再搓搓脚底。平日刻意鼓励自己要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胡思乱想。多与人交往,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据心理医生推荐,运动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天然抗抑郁症剂。

  3.胸襟开阔: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该豁达、宽容。这样才能容山纳川,处乱不惊。博大的胸襟有如一剂“强心剂”,能极大地提高心理构架的负载力与免疫力。

  4.欲望适度:“当淡泊处且淡泊”。研究指出,当人的欲望成算术级数增长时,其内心的烦恼痛苦则成几何级数增长。可见过度的欲望与贪求不仅无益于人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充实,更无益于心理的健康。健康而富有生机的心理构架不全建立在简单而亢进的欲望之上,用心去品人生中平凡的充实,于功名、财富的追求中存几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淡泊,使生命的质地健康而澄澈,积极而磊落。

  5.关怀法:得了抑郁症不必慌张,首先应找出致病原因,向亲人朋友倾吐内心苦闷,放下包袱消除紧张心理,学会减压。治疗抑郁症应以心理治疗为主,人们应该用亲切和同情的态度鼓励病人倒出内心的郁闷,给予指导和帮助,使患者能适应环境、取得社会支持。如果病情较重,一定要找心理医生诊断,进行开导治疗。
 
试试用音乐解郁吧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亲人的离别,在公司上班遇到愤怒的事而又不能发泄。这些可能引起我们的不愉快,在情绪上表现为悲哀、忧思、郁怒,进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这时我们不妨在家里听一听音乐,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亲友的离别,可以听一听《阳关三叠》,这是一首当代古曲,源于唐代诗人王维七言绝句诗《送元之安西诗》。诗中抒写了诗人对一位从军朋友的离别之情,现存《阳关三叠》琴歌谱有多种,但其主要曲调大同小异,整个过程,情绪出现的跌宕很易使有离愁情绪者接受,开始平稳自然地切入患者思绪,使之产生同感,而后来的高昂激动则有利于宣泄心情的郁闷。

  对于忧思、郁怒的,我们可以听一些能使人产生轻松、欣快、喜悦之感的乐曲。如《百鸟朝凤》,通过模仿塑造各类鸟群的欢叫,形象再现了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景色,把百鸟欢腾的热烈欣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可激起患者的欢欣,当然我们也可以听一些外国的,如小约翰斯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

  其实音乐疗法并不神奇,古书《礼记》乐篇就说“乐者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从自卑中超越自我

  自卑,是个人对自己的不恰当的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在自卑心理的作用下,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出现焦虑、泄气、失望、颓丧的情感反应。一个人如果做了自卑的俘虏,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会使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使人觉得自己难有作为,生活没有意义。所以,克服自卑心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怎样才能从自卑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呢?

  正确评价自我。

  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特点,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夸大自己的缺点,也不抹杀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确立恰当的追求目标。特别要注意对缺陷的弥补和优点的发扬,将自卑的压力变为发挥优势的动力,从自卑中超越。

  提高自信勇气。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学会在各种活动中自我提示:我并非弱者,我并不比别人差,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能做到。认准了的事就要坚持干下去,争取成功;不断的成功又能使你看到自己的力量,变自卑为自信。

  积极与人交往。

  不要总认为别人看不起你而离群索居。你自己瞧得起自己,别人也不会轻易小看你。能不能从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得到激励,关键还在自己。要有意识地在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点,多从群体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可预防因孤陋寡闻而产生的畏缩躲闪的自卑感。

对付抑郁症的长期策略

  情绪低落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两方面都有一些促进的因素。这些因素有累加效果,因此对付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会起作用,即使是你觉得不太重要的因素,譬如压力,它就像麦秸一样,太重了会将骆驼脊背压断的。

  有五条长期策略能帮助你预防抑郁症或防止抑郁症再发作。

  策略-1:注意睡眠、饮食和运动

  我们不可忽视那些有可能导致情绪低落的基本生理因素。如果你睡眠不佳,食欲不振,听任自己处于不良的生理状态,你就很容易出现低落情绪,因为日常活动耗尽了你的精力,很快就会把你压垮。失眠是低落情绪的一种很普遍的后果,反过来它又能使你容易发作抑郁症。在抑郁症发作期间,你很难对失眠采取什么直接的对策,因为你需要集中精力对付抑郁症。因此在你情绪较好的时候,就应醚闪己玫乃呦肮摺?br> 对于酒精饮料也要特别注意。对于易发抑郁症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酒精能暂时使你逃避问题和烦恼,然而由酒精而激发的那点轻松感和自信是很肤浅的,问题仍然潜伏在表面之下,在暗中蔓延滋生,最终必将爆发出来,带来更深的抑郁,将比以往任何一次更加难以对付。

  过度的节食会使你心情烦躁、抑郁、疲倦和虚弱。在我们的社会中,妇女普遍希望自己的体重和体形得到控制,因而控制她们的饮食。然而她们往往把自尊心和体型外貌乃至节食过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运动能防止抑郁症的发作,有助于增强体力。它也能较快地提高情绪,短时间地缓冲抑郁。

  策略-2:明确你的价值和目标

  如果你很容易发作抑郁症,应该检查一下你的人生目标和价值,检查一下你是怎样消磨时间的。反复出现低落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你实际做的事情同你真正看重的事情不相称。这种不相称本身并没有明确表现出来,都表现为笼统的抑郁情绪。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马六表面上看来是很成功的。他在大学时成绩不错,取得学位之后,他加入一个大企业。他挣了很多钱,然而却受着抑郁症的反复折磨。他寻求专家帮助,通过心理治疗才弄清,原来他并不怎么看重他所取得的成就。他谴责自己过于自私,渴望他的工作能对别人有更加直接的利益,那才是他所看重的。于是他开始寻求别的职业。广告上有一个职务能让他应用自己的财务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虽然这个职务的薪水远远低于他原来的薪水,他还是毅然申请了这个职务,因为他相信工作中的乐趣取决于是否能从事他所看重的工作。他获得了这个职务,两年之后,虽然他的情绪仍然时有起伏,但再也不像从前那样经常发生深度抑郁了。

  如果你还没有写下你的价值和目标的个人声明书,我们建议你做一下。它能帮助你评价目前的工作和个人生活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如果不是的话,它能帮助你选择最有利于摆脱抑郁苦恼的改变方案。

  策略-3:将欢乐带入生活

  抑郁常常导致自尊心的下降甚至自暴自弃。易感抑郁的人往往比较善良,体贴他人,利他主义,却往往过低评价自己,贬低自己,拒绝应得的欢乐。即使在情绪正常的时候,他们也总是觉得自己没有资格享受欢乐。他们不值得欢乐,总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有许多父母就是这样。他们把儿女的需要放在大大高于自己的需要之上,而不给自己留下一点点时间和空间。

  即使你现在还不认为你有资格享受自己的欢乐,至少你应该做你自己所喜欢的事情。无论工作怎么忙,你也必须找时间来让自己轻松一下,做一点你觉得能使自己高兴的事情。眼前的欢乐能帮助你预防未来的抑郁。将欢乐带进生活的确是良好心境的基本策略之一。

  策略-4:不要孤注一挪

  世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每个人都会遇到工作或工作的某些方面进展不顺的情况,或夫妻关系发生矛盾,或个人爱好得不到满足,或生活中似乎充满各种问题。因此如果将所有的自尊心都绑在生活的某一件事情上,你肯定会变得非常脆弱。回顾一下你的抑郁历史,它是不是与你生活中的某一个方面的进展情况紧密相连?比方说,你是不是当工作不顺利的时候就情绪低落?如果你的抑郁过程确实与你的生活中某一个方面有密切的关系,就表明你很可能是太孤注于这一掷了。

  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片面的依赖性,最好是有生活的多个方面:朋友,家庭,工作,爱好和兴趣,家庭内和家庭外的,社会和个人的。每一个部分都能增强你的自尊心。当生活的某一个方面进展不太顺利的时候,你还可以从其它的方面获得安慰和支持。

  策略-5:建立可靠的人际关系

  当发生什么不利事件时,有一个可以完全信赖的人,无论是亲戚、配偶或朋友,是防止抑郁的最重要保证之一。如果你还没有这么一个亲密的可以依靠的人际关系,你的朋友也不能向你提供能帮助你防止抑郁的感情支持,你就应该想办法开始建立这样的支持关系。

  建立可靠的人际关系需要时间,需要你自己的努力,不可能一夜就建立成功。虽然似乎有点困难,但你要记住:在生活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建立这样的关系。建立可靠的人际关系的过程有很多步骤:

  步骤1:会见新朋友。寻找一个可以遇到与你具有同样兴趣和爱好的人的地方。
  步骤2:建立友谊。友谊是在分享共同经验,特别是共同活动和分享快乐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你要考虑你可以和新朋友共同做些什么事情。
  步骤3:巩固友谊。保持联系。经常联系有助于你记住对方所关心的事情,从而成为对方的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和热心的谈话者。
  步骤4:保持友谊的良好运作状态。在对方情绪正常或低落的时候,寻找表达你对他关怀的方式。当对方遇到困难时,你要尽力帮助。当对方脾气不佳或沉默寡言的时候,你要有耐心。
  步骤5:寻求友谊的支持。当你感到抑郁时,不要躲开朋友。即使你感到不像往常那样心情开朗,或不好意思将自己的问题去麻烦他人,你也要努力与朋友保持联系。情绪低落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许多人都会理解你的心情。不仅你的知心朋友,其它各种人际关系都可能会支持你的。

  可靠的人际关系决不应该是溺爱式的关系。我们不仅需要支持,还需要有自己的空间,自己的独立性和意志自由。你应该对关键性的关系进行一下检查,有没有支持过度?有没有给你留下太少的独立自主时间?如果有这样的情况,你应该同对方商量,作一点改变,以寻求支持和独立之间和最佳平衡。

  缺乏独立自主是老年人的一个特殊问题,尤其是当他们身体不佳不得不依赖于他人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恢复他们的独立自主,可能是帮助他们防止抑郁的最佳办法。如果你想帮助一位类似这种情况的亲密朋友,千万注意不要做得太过分,不要取代他的一切事情。你要注意倾听和理解他的意见,同时要不断地鼓励他的自主意识和自我控制感觉。

  实施以上五条策略,你就能够保护自己,预防抑郁或防止再发生抑郁问题。

中医中药网

资料来源: 

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