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aier on
《亲友去世了,我该如何?》
释唯悟
功德佛事问答
以下的功德佛事问答,是从多年前檀香寺住持唯悟法师在上供及普佛之开示中整理出來的,释真如整理于 10/3/2011。
【问1】:有一位信徒问师父:「我的父亲刚住生,在四十九天內,我可以为亡父做些什么?」
【师父答1】: 今天,大家来檀香寺参加普佛的共修法会,对于这位信徒所问的问题一定很感兴趣。
(A)孝道……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特别注重孝道的美德。由於过去一些老菩薩的要求,檀香寺才设立了大愿殿和三圣殿。好让信众在这里安放往生者的牌位或骨灰,而寺內的僧众则帶領其家属诵经念佛, 回向功德。一般上,汉传佛教都以正信佛教的宗教仪式,来为往生的亲属做功德。
(B) 「中阴身」是什么?
佛教里有三个传统,在南传佛教的教义中,不太强调有「中阴身」;唯有汉传及藏传之大乘佛教圣典,才强调有「中阴身」的说法。
「中阴身」是说明:当一个人死时,他的心识能够延续到下一世去投胎。在未投胎转世之前, 他会经历一段「中阴身」的过渡期(一般不超过四十九天,或比这更短的时间)。所以,在汉传及藏传佛教的传统中,当遇到家里有人过世时,将会礼请法师或僧侶作功德,回向给亡者,助他往生善道或佛国淨土。
(C)若家人要为亡者做「功德」,烧金银纸给他有用吗?
一般的世俗人士,当家里有亲人往生时,他们都会烧纸屋、纸车及大量的金银纸给亡者。这是中国人的民间习俗。其起源來自一个发明纸张的中国人,叫蔡伦。当时,没有人懂得怎么用纸,他与太太就编了一个故事,教人烧金银纸给在阴间里的亲属。所以,中国人被蔡伦骗了几千年,至今还採用这迷信的民间习俗。如果你相信这种做法是正确的話,身为现代人,你只须烧一张信用卡给他,就可以省掉许多麻烦,你说是吗?
我们佛教徒千万不要鼓吹迷信,而去烧纸屋等给往生者。在中国佛教中,这些做法都不存在, 也丝毫没有用处。佛教绝不相信这样的道理,也不接受这样的做法可以利益到往生者!你烧纸屋有功德吗?其实是没有功德,这只是老一辈的人迷信,把它当作「做功德」,这真是很冤枉啊!
(D)什么叫作「功德」呢?
正信的佛教徒,当然是注重要为亡者「做功德」的。什么叫作「功德」呢?
「功德」(merit)的意思:
当我们去做了一些利益大众的好事情,那就有功德了。如今为了追荐过往的先人,我们可以将这些功德回向给他们,希望他们离苦得乐,往生善道或佛国。如果我们要回向功德给往生的亲人,我们就要去做有意义的好事或善行。
【问2】:我们要做什么事情才会有功德呢?
【师父答2】:凡是真正去做利益别人或大众的事情,都可以說是在修「功德」,举以下之例子作为说明:
在《佛说盂兰盆经》中提到,我们可以将供僧的功德回向往生者!在佛陀的时代,有很多证得阿罗汉的贤圣僧。当时,释迦牟尼佛教导目健连尊者,在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供养十方僧众,即可以此功德,回向给他在饿鬼道的母亲,使其母脱离饿鬼道得升天上。僧众代表佛教的三宝之一, 所以供养僧众就是一种功德。在南传佛教中,出家人沿户托钵,在家人以食物来供养,也是在修功德。而僧众则用佛法的真理,来供养在家人。
此外,我们可以捐助世俗或佛教的教育事业,比如:现在菩提国中要建设一个体育场所,你可以用往生者的名义作布施,以此功德回向给他。因为办教育可以利益到很多人,所以这也是一种功德。
我们还可以参与慈善活动,如:捐助老人院、赠医施药等,因为这些老人、病人急需要他人的照顾,当我们发心资助慈善基金,也有功德。
我们助印佛经、佛书或出资流通佛教的DVD,里面传达很好的教义与人生的真理,让更多人了解或得到智慧,这也是一种功德。
大家来檀香寺参加八关斋戒、佛三、佛七等共修活动时,也可以将这些功德回向给已经往生的家属。
如果我们做以上所述的种种善事,都有真正的「功德」来利益往生的先人。
【问3】:我们在大殿「上供」,或在普佛时「念经」,有何意义呢?
【師父答3】: 今天,在上供及普佛之前,师父先为大家开示佛法,让大家明白这两项佛教宗教仪式的意义。这样大家从参于中可以获得法喜,也可以让往生者得到很大的功德。如果不经开示,大家盲目的随众礼拜唱诵,不知所以然,那就很可惜了。
「上供」是我们请佛菩萨接受我们的花、香、灯、果、清水、食物等的供养;「念经」(比如在大愿殿回向时,念一部《佛说阿弥陀经》),因为《经》里有佛所说的修行方法,所以诵经可启发我们的智慧与慈悲。因此,不管你是在受戒、念佛、诵经,都有很大的功德,都可以把功德回向给往生者。
【问4】:为何《地藏经》強调我们生前(现世)就要靠自己去累积「功德」呢?
【師父答4】:在《地藏经》〈利益存亡品第七〉里,有以下的一段问答:
「大辩长者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是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否?』
地藏菩萨答言:『长者,我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威力,略说是事。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
这里所说明的一个事实真相是:「当我们在作种种功德给过往的先人时,先人(亡者)只得七分之一的功德,而我们(生者)却得到七分之六的功德。」
由於这个缘故,师父劝大家千万不要等待死后,才由别人来为我们作功德。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生前(现世) 要靠自己去累积功德,乘我们活着的时候,我们就要积极去参与布施,教育,慈善,乃至修持(受戒、念佛、诵经) 等有意義的活动,那我们的功德是分分自获。千万不要等我们死后,才由儿孙代作功德,那时我们所得的功德是很少很少的。
【问5】:如果我们把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分享,自己往生的亲人所得到的功德是否会減少呢?
【師父答5】:佛教认为:功德不止可以回向给自己的亲人,更圆满的是,你可以将功德回向给更多的众生。
或许有人会这样想:「当功德回向给一个往生的亲人时,他会得到全部。如果把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分享,自己往生的亲人所得到的功德将会是很少了!」
佛教卻认为:「当你的心量越大,其功德就越大!」
这可用以下的比喻来说明:在井里的水,不怕你常來取用,只怕你不用。你取用的水越多,井里的水越是取之不尽。所以对於好事或做功德,不怕你回向功德的对象很多,只怕你的心量不够大。
在佛教中,当我們回向功德时,是将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六道众生,而不止是人道中的往生亲友, 希望大家能明白这个很重要的理念。
【笔者后记】:早在 2010 年十月間,北马区遭受水灾侵袭。邻近的泰国及印尼也同时遭遇水灾、海啸、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造成许多人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当时,唯悟法師马上帶領大众推展各项籌募及賑災的活动。如今(2011 年二月期間),我們也在关心南马的水災灾情。因此,我们也可以将普佛的功德回向给南马这些水災的灾黎。
助念开示
(此是唯悟法師給亡者家属开示的记录,由李盟翠居士打字、释真如整理 10/3/2011)
A.前言(慰问丧家眷属)
A1.感恩丧家邀请,让檀香助念团来为亡者助念。在未助念前,请允许我们为其家属作简短的开示。
A2.当家里有亲爱的人往生,我们会舍不得,而有悲伤离愁的心情。但是,从佛教「缘起」的立场来观察,只能形容这是亡者与其家人这一世的「缘」已尽了。又从佛教认为「生命是无限的相续」之观点来看,亡者如今正进入下一期新生命的旅程。
A3.在此关键时刻,家属為亡者做功德回向,及助念团的往生助念,可引导亡者放下对身心、俗情的爱恋执著,协助他提起念佛的正念,为來世投生善道或佛国净土作好准备。
A4.对于家属而言,此时正好是思维「人生无常」的最佳时刻。
B.正文
B1.在佛教里,教导我们怎么为死亡(无常)做好准备呢?
在藏传佛教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里,提到三个根本的思维「无常」的方法:
a)思维死决定:人类有生就有死,无人可以避免「无常」。连皇帝也找不到长生不死药,因此「死」是必然的现象。
(i)佛说:「一切法皆无常。」当死期到时,说明「无常」已经找上我们。
(ii)我们的寿命,每天都在不断的减损。每过一个新年,我们的寿命又减少了一年,一天比一天更接近死亡。〈普贤警众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iii)假设我们可以活到一百岁,扣掉我们吃饭、睡觉、工作的时间,我们真正用功修行的时间并不多。
◎如果能够慎重「思维死决定」,我们就应该下定决心,从今起勤修佛法,慎勿放逸!
b)思维死期无定:死是必然的,但什么时候死,我们不能预知,原因有三种:
i)在佛经中,南瞻部洲指的是我们的地球。这里的人死期的岁数不定,尤其是在这浊世的时代。
ii)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物,时刻都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命。比如:生病、中毒、意外或天灾人祸等, 都可能结束我们的生命。我们什么时候会死,不由得我们决定。
iii)如果把生命比喻为一个水泡,只要一根小小的刺就可以刺破它。这显示我们的生命,非常的脆弱。
◎因此,我们要下定决心,即刻开始修学佛法,因为今晚睡觉时,我们不晓得是明天先到, 还是下一世先到。
c)思维死时除正法外,余皆无益:当我们死的时候,除了佛法以外,其他的东西都没有用处。
如果我们生前懂得修学佛法,死时,佛法就会对我们产生效用。比如:念佛修净土法门,具足信愿行三资粮,临终时,心不颠倒,意不贪恋,自己的愿力与阿弥陀佛的大愿相应,即得往生西方净土。
有三种东西,是我们生前最执著的—财物、亲友、身体;死时,这些都帮不到我们。
i)财物无益:「国王须舍河山去,乞丐须舍棍杖去。」我们生前的财物,死时没有一样带得走。
ii)亲友无益:临终时,即使再多的亲朋戚友围绕在身边,也不能陪伴我们共赴黄泉。他们只能送到山头而已。
iii)身亦无益:我们一生都在为这个身体忙得团团转,百般照顾。当我们两脚一伸时,这个身体一点用处都没有。
★【一则故事】:富翁与四个太太
有一个富翁,他有四个太太。在临终时,他要求她们陪他一起死。平时,最受宠爱的四太太马上表示:「我还年轻,我不愿意陪你死,你死了我马上改嫁。」第三个太太则说:「我不会像他那么无情,我会替你守寡一辈子,但我也不能陪你死。」第二的太太向他说道:「我也不能陪你死,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我会送你到坟场。」平时最不受宠的大太太一口答应:「我们本是夫妻,我愿意陪你一起死。」
这个故事里的四个太太,是譬喻四样东西:第四太太代表财物,死时钱财都变成别人的。第三太太代表名誉,我们生前的美誉或恶名只能维持一世,它终究会被淡忘。第二太太是指亲戚朋友, 他们只能送到坟场。大太太譬喻业力,业力是指我们的身口意业,所造作的善业或恶业,临终时会牵引我们往生善处或恶道。正如佛教所说「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或说「随业流转,轮回生死」。
◎因此,我们要下定决心,誓修清净正法,因为如果所修的不是清净业,我们是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利益。
一般凡夫,行善者就生善趣(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造恶者就堕恶道(地狱道、恶鬼道、畜牲道)。除非我们能提升自己,依佛法修行(修习出世间法或菩萨道),才能了脱六道轮回。
B2. 慧来大师的念佛故事
距今大约一百年前,在中国福建省的福州鼓山湧泉寺之念佛堂里,发生了一件真实的故事:
有一位慧来法师,他是‘半路出家’的。当时他已成家了,还育有一个孩子。某年,两夫妇都出家了,就把孩子交给亲戚照顾。太太去了尼众道场出家,而他则到湧泉寺落发修行。
出家后他就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不说闲话。人家问他什么,他都回答“阿弥陀佛”。某日,有人向他说:“你的儿子病了!”。他只回一句“阿弥陀佛”。不久以后,人家又跟他说:“你的儿子死了! ”他也是合掌说“阿弥陀佛”。一般的人很难接受他这般「冷漠无情」。
慧来法师在湧泉寺出家以来,从不下山。有一天,他披了衣去向当家师告假。当家师盛慧老和尚是个有修行的人,见他来告假,觉得事有跷蹊就问他:“你要去哪里?”他回答说:“我要回家。”当家师又问:“你和太太都已经出家了,儿子已经死了。你回什么家?”慧来法师说:“不,不……我要回阿弥陀佛的家。”当家师知道他是个老实念佛的人,就不再过问,拿了一张禅椅给他坐,他坐上禅椅, 盘腿垂目,就安然地回阿弥陀佛的家了。
我们凡夫在生死輪回中,都不能自主而且很怕「死」。从慧来大师念佛往生的故事来看,如果他没有这种「临命终时,预知时至」的修为,还会让人误解为不近人情呢!慧来法师已经修到「视死如归」的境界,活得自在,也死得自在,这是我们学习佛法所应该持有的态度。
B3.介绍念佛法门—持名念佛
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释迦牟尼佛向其大阿羅漢弟子、大菩薩及天人等,开示阿弥陀佛依正庄严的西方极乐世界。其中除了说明极乐世界的环境之种种殊胜外,也描述阿弥陀佛及其菩薩众、阿罗汉众及天人之无量庄严。
因此,释迦牟尼佛在经中劝导我们要求生极乐世界。只要众生有信心、愿力、及持念佛名的妙行,皆得往生极乐世界。
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告訴我们:「此净土念佛法门是以信、愿、行,三法为宗。」
(1)【信】是深信,就是:
(a)信释迦牟尼佛的诚实语,不会欺騙我们……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
(b)信这娑婆世界是众苦交煎的;信西方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
(c)信我们是业力的凡夫,不能够靠自己的力量了脫生死;
(d)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力,若有众生念佛名号,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
(2)【愿】是切愿,就是:愿快快出离这个苦多乐少的娑婆世界,愿急速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切愿」指两方面的願心:
(a)发出离心……我们不再贪恋这个娑婆世界,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b)发菩提心……我们发愿要回来,度娑婆世界的苦难众生。
(3)【行】是妙行,就是:至诚恳切地常念「阿弥陀佛」。
正如《佛说阿弥陀经》所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 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因此,「持名念佛」是最简易的修行方法。印光大师教我们不管是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或默念,一定要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也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更要听得清清楚楚。大家如能这样老老实实地念佛,一定有机会往生净土。
结語:简略解释〈回向文〉
大众念佛后,会念〈回向文〉:「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愿生西方净土中:这是说我们愿将此念佛的功德,回向给亡者及众生,希望他们能往生阿弥陀佛的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不是父母胎生的而是莲花化生的,可分为上、中、下三辈往生。此三辈又各分为上、中、下三品,故名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莲花开时,即见到阿弥陀佛为我们说法,而悟「无生」的超越生死。
不退菩萨为伴侣:我们发愿到极乐世界去,就好比去留学,那里的环境很好,连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都成了我们的同学或学长,这就是经文里所说的「不退菩萨为伴侣」。学成后,我们就具备条件再回来娑婆世界度众生了。
如果我们能够老老实实的念佛,好好地去修到具足往生的三资粮……即深信、切愿和妙行,那往生净土就不是梦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