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Anonymous (not verified) on
参加了檀香寺举办的精进佛七,也在因缘具足下,赶上了檀香寺2008年最后一次的八关斋戒会。
两次戒会相隔一个月,同样在忙碌过后参加,但个中的精进与体会差距甚远;以为佛七期间一点点的“体会”还会存有影响力的 ,也以为还能有点剩余精进力的,但又是高估了自己的心力。
回想十一月的佛七,前行准备得不好,又忙又病的,但还是在匆忙之下,为让钝钝的自己打的佛七有点方向,就带了演培老法师的“八关斋戒十讲”去报到,也囫囵吞枣的死记几个要点,诸如:
“所以诸位发心受八斋戒,不为个己功德及解脱着想,而应为一切众生受此戒行,亦即不将这受戒功德,视为独自一人所有,而应视为与诸众生共的,愿与众生同向无上佛道前进,才能得到最极殊胜的福德” ;
以及使戒行清净的五法:
一、于受戒的期间,能够如法的行十善道;
二、于受戒的期间,断除前后恼诸众生的事,不再使众生感受不必要的苦恼;
三、于受戒的期间,在自己内心中,不再为恶心所恼,亦即不再动起不正当的念头,以免影响戒行的清净;
四、于受戒的期间,时刻忆念佛、法、僧、戒、舍、天而为戒行的守护,仗斯六念的功德,以保持戒行的清净;
五、于受戒的期间,愿将自己所得持戒的功德,回向于究竟涅盘,决不以此而求人天的福报。能这样的受斋,戒行自得清净。
然后就在报到后闲暇时理解这些意义,并谨记在心。以为就是把这些提策记住了,加上平时学习察觉心念、学习止恶行善,所以佛七期间能因为一个突发的因缘而即刻“看清楚” ,随之升起“断除前后恼诸众生”的意愿,进而“体会”众生虽是因缘和合下的产物,但每一个小个体却有助于共修凝聚力的形成;也明白若个体在共修中齐心协力护持道场庄严、配合随众的生活,就能起着向上、向善的力量,诸上善人俱会之下,就能摄心精进念佛,“愿与众生同向无上佛道前进” ,互相成就。也因为这“清楚”,就“看”到了法师们的辛劳、内外护行堂们的细心,更感受到真信师父对每一个戒子的关怀,安排照顾一切让众戒子能在无后顾之忧下将心安住念佛,所以内心就生起惭愧心,为让师父宽心,就自然提起心用心念佛了。
但十二月的八关斋戒会却发现所谓的“体会”不在了,为什么?
是真的“看清楚”了吗?
佛七期间明白了何谓精进,但是真的“明白”了吗?
要不,为何都不在了?
八关斋戒会期间,就是在和妄想杂念展开拉锯战:察觉妄念起了,就放下把心收回;如此察觉、放下地轮回着,有时还是昏昏沉沉的。佛七时,真如师父说要紧紧咬住佛号,一句接一句。当时还可以做到,但八关斋戒会不理想,心就是提不起来,也没意愿提起。
或许七日七夜的八斋戒和一日一夜的因缘真的有差。七日七夜有时间调理身心,加上种种密集助缘、各方面不断的提策之下,惭愧心、感恩心、精进心会被激起,让妄念悄悄止息;但一日一夜只是在把心收回而已,惭愧心、感恩心、精进心完全欠缺了。
佛七期间是因为突发的因缘而“看清楚” 继而用心;没有了突发因缘的增强助缘就看不清楚了吗?就提不起心了吗?问题出在哪里?
到底是为自己用心念佛,还是为他人用心念佛?
真如师父讲解第四讲,‘八关斋戒的功益殊胜’时劝说大家要在受八戒的前后期间都断除恼诸众生的事。那么,原因是在没将“断除恼诸众生” 深化了?受持了十善法,但又内化了多少?
佛七期间,唯悟师父让每间寮房都贴了几张“死”字,以警惕无常。但顽冥众生就是“不知死” ;即使把“死” 字倒贴了,死期“到”了 ,还是顽强,依旧毫无正念地睡得香甜。梦里随着师父播放的动画片而转:动画片里的极乐世界五彩缤纷,梦境也五颜六色;动画片里五浊恶世颠倒,梦里的世界也处处不如法。这意味什么?有人说梦里若把持不住,醒时更不用说了。郑振煌教授说:睡觉做梦也是生死的过程。如果连睡觉做梦都不了解,怎么可能明白生死的过程?
心散漫,念佛散漫,梦也散漫。
到底有真的祈求生死自在吗?
如何才能真正把心念提起来?
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