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會上

-A A +A
韓國佛教太古宗總務院長印空法師(左)在“靈山齋”表演開始前致歡迎詞 - 萧悦宁摄
萧悦宁 (寄自韩国)

“Musang simsim mimyeo beop(無上甚深微妙法),baek-cheon-man-geop nan jo-u(百千萬劫難遭遇),a geum mun-gyeon deuk suji(我今聞見得受持),won hae yeorae jinsil-eui(願解如來真實義)……”一名法師一邊敲打著木鐸(mok-tak,類似漢地佛教之木魚),一邊誦讀著《開經偈》,從劇場入口緩緩走向舞臺,為一場“靈山齋”表演掀開序幕。

4月23日,我有幸在韓國國立劇場觀賞了一場高水平的表演——“靈山會上•涅槃——靈山齋特別企劃公演”。這場演出是爲了配合“靈山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無形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兩週年紀念而特別策劃的。除了有“靈山齋”的保存者、韓國第二大佛教宗團——韓國佛教太古宗法師們的示範表演,還穿插了許多韓國傳統歌、舞、樂的演出,令觀衆大飽眼福。

“靈山齋”(Yeongsan-jae)屬於韓國佛教裏的一種超薦儀式,是在死者往生第四十九天(七七)時舉行的“薦度齋”(cheondo-jae)的其中一種形式,旨在引導亡者脫離苦海、早登極樂。“靈山齋”之名源自釋迦牟尼佛當年在靈鷲山上演説《法華經》的典故,含有重現佛陀在靈山會上說法之意味。由於“靈山齋”中的梵唄、舞蹈、音樂等皆為韓國民俗音樂與傳統舞蹈之精華,因此韓國政府早在1973年便已將其指定為第五十號“重要無形文化財”,由太古宗的奉元寺成立“靈山齋保存會”進行保存、傳授工作。

真正的“靈山齋”始於在戶外舉行的“挂佛移運”(gwaebul i-un)。此次演出也在舞臺上挂起了大型佛畫,然後以寺院清晨做早課時的“打鐘”開始,誦“道場偈”潔淨壇場,再依序進行“擧靈山”(geo-ryeongsan,念“南無靈山會上佛菩薩”)、“奉請”(bongcheong)、“灌浴”(gwan-yok,象徵為亡者洗滌生前所造罪業)、唱“囘心曲”(hoesimgok,為亡魂説明生老病死之苦、讚嘆父母恩德等),中間穿插了法師們表演的蝴蝶舞、法鼓舞、僧舞、千手鈸鑼舞等,以及其他韓國傳統表演藝術,如伽倻琴獨奏、大笒獨奏、太平舞、閑良舞等。

值得一提的是,表演中有一幕是為殉國軍人、遭活埋的口蹄疫豬隻及日本大地震罹難者超度説法,舞臺上打出韓文《般若心經》的字幕,劇場頓時化爲大雄寶殿,現場觀衆個個合掌誦經,場面莊嚴肅穆,令人動容。表演結束後,觀衆席上掌聲不絕,大家都對這種宗教儀式與表演藝術的完美結合讚不絕口,而太古宗的法師們也將在5月初帶領眾演員應邀到以色列表演,繼續在世界各地重現靈山盛況。

(2011年4月27日•農曆辛卯年三月二十五日)

转载自2011年5月3日《中國報•青春Blog•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