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miyun on
佛誕是大乘佛教紀念和慶祝佛教創始人佛祖釋迦牟尼誕生的日子,又稱「浴佛節」、「灌佛會」、「龍華會」、「華嚴會」等。南傳佛教地帶則多慶祝卫塞节。自古以來,在當天佛教廟宇都舉行一連串盛大的浴佛儀式、慶祝活動,祈求佛陀福澤社會,消弭災難以及禮請法師開壇說法,說教論道,其中庄严隆重而具特色者,首推“浴佛”。佛教徒都會在這一天回顧和學習佛陀慈悲的教導。
在2012年4月29日(日),也即是农历四月初九,众人万盼殷切的浴佛法会终于开启了。在这一连八天的佛诞节庆祝大会里,所有信众可以在檀香寺殿堂浴佛。另外,殿堂内有祈福花水供众索取。
在上午九时,在真如法师的慈悲引导下,於六楼大雄殿举行的浴佛盛典正式开始,约有 200余信众参与盛会,其中有来自槟城及大山脚的佛学班,义工及老师们等。首先,法师们带领信众讽诵经典。接着,在庄严的浴佛偈中,真如法师带领僧团及信徒大众等,以香汤灌沐佛身,洗涤自己身心烦恼污垢并缅怀佛德。大众一面灌頂一面默唸浴佛偈: 「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聚,五濁眾生離塵垢,同證如來淨法身」 從而洗滌內心的煩惱塵垢。 接着,在所有人浴佛完毕,浴佛法会便结束,紧接着是佛前大供。
在佛前大供结束后,真如法师慈悲为大众开示浴佛的意义。首先,真如法师解释浴佛偈的大意。接着,真如法师引用住持唯悟法师的话来介绍浴佛偈:第一,佛德广大。佛陀具备种种功德,涵括身口意的清净,所以其功德就如无量无边的大海。第二,同证法身。善人从三皈依里,依教奉行,不断净化身心,最后一起证得法身。第三,生佛平等。當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時說道:「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顛倒妄想,不能證得。」即是說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人与佛陀最大的差别是人有妄想烦恼,但是佛陀还是希望众生皆能成佛。真如法师告知大众,今年卫塞节主题为“爱国护教,团结人民”。另外,真如法师引用《法句經》的一段话来提醒人们:“在这世上,仇恨不能止息仇恨,唯有以慈爱心方能止息仇恨”。又《清净道论》提到善待他人前,我们需要善待自己。另外,真如法师再次引用住持唯悟法师的话告诫大众:“我们对于自己所信奉的宗教,必须认真的去学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然后‘修心’,自净其意,才能真正离苦得乐。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最后,真如法师祝福大家,“福慧双修,卫塞节快乐”。
开示圆满落幕,与会大众一一礼拜感恩佛陀与真如法师的法乳之恩。紧随开示结束后,僧伽祝福仪式便开始了。现场信众列队向佛前就坐的全体法师领取五色线。法师为信众戴上五色线并给予真诚的祝福,大家无不欢喜。
五色分别代表五方五部:东方是青色;南方是红色;西方是白色;北方是黑色;中央是黄色。五个方向的神明:东方,阿閦部,又叫金刚部;南方,是宝生部;西方,是莲华部;北方,是羯摩部;中央,是佛部。穿戴五色线有得十五种善生:一者、所生之处,常逢善王。 二者、常生善国。三者、常值好时。 四者、常逢善友。 五者、身根常得具足。六者、道心纯熟。 七者、不犯禁戒。八者、所有眷属,恩义和顺。九者、资具财食,常得丰足。 十者、恒得他人,恭敬扶接。十一者、所有财宝,无他劫夺。 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称遂。 十三者、龙天善神,恒常拥卫。十四者、所生之处,见佛闻法。 十五者、所闻正法,悟甚深义。
另外,穿戴五色线不受十五种恶死也: 一者、不令其饥饿困苦死。二者、不为枷禁杖楚死。三者、不为怨家雠对死。四者、不为军阵相杀死。五者、不为虎狼恶兽残害死。六者、不为毒蛇蚖蝎所中死。七者、不为水火焚漂死。八者、不为毒药所中死。 九者、不为蛊毒害死。十者、不为狂乱失念死。十一者、不为山树崖岸坠落死。十二者、不为恶人厌魅死。十三者、不为邪神恶鬼得便死。十四者、不为恶病缠身死。十五者、不为非分自害死。
在浴佛法会结束前,来自大山脚的檀香藏苑一众同修与众法师在大雄殿内合照。之后,信众陆续到斋堂享用佛门斋饭。斋堂里确实人潮拥挤,有者偕同一家大小还在找寻空位。但是,大家依然耐心等待。所谓浴佛净身心,经浴佛及僧伽的祝福后,人们的内心都充盈着法喜。这就是佛陀日庆祝的真正意义~为太子洗浴,也同时洗涤自己的心灵。
午斋过后,下午一点正,8位信众皈依,以实际的行动皈投三宝,在菩提道上迈开坚定的步伐。另外,有 五人受持五戒。
在唱诵大悲咒后,真如法师为戒子们慈悲开示:
“人的生命并非只有一期,而是相续性的,所以人基本上都会在六道轮回。有些人认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其实这是不正见,也就是邪见。经典上有提到众生皆在六道轮回,所以生命是无限相续的。六道轮回皆由众生的善恶业所牵引。
六道可分为三善道及三恶道。三恶道即是地狱、饿鬼及畜生道;三善道是人、阿修罗及天。阿修罗的福报大但是没有德行,而且还常与天神交战。天可分为欲界、色界及无色界。色界与无色界与禅定有关。一旦人未了断烦恼,人势必在六道轮回。
人要向佛陀求法,因为佛陀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修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及口业(不打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另外,我们要自净其意。心若有烦恼,心便会驱动身口造业。佛法却是往内反省的。皈依意指皈依投靠。我们要皈依三宝,三宝指佛、法、僧。
正确的皈依动机有三种层次。第一种层次,皈依者希望皈依后不坠三恶道。若人常念三皈依,是人不坠三恶道并提醒自己修习五戒十善。第二种层次,皈依者发出离心,勤修戒定慧,修习四圣谛,以求解脱六道。四圣谛是苦、集、灭、道。人有八种苦。苦谛是果报,集是苦的原因。灭指贪瞋痴的息灭,也即是脱离六道。道指八正道或戒定慧。第三种层次,所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皈依者想要成佛度众生。
皈依佛,佛是两足尊,福慧双修。佛也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皈依法是离欲尊。佛法源自佛陀,佛陀说了四十多年的佛法。三藏十二部都是佛法。透过法门修行,人可以证得解脱。皈依僧是众中尊,也意指随佛修行的清净福田僧。僧可分贤圣僧及凡夫僧。贤圣僧分为菩萨及声闻。菩萨指大乘佛教的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等。声闻僧指阿罗汉,如大迦叶和阿难尊者。凡夫僧指一切在世间持戒清净的比丘与比丘尼。皈依的本意是要皈依贤圣僧,但是当今的人们已经无法再见到他们,所以我们现在以出家二众为皈依对象。如果以爬山来形容修道的话,山顶有如成佛的境界,出家众在修道的前端,而在家众在后方。
现在,我为受持五戒者讲解五戒。五戒是佛教最基础的戒,即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及不饮酒。不杀生即是不伤害众生生命,因为众生也同样贪生怕死。不偷盗就是不擅自取用未经主人允许的物品,这包括用种种手段霸占他人财物。至于不邪淫,则是除了夫妻关系的正淫之外,不与其他异性发生性行为。以上说的杀生、偷盗及邪淫都是身体所造的业。不妄语包含不讲骗话、不两舌及不绮语;守这条戒是为了防止造口业。不饮酒是因为酒能乱性,会导致行为不检,甚至犯戒。
为什么我们要受五戒?第一,当我们止恶修善时,也即是善待别人。第二,五戒为做人标准。前世若没守好五戒,今世无法做人。第三,若以因果律来讲,守五戒将感召做人果报。第四,培养正念。人守戒,也会犯戒。我们要从犯戒中学习。比如,受五戒前,我们总是不知不觉犯戒。受持五戒后,我们更上一层,开始会后知后觉。当我们多闻佛法后,我们将会来到先知先觉的境界。道德涵养可分为害怕法律的制裁、基于宗教信仰的价值观及心无贪念等三个层次。我们受持五戒,要朝向心存正念而无贪念的目标努力。第五,分别方法及目标。五戒是一种方法,其目标却是断除贪欲心。如果我们把五戒当成约束,那就不正确了,要明白受持五戒可以让我们获得身心的自在。”
在殿堂上,戒子们諦聽善思法義并受益匪淺。庄严的殿堂、慈悲的开示、肃穆的仪式,皈依戒子们法喜充满外,也默默的在心中立下誓言:自皈依后,自己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在浩瀚法海中,从此不再彷徨。
其中更是有来自北海一家四口的李润添先生,最小的儿子只有六岁,合家都皈依三宝了。李润添先生说,他们一家人常来檀香寺,其阿姨甚至是每周六在檀香寺当义工。问及李先生为何让两个年幼儿子归依三宝时,李先生不假思索的回答说:“学佛的孩子不会变坏!”可见,父母学佛,子女也蒙受学佛的福报。合家学佛,家庭美好,吉祥充满啊!
值得赞叹的是现场受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戒子们,他们对五戒的受持,肯定佛法之余,更是勇於将佛法生活化的一种表现,可说是为现场皈依者树立好榜样,期待他们下一次也会受持五戒!
在这神圣的一天,恰逢星期天,信众几乎携一家大小参与浴佛盛会,所以檀香寺香客更是络绎不绝。另外,也有善心人士特就此盛会,广作布施,捐助檀香寺的各项弘法事业(修持、慈善、教育及文化),为自己累积福德因缘。直至下午,来庙的善男女众才陆续减少。
《维摩诘经》云:“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这就寓意人心的污浊黑暗,需要法水涤浣。浴佛的意义深长,给予大众无限的启发,身在浴佛,心在净化,也即是『外沐佛身,內淨自心』。所以,浴佛不只在每年的这一天,而是应该在每一个当下,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导正人心并转五浊为净土。
另外,常住二众,包括义工菩萨,在这一天忙里忙外的,但是想到弘法度众的宏愿,大家忙得倍感踏实;来寺的信众,携带一家大小,为太子灌沐,也不忘净化自己的内心。可见,在这第一天的浴佛庆典里,可谓龙天护佑,圣凡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