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伯圓長老100岁冥誕〉: 〈上伯下圆师公开示语录〉

-A A +A
释真如

在脑海深刻的印象中,上伯下圓师公上人是弟子在学佛道上一位最初及最常接觸的大善知识。由于年青时多愁善感,心烦意燥,过失很多,在家时末学就常到湖濱精舍去造访老人家,以便求教解惑。师公总是以亲切和藹的容颜,安祥莊严的举止,平和提示一言半句,就令弟子茅塞顿开,帶着无限法喜踏上归途。师公对弟子所开示的法句,耳熟能詳的有:「恭敬三宝」、「不怕念头起,只怕觉照遲」、「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薩…从容…慢慢的念…慈祥的念」、「心邪烦恼至,心正烦恼除」以及「心清安祥」等。如今师公虽然圓寂了,其严正的身教、慈祥音容宛在心头,常提醒末学做人要正信因果,弃邪归正,远恶亲善,朝向佛道不断迈进。

【回顾往事】:在檀香寺住持和尚上唯下悟师父上人的帶領下,檀香寺及昙华苑的40多位僧俗四众弟子,于6/6/1999(日) 下午,一同到八打灵湖濱精舍去拜会已年屆87歲卻紅光滿面的上伯下圓师公上人。
当时,上伯下圓师公很慈祥的接待我们,还请每个人坐下来品茶。当师父与师公上人互相寒暄問候之后,就恭請师公上人为大家开示佛法。末学有幸身在现场恭聆妙法,就作了笔记。
因緣不可思议,末学沒想到14年后,碰到湖濱精舍的佛弟子们为了要出版这本纪念伯圓長老100岁冥誕小册子的因緣,就随緣的为读者呈上这一篇当时师公所留下的珍貴简要之开示语录,希望有緣的读者们皆共沾法益,心清安祥。

在此,要非常感谢檀香寺职工郑秀玲居士发心協助,为本篇开示语录打字。
【上伯下圆师公开示语录】:
• 天天心清安祥,知足常乐。

• 人家对我们好,多生有缘;人家讲我们,对我们不好,前生欠他的,赶快还债。这样才能人我,没有是非、得失。天天安乐,没有烦恼。

• 师公讲福建鼓山丛林的一则「念佛往生」故事:
「当年,虚云老和尚是鼓山方丈住持,而盛慧老和尚为当家师。他们两位,修行到家,心中不动,行如风,坐如钟,是大众修行模范。他们也很爱护青年,栽培青年人学佛。伯圆法师本身就是虚云老和尚的戒子。虚老常劝人,要尽形寿,了脱生死。有青年僧来告假回家,他总会握住其双手说: 『不回去,回去空渡时光了!』

当时,有一个人跑到鼓山出家,精进修行,念佛不辍。不管人家问他什么,他都只答一声: 『阿弥陀佛。』有一天,他跑到盛慧老和尚寮房,向盛老说: 『当家师,我要向你告假回家去。』盛老说: 『你哪里有家,太太出家了,孩子死掉了,你回哪里的家?』他道: 『我是回西方极乐世界的家。』盛老又问: 『这话当真?』他答: 『真的!』盛老拿了禅椅一放,指了说: 『好!你坐!』他往禅椅上一坐,合掌念佛,就去了。」

• 得人身难,「得人身昙华一现」;遇善缘更难!如果行差踏错,我们空过人生。

• 希望每个人,天天保惜自己,不要辜负人生。
我们累劫浮沉到现在,今生能得人身,遇善缘,很难得!
要感谢自己多生种了善根,不要行差踏错,以免空过人生!

• 师公提起以前他在鼓山的丛林生活。早上3:30就起床,一天坐禅十四支香。守禁语戒,精进坐禅,听开示、修行。日子过得清苦,却也很快乐。

• 在家里,我们最亲的人是兄弟。
在佛教丛林中,同参道友比兄弟更好更亲,互相帮忙。

• 师公比喻我们凡夫好像傻子,常被外境或被人事转去。到自己人生一息不来,问自己: 我来做什么?---没有答案。

• 学佛拜佛,在妄想熄灭,心清安祥。
天天安祥,过去一切是非,通通和我没有关系,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争取时间,安排自己。

• 师公向一位老菩萨(真信法师的妈妈) 开示说:
「怎样安排自己?每天在生活中,心清安祥。人家讲我们好,多生有缘。人家讲我们不好,当作还债。」

• 师公又向一对在场的异族夫妻开导:
「夫妇的情缘是多生的缘,不是随便拍拖得来。要珍惜!夫妇同心,将来永远了脱生死,这个价值,有一百万的钱也买不到。
人生在社会,夫妇都做工,一天所遇,问题很多。
丈夫回来,听到太太讲几句话,也很好听,不嫌罗嗦;丈夫唠叨,太太也接受听。等到吃饱饭,安顿下来,才安静的互相检讨,大家好好睡觉。」

• 我们用功,天天学佛,感谢自己有善根。
学佛,学什么?
有人念佛、坐禅、拜忏、诵经、拜佛、持咒…方法很多,因为我们人心的嗜好多种。
◎念佛: 用佛号驱除妄心。
◎静坐: 用静的时间,体会我们的心:「原来是这么样的!」

• 生死浮沉,这一生自己安排。
法门不同,归源卻是一样,同是一条路,都是去妄尘。

• 佛教怎样修?
念佛、静坐、拜忏、诵经…种种方法,都是在检讨自己:
我一天到晚做什么?是否有心清安祥?能这样,才不负此生。到最后一息,都保持如此精进。
以念佛的正念驱除妄念,心清安祥,这是人生意义所在。

• 用念佛的心,去克除妄尘。
扫到以后心静下来,心清安祥,如是(没有动念) 。
才发现我们原来的心,本来是这样。
人在凡间,也觉得可爱。

• 不负人身,不要行差踏错, 整天做什么?… 阿弥陀佛…,到最后,念佛往生。

• 每天让心安祥,好好用功。人家骂你、赞你;听一下算了,不烦恼!

• 佛教修行,要在自己用功。重点在静坐。初坐多妄想。在丛林,一天14柱香,勤苦修行,价值: 心清安祥。

• 初静坐,起妄念,动念不随;念静下来,也不计较它,不去问它哪里去。动念不随,念静不计较它,念空----如一潭秋水,心清安祥。
最后,末学谨以此篇简报,作为表达对于师公上人的无限感恩与怀念,盼望师公上人早日乘願再来人間,继续引导众生学佛。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