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彩晚晴

-A A +A

 

文/朱茂平


       看到檀香寺晚晴苑的‘晚晴’ 两个字,使我想起弘一大师在晚年时的幽静且稳实生活,以及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幽幽深深的《晚晴》,“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後,归飞体更轻。”
       很多人以为人老了万事即休歇,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也有人认为老人的生活有如一片百年茶叶,甘甜香淳。不过,无论什么滋味,只要常常记得每个人都会老,我们就会尊重老人,给予余生一点温情。岁月如梭,人生没有不去的少年,每个人终将老去。所以,莫厌弃老人的呆滞与钝挫,因为那是生命,那是你我的未来。我们曾说:“尊敬老人如同尊敬自己,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晚晴苑就是这么一个人间温情的写照,它为冷漠的人间升温;为匆匆岁月建设悠闲的驿站;为孝顺挪出生活的空间;为有限的余生留下无限的温暖。

         檀香寺晚晴苑不是样样都完美无缺,它自然需要为生命的意义而奋斗,为仅存逐渐薄削的心志点燃热情,再造生命的意义。晚晴苑的义工与职工,可说呕心沥血,想方设法制造美丽的机会给老人唱出热情,唱出希望;让老人知道岁月的末端不一定要以失落来摆渡,年老有年老的价值,每个人,每一段岁月都不是作废无趣。生命的意义需要经历挣扎,所以不管是谁把我们换成银丝满头,檀香寺晚晴苑依然坚持塑造乐园,为暮年寻回绚丽的生命。

          晚晴苑在唯悟法师及众佛友合力下,于九三年十二月筹备,隔年五月一日正式成立,并邀佛教伯圆长老命名。晚晴苑是佛教徒的人间道场,它成立的宗旨是为乐龄人士建设一个安乐的家园,藉此启发教育公众人士及佛教善信,让他们对社会怀感恩心。

         晚晴苑拥有特定的职工、护士,以及檀香爱心家庭成员来照顾老人家的起居生活。如果需要,他们不会旁贷责任地日夜看护那些衰老的老菩萨。每个月,医生将为老人义诊,而义工则会协助老人家作物理治疗,为他们理发。晚晴苑是个安乐的居所,老菩萨们闲来即可看电视打发时间,或在佛堂诵经,或在底楼学习香功。檀香寺过年过节都有隆重举办特别节目,因此老菩萨们都可以一起参与。

         晚晴苑的老菩萨不觉得自己是不幸的一群,因为他们还得为不幸的人服务。他们曾编制滕制品、布娃娃、纸花、垫子,然后共同努力完成手工展,以筹募金费捐助孤儿院。

         檀香寺秉着济老教幼的精神,所以不时邀请福德之人前来晚晴苑分享佛法以净化老菩萨们的心灵,以及安排座谈会教育子女有关孝顺与感恩的美德。在晚晴苑里的很多老菩萨们的子女一样孝顺他们。适逢周日、节日,子女则会迎接他们回家享受天伦之乐。

         开办一间老人院不难,可是要坚持老人院的宗旨并不容易。所幸晚晴苑有檀香寺住持唯悟法师和晚晴苑主任江淑明的慈悲守护。他们坚守奉献的承诺,历经九年的艰辛路程,他们依然了了分明,紧握开办晚晴苑的宗旨,为老人带来欢乐,重拾生命的尊严。

        “今日是个好日子,大家在一起,七十、八十、九十。。。” 这首歌谣虽淡淡唱出,可是当它回荡在晚晴苑里时,晚晴苑顿时充满温情,而听者的心扉则会为绚彩的晚晴苑感觉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