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zhenliang on
“ 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中秋节的由来,与农业社会的耕种、收成有关,即是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收获,加上八月十五月亮分外明,因此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
另外,中秋节也与 “ 祭月节 ” 有一定因缘,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界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
相传古代齐国有位样貌平凡的女性,名无盐,幼时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可惜未被受宠。某年八月十五赏月,皇帝于月光下见到她,觉得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成为中秋拜月流行的其中助缘。
传说中的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古代少女的拜月,是希望“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日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 “月” 进行,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称“团圆节”。在唐朝,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两汉时已具雏形,至唐朝,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到明清以后,此节日风俗更為普遍;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人们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于庭院、楼台以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祭月,同时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品,其乐无比。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节当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 等丰富活动,好不热闹。这样的一个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廿一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地的华裔仍旧把中秋节当成重要节日,虽他们未必有祭月,但处处都可看到卖月饼,提灯笼和其他有关中秋的物品。
此外,许多华裔社团都有大事庆祝。马来西亚槟城檀香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于农历八月十五日(阳历九月廿五日)晚上七时半主办“中秋团圆共修会”,以佛化方式庆祝中秋佳节,让这个佳节变得更具意义。
当天晚上有念佛共修、佛法开示、娱兴节目、提灯笼游行、月饼品尝 、玩游戏等。其中,游戏的环节吸引了不少小孩,也少不了成人参与其盛,整个活动的热闹,并不亚于古代。
娱兴节目由最小的幼儿园小朋友之舞蹈 ——《萤火虫》,到最老的晚晴苑老菩萨口琴独奏 ——《大地回春》与合唱 ——《故乡》 ; 而代表青少年的是檀香青年团的二胡独演—— 《月亮代表我的心》 ; 周日佛学班则呈献手语 —— 《手牵手一起走》等。
檀香寺住持唯悟法师特为这中秋团圆共修会主持佛法开示。法师说,中秋 节是一个良好的华人传统节日,也是华族家庭团圆的好日子。国家及世界的组成,都与家庭有关,所以家庭的团圆与和平显得更为重要 。
家庭成员须相互关爱,中秋节的意义就在于此 ——团圆 。国家、社会的纷争往往是由于家庭被忽略而引发。
中秋节本非佛教节日,但因佛教包容性大,且尊重良好文化,于是将它纳入佛教成為中国佛教的一部份。在庆祝中秋节上,加入了佛法精神。
我们念的“阿弥陀佛”圣号,为印度语。阿弥陀佛义为“无量光”、“无量寿”。光,代表智慧;寿,是时间,代表福报。学佛者是要修福修慧;学做人,是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培养智慧和慈悲,将家庭照顾好,进而关照社会、国家乃至宇宙。
这就是现代,且加入了宗教精神而形成的中秋特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