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weiling on
【前言】
民间把七月当作鬼月,是阎罗王下令打开鬼门关的日子,长辈会劝告年轻的一辈,不要在晚上外出。在这期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街场挂满了旗帜,上面写着「盂兰胜会」或是「中元普渡」。“盂兰”两个字取自佛教的一本经典《佛说盂兰盆经》;而“中元”是源自道教。道教把一年分成三个时段:正月十五是‘上元’;七月十五是‘中元’;十月十五是‘下元’。七月亦是华人祭拜祖先的惯例风俗,千年来代代相传。许多人惯例地继承了上一代的习俗,比如:祭拜鬼神、焚衣烧箔、杀鸡宰鸭,却不明白其中真义。
华人在七月祭拜亡魂,忆念先人恩德,还是一个可取的风俗习惯,它虽没有根据佛教,但至少对先亡父母祖先,还存有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感恩之心。但是,我们若以杀生祭祀祖先,不但未为祖先父母造福,反而增多其灾殃。然而我们要如何祭拜,才能有效的帮助我们已往生的父母与祖先呢?
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接受宗教信仰。依据《盂兰盆经》,以简单且庄严的宗教仪式,或是设盂兰盆供,以供僧的方式,才能把清净的功德,回向给往生者或祖先,使他们能够得到更大的利益。
【盂兰盆节的典故】
《盂兰盆经》和《地藏经》一样,皆属孝经。本地办「盂兰盆法会」时,大多礼诵《地藏经》,这两部经具有相同的功德。佛教在梁武帝时代创设的「盂兰盆法会」是根据《佛说盂兰盆经》的指示而举行的。这部经主要是提倡孝道和注重人伦道德观念,可惜这个富有意义的节日,在民间流传久了,慢慢变了质,沦为现在的“祭鬼节”。
“盂兰盆” (ullambana)是梵语,意思是「救倒悬」。‘倒’是倒转过去;‘悬’是悬吊起来。这是指在饿鬼道中众生所受的苦,好像头脚倒转地吊起来的剧烈难受,急须等待他人来拯救。
《佛说盂兰盆经》的当机者(主角)是目犍连尊者(Ven.Maha Maudgalyayana or Maha Moggallāna)。在佛陀的十大弟子当中,目犍连是神通第一的。尊者未出家以前,是外道的宗教师,由于他还未领悟到至高的真理,因此他约了舍利弗一起去寻找名师,一位可以真正皈依的导师。最后,他们一起跟随释迦牟尼佛出家了。出家以后,目犍连尊者很快的就证得阿罗汉果位,具足‘六通’。
他是个非常孝顺父母的儿子,在他得到神通以后,他就用「天眼」去找寻过往的父母,他的父亲因为常行善事得投生天界,而他的妈妈却堕落到饿鬼道去,她瘦到皮骨相连,过着痛苦的生活。目犍连尊者看到他的妈妈那么可怜,于是就运用他的神通到饿鬼道去,然后以钵盛饭和食物给他的妈妈吃。目犍连尊者的母亲不但没有和身边的朋友一起分享,相反的她用左手吝啬地护着钵子,然后迫不及待地想要独自享用。当目犍连尊者要把食物放进他母亲的口时,她的嘴就会喷出火焰,将食物烧成火炭。一个人在世时不修福,又贪得无厌,死后就会堕入饿鬼道啊!饿鬼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有的肚子很大却永远吃不饱,有的喉咙很小无法吞食。
虽然目犍连尊者神通第一,可是他却束手无策!于是他就赶紧回到人间,请示释迦牟尼佛,救度母亲的办法。佛陀告诉目犍连说:「你的母亲罪根深重,已有多世的悭贪,坚固难解,虽然你的孝顺感动天地,且获得六通,也无法救渡你母亲的苦难,必须仰靠十方众僧威神之力(道力)才能救度你的母亲脱离苦趣(得到解脱)!」
佛陀又说:「七月十五日是众僧结夏安居(佛欢喜日),修行圆满的日子,你应该在那天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供养十方众僧,仗他们的威神道力,才能救脱你的母亲。」
【在佛欢喜日,以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超度父母】
每年由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是众僧结夏安居,精进自修时日。到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就是解夏日,也是‘佛欢喜日’,亦是众‘僧自恣日’。所谓‘自恣’就是自己检点,如有发觉自己有过失,应对人陈露忏悔;如他人所举,亦应对众僧忏悔。当此之日,一切圣众,个个精持律仪,身、口、意三业清净,此时设斋供僧,功德最殊胜!
所以佛陀启请目犍连,在这天准备饭食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世上最珍贵的食物都著在盂兰盆供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众僧接受供养时,自当先为施主念咒祝福,使生者获福,亡者超升。
由于目犍连的母亲,得到众僧的功德回向,而解脱饿鬼道。慈悲的目犍连就请教佛陀:「未来的佛弟子是否可以此方法------在七月十五日的“僧自恣日”或“佛欢喜日”,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供养十方众僧,以超度各人过往的父母亲?」
佛陀肯定的说:「可以的,凡佛弟子行慈孝者,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以斋僧、育僧的功德回向给父母,不但能为现生父母,增福延寿,乃至过去七世的父母,都可以受惠超升,离苦得乐。这是报答父母养育深恩的好方法。」
【吉祥洋溢的七月】
行孝要及时,全心侍奉今世的父母,乃是最实际的孝道。有很多人抢着拜佛菩萨,其实父母就是家里的活佛菩萨。我们应以物质奉养父母,让父母衣食不缺,长寿无病,安享百年。然而,无上的孝道是以精神粮食供奉父母,儿女应当制造机缘让父母学佛,使他们对生死有明确的观念和方向,大家共同精进学佛,转迷为悟,不再轮回生死。
今天我们要以正信的佛法来导正社会风气,以圆融的态度传达佛陀的教育,使人心趋向于正道。我们不以排斥的心态,看待世间已成风的习俗。要改进就得先懂得尊重,让我们以尊重的心,教育自己、长辈和小辈;慢慢的以佛法注入正确的知见与民间习俗。记得,七月不是鬼月,而是吉祥洋溢的孝月。
【孝子临终知几时】
多年前,我们已故尊敬的伯圆长老,曾在南洋商报的佛学版〈领航〉,留下一篇由该报记者黄惠燕居士所记录的〈盂兰盆会报慈恩〉之开示,其重点也是强调「人生中的孝道」,他苦口婆心的说:
(1)「佛教徒不只在『盂兰盆法会』这一天,才注重孝道,应在平时就要贯澈伦理孝义,将慈悲心用在生活上,使它成为一种习惯;让家中父母、夫妻及子女,生活在慈爱与祥和气氛中。」
(2)「一个家庭里,上有父母,中有夫妇,下有子女。这三个环结中,最重要的是夫妇,因为他们对上可以照顾老迈的父母亲,不让他们感到孤单无依;对下可以关怀子女,让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不致误交损友,走上歧途。」
(3)「做丈夫的要谅解妻子,因生理变化所产生的情绪;为人妻子的也要明白丈夫,每天工作上的压力;双方不要闹情绪斗来斗去,整天脸臭臭相对,桌上再好的菜,也没什幺味道。任何事情,可等待饭后再慢慢说,不要因为夫妻的冲突,而影响到孩子的心情。」
(4)「家庭的教育,对孩子非常重要。许多被认为坏的孩子,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家庭里又得不到温暖,遇到损友后,才行差踏错,这是很可惜的事。没有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其额头上就写着『我就是坏孩子』,而是不好的因缘导致他学坏!」
(5) 【我们应怎样对待年老的双亲?】
「做儿女的,应以慈爱的心安慰父母,使他们不会感觉老来孤独。」
【故事】:「伯圆长老在中国有一位很孝顺父母的朋友,每天晚上一定要帮父母熄灯才去睡觉。后来,到他临终时,知道什么时候会死!这在科学上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只有佛教才能解释。」
(6)伯圆长老说:「一个懂得体恤父母,爱护伴侣及子女的人,他的人生才会有价值。」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