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精进佛七》唯悟法师回答戒子的问题:-1,2,3,4,5

-A A +A

 

Q1 :受了五戒或菩萨戒,是否一定要吃长素?我受五戒,可否披缦衣?

答 1 :◎ 汉传佛教提倡素食,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慈悲心。

◎受了菩萨戒的信徒:( 1 )在汉传佛教中,就要持长素;( 2 )在西藏佛教中,却不一定要持长素。

◎你受了五戒,是可以披缦衣的。

 

Q2 :如果已受了五戒,不小心破了戒,该怎 么 办?破了戒,是否可以再受过五戒?

答 2 :◎ 受了五戒,你不可能馬上完全不犯戒。 但是,你受了五戒后有个好处:「戒体」有防非止恶之作用———警觉的力量,让你觉察到自己的恶行(犯戒了);虽然如此,「后知后觉」(因『受五戒』而知道『犯戒』),好过完全「不知不觉」(不受五戒,亦不知犯戒)!既知犯戒,你要起忏悔心,以后不 再重犯同样的過失 (不二过)!

◎犯了戒 , 只要诚心忏悔、改过,你不须要再去重受五戒。

 

Q3 :请问「过午不食」,「午」是指几点?

答 3 :◎ 「午」是指中午,以十二点( 12:00 noon )为准。

 

Q4 :「过午不食」有何功德?

答 4 :◎晚上不吃,对修行用功比较好,不会昏沉。 「持午」亦有帮助于减低欲念,使我们身心清净。

 

Q5 :【五观堂】的对联:「五观若明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难消」,是什 么 意思?

答 5 :◎【 五观若明千金易化 】 :「 吃饭 」 也是一种修行 。 修好「五观」,这吃下的饭就能消化。 若沒 有 道 念观想,吃的饭就 不 能消化 。所謂: 「施主一粒米,重若须弥山, 吃了 不了道,披毛带角还」。此道理是對出家人講的,要警惕出家人吃饭時,亦要用功修這五種观,生起惭愧心,功夫就会进步。

◎【 三心未了滴水难消 】:「三心」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所說的——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三心』不可得」。我們学佛就是要「修心」。那么,「心」到底在那裡呢?若找不出來(未了),就是對這「三心」之理未懂,那么你吃了施主的一滴水也不易消化!

◎ 這 「对联」 警 策 我们 , 吃饭也是一 堂功課。「 吃饭 」不是理所當然的事,這些飯菜都是十方信眾的供養,我們應懂得感恩,生起慚愧心而努力修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存 「五观」(吃饭时,作五种思惟,反省自己):

( 1 )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计」算自己所用的「功」,是「多」或是「少」,思「量」或推想我们所吃的饭,「彼」——它到底是从那里来的?饭是从农夫辛苦种植而来。)——【感恩观】;

( 2 )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忖」是思量、揣度。想想自己的道德行为好不好?功夫作得好不好?若作得好,受供就心安理得。)————【惭愧观】;

( 3 )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自己要提防邪心、妄念的生起,尤其远离贪、嗔、痴等过失。)——【离烦恼观】;

( 4 )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在「吃饭」时要有正念,如同在做正当的事那样。「吃饭」也是医治身体饥饿的「良药」,避免身形枯廋)——【药 观】;

( 5 )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为了要成就自己及众生之道业,而接受此食物的供养)——【修道观】。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正 8, p751b ):「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 過去心 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