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soonchien on
檀香寺住持唯悟法师与尘聪法师,在结束了11月4日於吉隆坡崇文华小礼堂举办的“与唯悟法师近距离、心接心”分享会后,当天下午即联同真如法师及林孝仁居士,从吉隆坡直飞印度班加罗尔(Bengaluru),再转飞至此印度中部城市那格浦尔(Nagpur龙城),开始了7天的“印度之旅”。
此行目的,除了浏览当地的2个佛教组织,也拜会其领导者,以促进佛教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发展。
始于11月5日,结束于11月11日,在此行七天的印度之旅,4人参访了:
(1)世友先生(Dharmachari Lokamitra)创立的龙树学院(Nagarjuna Institute)、龙世学园(Nagaloka Campus);
(2)性空法师(Ven.Dhammadipa)及 Mr. Somaiya Vidyavihar 集团,于2012年在戈伯尔冈(Kopargoan) 的 Sakarwadi村庄所创立之“祇园中心”(Jetavan Centre)。在性空法师的陪同下,他们亦参访了埃洛拉石窟(Ellora Caves)。
回国后,真如法师在檀香寺周四(23/11/2017)的共修会上,简要分享了此行见闻。为充实分享内容,他先上网搜索不少相关资料,比如:安培克博士(Dr. Ambedkar)的历史背景资料等。
近代印度的佛教复兴运动,始于龙城(Nagpur)。印度独立后的首名司法部长---安培克博士(Dr. Ambedkar)出生印度最低下阶级的贱民,他在1956年10月14日,於龙城率领50万名印度教徒皈依佛教,事后也有约300万人随后亦皈依佛教,成功复兴及壮大佛教,龙城因此扬名。可是,安培克博士却在皈依大会的六周后(1956年12月6日)逝世。
所幸,安培克博士有一名亦师亦友的顾问,来自英国的僧护大师(Rev.Sangharakshita),他在接下来的8年(从1957年至1964年)中,继承安培克博士遗志,协助推广佛教在印度的复兴运动。僧护大师终于在1964年回返英国,在欧洲推动佛教运动,创立“西方佛教之友会”(Friends of the Western Buddhist Order,简称FWBO),告别他住了20年的印度。
僧护大师的一名英国友人世友先生(Dhammchari Lokamitra),在1978年接下继续印度传承佛教复兴运动的使命。印度佛教普济会(Trailokya Buddha Mahasangha Sahayak Gana,简称TBMSG,又名“摩诃菩提会”)是“西方佛教之友會”(FWBO)的印度分会。在1992年,印度佛教普济会(TBMSG)在僧护大师(Rev.Sangharakshita)及世友先生(Dhammchari Lokamitra)的领导下,创立龙世学园(Nagaloka Campus)及龙树学院(Nagarjuna Institute)。从2002年迄今,龙树学院(Nagarjuna Institute)培育了来自全印度25个省分,逾千位学生。竖立在该学院的庄严“走佛”铜像,也成为现代佛教的观光圣地。
在龙世学园及龙树学院的旅程中,他们先拜会了世友先生,而唯悟法师也被邀请为龙园学院第9届校友会(于11月7日至10日)所举办的“青年领袖及印度佛教复兴”座谈会主讲人之一。
在11月8日 ,他们续程前往孟买(Mumbai),参访座落在戈伯尔冈(Kopargaon)Sakarwadi 村庄的“祇园中心”(Jetavan Centre)并拜会性空法师(Rev Dhammadipa)。在11月9日,一行人参观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Maharashtra)重镇奥郎加巴德(Aurangabad District)西北的埃洛拉石窟(Ellora Caves)。在1983年,埃洛拉石窟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该石窟全长约2公里,共有34座石窟,其中佛教石窟(Buddhist caves:200 BC to 600 AD)有12座;印度教石窟(Hindu caves:500 AD to 900 AD)有17座;耆那教石窟(Jain caves:800 AD to 1000 AD)有5座。这34座壮丽的石窟,建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11世纪的漫长时期,其鬼斧神工的雕刻与建築艺术让大伙都惊叹不已。
最后,一行人在11月10日, 从孟买飞返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