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精进佛七(短期出家)《称赞净土佛摄受经》3

-A A +A

 

唯悟法师讲述
黄韩竣 整理

昨天晚上,我们介绍了一段经文,藕益大师把它列为别序。这别序是间接的要我们了解修持净土法门必须具备的信、愿、行,三资粮。在我们之中,也许有人过去世曾经听闻释迦牟尼佛说法。无论如何,若是从未听闻佛法,我们更应当发愿求生极乐净土,因为在那里可以听闻阿弥陀佛说法。这个世界之所以名为极乐世界,是因为在那里没有众苦,只有种种的快乐。至于没有身心的忧苦,新译有更加详细的说明。它劝导我们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佛土不像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要受种种的苦。若要往生极乐世界就要念佛。这在以下的经文就是正中分。,对持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种不可思议的方法有更详尽的解说,劝导我们要信、愿、行。

如果我们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和认识这部经,这里有一些资料可供大家参考。这部经有一份梵文的手抄本,是在日本被发现。大约在一百多年前,十九世纪末,有一位德国教授Max Muller,把它翻译成英文的译本。虽然这本译本有它不圆满之处,但在当时他已算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翻译家了。后来有一些日本学者的翻译就比较正确。在藏传佛教里,也有这部经的译本,即是从梵文译成藏文,这也可以做参考。

除了梵文的手抄本和藏文的译本,现在已有中文译本。在汉系的佛教里,大藏经里就有两个译本;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称为旧译,而玄奘大师的就称为新译。另有一份资料是由夏莲居老居士把这两个译本(旧译和新译)汇集起来,称之为汇集本。夏莲居老居士并没有梵文、英文或藏文的资料,只参考这两种译本就把它们汇集起来。对于他老人家所付出的贡献及努力,我们是相当的赞叹。但是,若我们有意深入去了解和研究这部经,就应该从原典着手,而以一些译本为辅助。我们现有英文、中文和日文的译本,都是很好的参考资料,都可以协助我们做深入的研究。

下面的一段经文是描述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经文:【极乐世界净佛土中。处处皆有七重行列妙宝栏楯七重行列宝多罗树。及有七重妙宝罗网。周匝围绕】。旧译:【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这里所指的栏楯,是以四宝铸成的七重庄严的栏杆,用来庄严楼阁的四周围。罗网就是空中的庄严,七重的行树是大道的庄严,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皆是四宝周匝围绕」,即是栏楯、罗网、行树皆是四宝铸成的。四种宝在旧译里是指金、银、琉璃和玻璃宝。玄奘大师所翻译的四宝则金、银、吠琉璃及颇胝迦宝。玄奘大师的译本多般是梵文音译。因玄奘大师到印度留学,所以他的梵文造谐非常之高。在旧译里,时常重复述说极乐世界是这样的庄严,「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在玄奘大师的新译里,经文接着又问:【何等名为八功德水】。但在旧译里,就没有加以解释。这水的八种功德指的是:
第一、 澄净或很干净的意思。娑婆世界的水都是不干净的,都有污垢。极乐世界的水没有一点的泥沙,因为它全都是金沙,所以水特别的清澈。
第二、 是清冷。娑婆世界的水不是太寒就是太热,但极乐世界的水是清冷,不寒不热。
第三、 是甘美。我们这娑婆世界的水;海水的味道是咸,河水却是淡,而且现在我们的环境受污染,所以我们日常饮用的自来水,必须经过过滤,要不然,单单看它的颜色你一定不敢喝!但是,极乐世界的水就不一样了,是甘甜香美。
第四、 是轻柔。水质又轻又柔,你用手拍它,可以感觉到它完全没有重量。我们这里的水很重,同时也很硬。那些有挑过水的人就会知道,水有多重。如果用手拍打,会感觉到很痛。
第五、 是润泽。我们这里的水放久了,就会变质,不但颜色变,也不适合再饮用。极乐世界的水不但润泽而且也不会变质。
第六、 是安和。娑婆世界的水,除了静水以外,大海、大江的水都会起波浪。但是极乐世界的水是安和的,不会有风浪。有句话说:风平浪静,是指没有风时就没有浪,这样的水才可以被形容为安和。极乐世界的水,昼夜六时都是安和的。
第七、 是饮时除饥渴等无量过患。极乐世界的水,不但能止渴,同时也能充饥。我们娑婆世界的水,能解渴却不能充饥。有人说:「有情饮水饱」,如果让你天天只喝水,看看是否撑得住呢?如果喝水能够饱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必这么麻烦,还要劳动那么多的行堂菩萨,天天为你们准备两餐了。
第八、 饮已定能长养诸根。这功德就更妙了。所谓的诸根就是指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娑婆世界的水不但不能够长养我们的诸根,而且喝多了还会损坏我们的身体,引起疾病。如果我们掉进水里,不谙水性的人就会被淹死。极乐世界的水,能随我们的心意变深化浅,你要它多深它就有多深。你在那里洗澡,绝对安全。如果发现太深的话,你心里一想,这样不行,要浅一点,那水就自动变浅一点了。看!这种水多妙!以上所提的就是所谓的八功德水。这一段,在鸠摩罗什大师的旧译里却没有加以解释。

接下来的一句,两个译本就很相似,新译是【是诸宝池底布金沙】;旧译是【池底纯以金沙布地】。为什么它的水是清洁的呢?因为池底全都是最干净的金沙,而不是脏兮兮的泥泞。

下来的经文:【四面周匝有四阶道。四宝庄严甚可爱乐。诸池周匝有妙宝树。间饰行列香气芬馥。七宝庄严甚可爱乐。言七宝者。一金。二银。三吠琉璃。四颇胝迦。五赤真珠。六阿湿摩揭拉婆宝。七牟娑落揭拉婆宝。】。七宝池的四边有四阶道,都是以四种宝所铺成。诸池的周匝有妙宝树。「七宝庄严甚可爱乐」,这七种的宝,跟前面所提一样,再加上颇胝迦宝、赤真珠、阿湿摩揭拉婆宝和牟娑落揭拉婆宝。这些都是我们不很熟悉的字眼,是印度文音译过来的。

经文:【是诸池中常有种种杂色莲花。量如车轮】,是指极乐世界的莲花大如车轮。这车轮不是我们汽车的车轮,也非牛车的轮,而是转轮圣王的宝轮,最小的也有四十里那么大。我们念回向偈:「九品莲花为父母」,是说我们到极乐世界是以莲花化身的。你或者会想,莲花这么小,莲花化身,我们不就变成小人国里的小人或像玩具人吗?其实,极乐世界的莲花最小也有四十里大,你如果化身到极乐世界,那你可想象你会有多大?极乐世界里的人如果看到我们现在的体型,他们会说我们是小人国。

现在我们所讲的依报庄严,在这部经里只作简单的讲解,如果要知道得更详细,就要从《无量寿经》里探索。《观无量寿经》里,教我们做观想时,其中就要观想佛像。现在我们在娑婆世界里,形容佛有丈六,丈六是十六行相。我们这里打篮球的健将,七尺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而佛有十六尺高啊,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何止十六尺!到底有多高呢?请你自己从这部经去探索吧!

西方极乐世界的莲华,在旧译里,鸠摩罗什大师翻译为【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而玄奘大师翻译为【青形青显青光青影。黄形黄显黄光黄影。赤形赤显赤光赤影。白形白显白光白影】。玄奘大师叙述莲花除了四色━━青、黄、赤、白以外,还提到【四形四显四光四影】是叙述所发出的光也是四种颜色。极乐世界的莲花,青、黄、赤、白这四种颜色,其实是象征着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证入「正定局」。「正定局」在《无量寿经》里讲解得比较详细,我们这里就简单的说明,它是指已经证得三贤十圣位的大圣根性的菩萨。三贤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的三类菩萨,再加上十圣位即十地菩萨,所以共有四类的菩萨。那么这四种色光的莲花就代表这四类的菩萨,为引用莲花的品德来赞叹这些菩萨。莲花的品德在旧译里就用了四个字来形容,即【微妙香洁】,但在新译里却没有加以阐述。

经文接下来是【舍利子。彼佛土中。有如是等众妙绮饰。功德庄严。甚可爱乐。是故名为极乐世界】;而旧译是【成就如是功德庄严】。这段是重复以上的一段经文,下面再继续重复。它的意思是阐明极乐世界现在的依报庄严是因阿弥陀佛或无量寿佛,在因地时,曾是一位国王,后来发心出家,而在佛的面前发四十八个大愿度众生。这四十八个大愿成就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净佛土中。自然常有无量无边众妙伎乐。音曲和雅。甚可爱乐】;旧译是【常作天乐】。这里所讲的音曲有何殊胜之处呢?【诸有情类闻斯妙音。诸恶烦恼悉皆消灭。无量善法渐次增长。速证无上正等菩提。】有这么殊胜的功德。

【极乐世界净佛土中。周遍大地真金合成。】;旧译是【黄金为地】;极乐世界的地是用什么铺成的呢?是用黄金铺成的。也许我们听到是黄金造的,那应该是很硬的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它不是一大块的金,也不是硬邦邦的。经文形容为【其触柔软。香洁光明。】。犹如沙滩上的沙,当我们触摸到它,不会感觉到它很硬。接下来的这句经文也是重复的。

下一段经文:【极乐世界净佛土中。昼夜六时。常雨种种上妙天华。】在佛经里面,「华」字我们现在念作「花」。比如《妙法莲华经》,「莲华」是指「莲花」。极乐世界分昼夜六时,其实是方便我们这个世界的人计算。在佛经里,就把一天分为六时,这也是根据印度人对于时间的计算,即白天三时和晚间三时。中国人的时间计算,1day has 12时; westerner 1 day has 24 hours - 小时, 就如我们现在的一支香就叫做一小时。我们一天总共有二十四个小时,如果以这样来计算,印度人的一时就等于我们的四小时,亦等于中国人的二时。无论如何,这是没有绝对的。依文化背景的不同,时间长短的计算也不同。「雨」这儿指的不是天上下的雨水,而是从天上飘下来的花,所以是「上妙天华」。旧译是【雨天曼陀罗华】;「曼陀罗华」是印度语音译过来的MANDARAVA 。这种花是很特别的,经文形容为:【光泽香洁。细软杂色。虽令见者身心适悦。而不贪着】。同时还能【增长有情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所以从天飘下的花是有这么殊胜的功德。

经文:【彼有情类。昼夜六时。常持供养无量寿佛。】「有情」是指「众生」。至于昼夜六时,因为我们这里有白天,所以称为昼;晚上就称为夜。极乐世界的昼夜是以花开花合来分。最近,我到实兆远(SITIAWAN) 去,参观一位佛友种的龙珠果,这种果实也有人称为越南果。其实这种果树的原产地是南美洲,它是属于仙人掌种类之一,叶子有刺。这种树很特别,它只有晚上才会开花,而且开了几个小时后,又合起来,等第二天又绽放。我一看就联想到极乐世界的昼夜就是以花开花合做计算标准,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接下来,经文:【常持供养无量寿佛】,是叙述极乐世界的众生取从天飘下的妙花来供养无量寿佛。

其实,不仅是供养无量寿佛,旧译中叙述:【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械(ge) 。盛众妙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这里的衣械,指的不是衣服,而是用布做成的袋子。极乐世界的众生用这布做的袋子,把这些妙花拿去供养十方诸佛。这段经文在新译中就没有提到,只是说明:【每晨朝时。持此天华。于一时倾。飞至他方无量世界。供养百千俱胝诸佛。】。「俱胝」原本是印度语KOTI,是指很大的数目。他们用吃一餐饭的时间,就可以飞到他方国土乃至无量的世界去供养无数的佛。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具有这种神通,比我们现代的火箭还要快。火箭如果巡游十方佛土后,再回到我们地球来时,可能一切都老了。但是极乐世界的众生以他们吃饭的时间,就可迅速飞到无量世界去供养诸佛,同时也以很多的妙花供佛。

如果我们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去,那就可以天天早晨的时刻,巡游十方佛土。有时想念娑婆世界的老朋友,还可以飞到娑婆世界去问候他们。只可惜那个时候,你可以看到他们,他们却看不到也听不到你。因此,我们在极乐世界就要加倍的用功,成就八地以上的菩萨,乃至成就佛道,就可以像观世音菩萨倒驾慈航,以愿力回到娑婆世界来探望老朋友。我们在这里打佛七,如果我们很用功精进,而以后往生到极乐世界去,继续深造,毕业之后,再回到这个娑婆世界来。那个坐在你旁边的人,在打佛七期间,整天打瞌睡,诸多的妄想杂念,没有办法到极乐世界去留学。但因为你慈悲,你同情他,你再倒回来度他,所以你说打佛七好不好呢?

下来的经文,玄奘大师译为【还至本处。游天住等。】;旧译里,鸠摩罗什大师译为【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本处」就是指回到极乐世界;「游天住等」就好象乘坐比火箭更快的交通工具,甚至都不需要交通工具,就可巡游十方佛土,供养这么多的佛,再倒回来极乐世界。

这两种译本,其文字、内容大同小异。我们有这个机缘,把这两种翻译做比较,不但会让我们更加容易了解经文的内容,甚至可体会其深广的含意。

好,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明天再继续。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