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从心开始”讲座

-A A +A
报导: 蔡昌卫 摄影: 蔡昌卫

(槟城7日讯)教育应该是没有捷径的,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是用心,只有以真心走入孩子的内在,发现孩子的独特性,并接纳他,教育才可能发生,而影响会是无远弗屈的。

约200名家长及公众出席了檀香寺爱心福利中心举办,马来西亚萨提尔全人发展协会协办的“教育孩子,从心开始”讲座会,讲座会于檀香寺五楼多用途礼堂举行,主讲人来自台湾的知名作家兼亲子教育专家李崇建老师及教育工作者罗志仲老师。

风趣的李崇建一开始就说家长与孩子要有对话沟通,没有对话彼此就没“连接”,孩子被逼另外找出,对外连接,包括沉迷网路。

可是要如何与孩子对话?李崇建提出不少家长在寻求与孩子对话时方式不对,造成孩子拒绝对话。
他劝告家长小心回避一些“地雷区”,比如在孩子有发生问题时不要问“为什么 ?”反之以“什么 时候开始?”“你怎么了?”此类词句取代,引导孩子说出心中事。

他说,家长流于说教、讲道理、指责、给答复,不会对话,开口闭口都是命令,大人在不知孩子发生何事时,都会急于给建议。然而他说,不同于旧日孩子的听话年代,现在已进入加速年代,你跟孩子没连接,他就选择了电脑网络等。

他举例就有孩子提出一些疑问,比如人为什么要上学,人为什么 要活著,老师的方法是问他,发生什么事让你想这个问题?什么 时候开始会有这个问号?
我们大人必需学习好奇对话。不要问:“为什么” ,也不问否定或指向负面的问题。
往往大人在面对孩子提问时却是给予封堵式的答复,“如果孩子一直问大人为什么 ,这是因为大人不会回应造成”;大人给答案是无效的,反之深刻的对话才能带来深刻觉知。

李老师说,若家长以解决问题为沟通目标,那么就很难与孩子沟通。
他建议家长每天至少与孩子作3至5分钟的对话。
他引用美国的研究发现,蓝领家庭相比白领家庭因为忙碌于工作缺乏时间与孩子沟通及互动。
可是对话带来的好处却是孩子大脑作了良好连接,情绪变好,带来觉知。

======================================

罗志仲老师说,在没对话前,可先学会倾听沟通。
他将倾听列为沟通方式的入门,在沟通时关注的是恣态、接着是讯息及规则(界限)的表达,最后在落实对话时其中的次序如:先是探索、接着核对、体验、转化及最终落实。

他说对话是两个人的事,一般大人内在是不允许孩子不跟他对话的,可是他举例大人在沟通时若采取以下其中一种表达方式,比如指责、超理智、讨好及打岔,那么在对话时表达环节的效果就不好。
他说一般家庭忽略倾听,比如我们有多久没好好聆听家中孩子及爱人而不打断他的谈话的,有时候他们只是要人倾听,只要能学会倾听,相信与孩子及丈夫的关系就会变好。

他说每个人都渴望被爱、被接纳及认可,只要我们倾听孩子十分钟,孩子的渴望立刻被接纳,被满足。
他也提到如何制定规则,要孩子守。他说规则最多不超过三个,具体可行、清楚可知以及确实执行,规则是越少越好。

罗老师也针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不愿意好好学习,提到很多孩子行为是大人应对时造成的,比如大人对小孩大声苛责时,孩子内心创伤当下发生。
他就此推荐家长阅读《心灵的伤,身体会记住》、《对话的力量》以及《萨提尔的对话练习》来帮助家长。
另外,罗老师也以心理学专家John Gottman的一项调查提出大人夫妻在沟通问题,他说,研究发现,伴侣会出现的各种问题里,有69巴仙的问题永远无法解决,与其解决没完没了的问题,更重要的,伴侣能否针对这些问题建立对话;如果不能建立对话,冲突就会陷入僵局,最终导致情绪上的脱离。
罗志仲在讲座会上,以趣味方式与家长互动,要求家长分别感受孩子掉钱后的心理感受,从中设身处地感受孩子内心世界。

出席讲座者包括檀香寺爱心福利中心主任戴丽婷及马来西亚萨提尔全人发展协会负责人王欣怡。会上李崇建老师也为购书者亲笔签名。会上也有一名家长接受李崇建老师的挑战,与老师扮演家长与孩子角色。

李崇建为粉丝购书后签名合影。
罗志仲与家长互动。
一名家长接受挑战与李老师扮演家长与孩子的角色。
约200名家长及公众出席 ,反应不俗。
家长们听得入神。
观众向王欣怡询问未来的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