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佛七暨短期出家解答戒子提问(二)

-A A +A

【问 1】:请教师父,弟子每天都有做早课。要念《经》先,还是要念〈忏悔文〉先? 请师父开示,阿弥陀佛。
弟子:瑞琴 合十

【答 1】:学佛要「解行并重」,「解」是明白义理,「行」是修其方法。所以,忏 悔、诵《经》注重在心正意诚,真实的去修持。你可以在作早课之前,先至心念诵 〈忏悔偈〉:「往昔所造诸恶业…」三遍,再诵《经》,再将早课功德回向众生与佛 道。檀香人所谓:“天天发心,日日行善;时时付出,分分把握。”早晚课能持之以 恒,必然功不唐捐,正如古德所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加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问 2】:师父,阿弥陀佛!愿您法体安康。问题:
1.乘愿再来的菩萨,是以什么相来度众生?
2.看到某某高僧大德,我们通常都会说他应该是乘愿而来的。因此,弟子有点疑惑, 高僧大德也是与我们凡夫一样呀!有生老病死。
感恩师父为弟子解答。
弟子 合十。

【答 2】:
1.在汉传佛教的传统中,‘乘愿再来的菩萨’都不会告诉你,他是现‘什么相’来度 众生的。以近代的印光大师为例子,虽然后人指他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但是印光大 师一生都很谦虚低调,韬光养晦,老实念佛,默默修行,广度众生。
2.是的,人生有生老病死,但是古德及大德们是以‘发出离心,修戒定慧’或‘发菩 提心,修菩萨行’来面对人生的生死问题。有一句古语说道:“一样生死两样观。” 虽然大德们一样在面对生老病死的痛苦,可是他们通过实修佛法,道心坚定,更用智 慧去观照身心的真相。当大德们能熄灭妄想‘照见五蕴皆空’时,他们就能够超越生 死,解脱轮回,登上圣者觉悟的彼岸。
同样的道理,我们念佛的人,就是要累积三种出世间的资粮---‘信、愿、行’,将来 要往生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当我们念佛的功夫纯熟,心里的智慧花朵朵展开时, 我们就能‘花开见佛悟无生’而超越生死。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问 3】:大师父上人,弟子求师父上人明示
1. 在《弥陀要解》里,藕益大师云:
1.1)「得生与否纯靠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只凭功夫之深浅。」
1.2)「信愿是慧行,持名是行行。」
2.但我们为什么强调「念佛至一心不乱」,「一日至七日」做为‘定’;然后「心不颠倒」 做为‘慧’。
师父上人请解释「一心不乱」 的意义?

【答 3】:
1. 这两段文句,皆出自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其完整的文句如下: 「‘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 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 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 目足并运也。」 ◎在《阿弥陀经要解讲义》里,清朝的圆瑛法师对《弥陀要解》上述的引文,作了这样的讲解: 「蕅公判此经正宗,不出‘信、愿、行’三科,为千古独唱,深合佛意,无人能及。」
◎在《印光大师文钞》的〈与陈锡周居士书〉,印光大师就提到: 「‘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 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
◎【结语】:我们每天早晚功课,所念诵的《佛说阿弥陀经》里的内容,就是告诉我们‘修念 佛法门是要具足信、愿、行----往生必备的三种资粮’。因此,蕅益大师的这段文句,扼要说 明了「‘信、愿和持名’都是要往生净土者,所不可或缺的三个主要条件。」
1.1)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是何意?
◎唯悟法师在 2009 年的佛七开示《离苦得乐的妙法----持名念佛法门》的书中(p.53),对这 段文句的解释是:「决定我们能不能够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最重要的就是看我们有没 有‘信、愿’;而往生品位的高下,就完全要看我们‘持名念佛’功夫的深浅。….你有没有 ‘信、愿’,就决定你能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往生后,你的品位是属于上上品、还是下下品、 或者是中间的品位,那就看你念佛的功夫了!」
1.2) 蕅益大师先说:「信、愿 为‘慧行’,持名为‘行行’」,此是何意?。 ◎其实,蕅益大师后来又补充了一句:「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 也。 」
◎在《印光大师文钞》的〈与陈锡周居士书〉,就提到这共同的理念,印光大师也是主张: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
◎唯悟法师在 2009 年的佛七开示《离苦得乐的妙法----持名念佛法门》(p.52)中,针对印光 大师这句话,也是强调:「我们修念佛法门,必须要‘以信、愿作为先决条件’,然后‘以持 名念佛为正行’。」
◎ 【结语】:「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即‘信、愿’如同人 的一双眼睛,可作为‘意业的先导’;‘持名念佛’如同人的两条腿,可作为‘身业、口业的 正行’,二者就如同双眼与双腿的的同时运作,‘三业清净’才能达到往生极乐之目的。
2. 《佛说阿弥陀经》中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 二日、.......若七日,一心不乱。是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 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唯悟法师:这是告诉我们,如果平时持名念佛,能够修到「一心不乱」;那么在我们临终的 时候,阿弥陀佛和各大菩萨,就会前来接引我们。由于平时我们已经有「一心不乱」的功夫, 临终时也就不会起‘颠倒心’。这是祖师大德们常常强调的。尤其藕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 中也有提到这一点,就是平时修到「一心不乱」,临终时就「心不颠倒」。
◎唯悟法师在《菩提道次第论讲记》(p.109~110),师父曾经有讲过这样的一段开示: “事实上,如果我们打佛七,就是希望借着这段时间来精进修行,这是所谓‘克期求证’。 克求什么呢?就是求个「一心不乱」。我们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 的事。我们就看看身边或是周围的人,念佛的人很多,但是得以往生的却很少。如果我们能够 好好地去修,具足往生的三资粮,即深信、切愿和妙行,老老实实的念佛,那往生净土当然是 可以做到的。” “现在我们早晚课所念的《佛说阿弥陀经》经文,是鸠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的。在我们汉系 的大藏经里,还有玄奘大师所翻译的《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大家也可以去读一读。 《佛说阿弥陀经》里讲的「一心不乱」,在玄奘大师的译本里,是翻译成「系念不乱」。 《佛说阿弥陀经》里讲的「心不颠倒」,玄奘大师的翻译是「令心不乱」。” 【唯悟法師】:平时,一心不乱 Single minded and without distraction ◎我们凡夫的心,平时充满妄想杂念。一个接一个的念头,不断的生起。就像一只野猴,不停 的从一根树枝跳到另一根,很难有安定下来的时候。一般的人,多数就会受起起伏伏的杂想、 妄念摆布。因此,佛法的修心-----有‘修止’(修定)、‘修观’(修慧)。 ◎佛法的‘修止’(修定)的初步做法,就是要把我们那散乱、不受控制的心,给他一个目标, 好让它安住在那儿。现在,我们修的‘持名念佛’,就是以一句佛号,不管是出声念还是默念; 要念到心中除了这句佛号,没有其他的杂想妄念。这就是所谓念佛念到「一心不乱」。
【唯悟法師】:临终时,心不颠倒_The mind being unified and not chaotic ◎假如我们平时虽然念佛,但是没有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临终时,如果有善知识在身边 提醒,我们也还可以念佛以保持‘正念’,而不起‘颠倒心’。如果佛在这时候来接引,我们 也不至于有何放不下。 ◎然而,一般普通人,往往在临终的关键时刻,无法放下。说实在的,我们放不下的东西太多 了。除了物质方面的,还有亲情等等。好比一些老菩萨,年纪大了,要念佛来为自己的生死作 一番准备,似乎懂得放下了;但是,却偏偏放不下孙子。阿弥陀佛要来接引她的时候,她却想 着孙子,结果也没有办法。 ◎如果能够把放不下孙子的那份执著,同样的对阿弥陀佛放不下,那就好办了。这样一直抓着 阿弥陀佛不放,肯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问4】:顶礼唯悟师父上人:阿弥陀佛!
1.请问:‘一心不乱’是禅定吗?「止观」的‘止’也是禅定吗?
2.请问:真如法师说「念」是心最少单位。「念」的最短时间与最长时间,是几长的时秒;或是每一「念」的时间,是相等/同等的。
慧华 叩首
【答4】:
1.是的,‘一心不乱’即是禅定(修止)。
【唯悟法師】:佛法的‘修心’-----有‘修止’(修定)、‘修观’(修慧)。佛法的‘修止’(修定)的初步做法,就是要把我们那散乱、不受控制的心,给他一个目标,好让它安住在那儿。现在我们修的持名念佛,就是以一句佛号,不管是出声念还是默念;要念到心中除了这句佛号,没有其他的杂想妄念。这就是所谓念佛念到「一心不乱」。

2. 我们要先弄明白「念」的定义。
◎「念」(梵语smṛti 或 smriti;巴利语 sati;英语Mindfulness)是“心所(心之作用)之名,即对所缘之事,明白记忆而不令忘失之精神作用。”
◎在《增壹阿含经》第二卷〈广演品〉说:“「十念」是十种能‘收摄心念’乃至证得涅盘的‘禅修方法’,包括:1.念佛、2.念法、3.念僧、4.念戒、5.念施、6.念天、7.念休息、8.念安般、9.念身、10.念死。所以,修行「十念」能将心摆在引导解脱的善念上,此时没有不好的念头,渐能得定,再因定而发慧。”

◎在‘五根’、‘五力’中有提到:「信、精进、念、定、慧」。
◎从上述图表,可知「念」是中性的,有平衡「精进」与「定」、「信」与「慧」的作用,因此,修「念根」、「念力」是越多越好!
◎由于「念」是「定」、「慧」的基础,我们在修「定」、「慧」之前,就必须先要修「念」。

【问】:有关「念」的时间性有多长?「一念」有多少‘刹那’?
【参考资料1】:《星云说偈》之如何与佛的境界相应https://new.qq.com/omn/20181020/20181020A0C8BB.html

◎《华严经》云:「大海之水可饮尽,刹那心念可数知,虚空可量风可系,无能说尽佛境界。」
【星云大师说】:我们尊重佛的功德、威力、慈悲和般若智能,有如「大海之水可饮尽」,海水之量虽大且多,就算你将海水饮尽,但佛的境界也无法得知。「刹那心念可数知 」,佛教经典中计算时间最短的单位是‘一刹那’,“少壮一弹指,六十三刹那”,其义是说‘年轻人弹指一下,就有六十三个刹那’的时间,可见这‘刹那’是很短很短的时间。我们的心一直在刹那生灭不停,刹那的心念生灭,我们可以数知,但佛的境界却是无法数知的。「虚空可量风可系」,虚空宽大无边,无形无相,就算可以丈量虚空,把风系住,也难以衡量佛的境界。
其实,这些譬喻都是不可能的。大海的水怎可喝尽呢?刹那心念怎可知道呢?虚空的大小怎可测量呢?风又怎么系缚呢?即使这些都可以,也「无能说尽佛境界」。佛的境界仍是说不尽的,因为佛的境界是无限的解脱,无限的慈悲,无限的智能,无限的妙用,无限的发愿,无限的功德!佛界都是无量、无边、无限、无穷、无尽,因此我们崇敬佛陀,信仰佛陀,礼拜佛陀!

【参考资料2】:〈「一弹指含二十瞬,一瞬含二十念,一念含九十刹那,一刹那含九百万生灭」是什么意思?〉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06486968.html

◎何谓‘刹那’?‘刹那’(梵语 Ksana),意译为“须臾”、“念顷”,也就是一个心念起动之间的意思。在佛教里,‘刹那’是最短暂的时间单位,所谓“少壮一弹指,六十三刹那”,可见‘刹那’的短暂。

◎在《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观空品第二〉说:「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 可见「心念」生灭的迅速。

◎《摩诃僧祇律》卷十七说:「‘须臾’者,二十念名‘一瞬顷’,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豫’,二十罗豫名‘一须臾’。」 。

◎在《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六说:「谓百二十剎那成‘一怛剎那’。六十怛剎那成‘一腊缚’,此有七千二百剎那。三十腊缚成‘一牟呼栗多’,此有二百一十六千剎那。三十牟呼栗多成‘一昼夜’,此有少二十不满六十五百千剎那。」

◎《大智度论》卷三十说:「‘一弹指顷’有六十念。」

◎《经》、《论》虽然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总之,‘刹那’表示极为迅速的时间。
◎‘刹那’是依心识生灭计算,认真说来,‘刹那’的真量,除了佛陀之外,没有人能够尽知,因为能知的心念粗细悬殊,所知的时量也就千差万别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师父上人:既然《阿弥陀佛经》里说:「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若一日…… 一心不乱…… 既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问5】:那么,在家弟子为什么要做早晚课,诵很多不同的经?那不是很分心吗?可不可以只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呢?不是有听说鸟禽也可以往生极乐国土吗?它们也不会做早晚课,也得到佛光普照,不是吗?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观空品〉:「是法即生、即住、即滅,即有、即空,剎那、剎那亦如是,法生、法住、法滅。何以故?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乃至色一切法亦如是。」(T8,no.0245,p.826a06 .)
《摩诃僧祇律》卷十七(T22,no.1425, p.360a11)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三十六(T27,no.1545, p.701b02)
《大智度论》卷三十:「问曰:如经说『一弹指顷有六十念』,若一念中能至一方恒河沙等世界,尚不可信,何况十方恒河沙等世界,时少而所到处多?」(T25,no.1509, p. 283c15)
[0283c17] 答曰:经说:「五事不可思议,所谓众生多少,业果报,坐禅人力,诸龙力,诸佛力。于五不可思议中,佛力最不可思议!」菩萨入深禅定,生不可思议神通故,一念中悉到十方诸佛世界。如说四种神通中,唯佛、菩萨有如意疾遍神通。若金翅鸟子,始从[谷-禾+卵]出,从一须弥至一须弥;诸菩萨亦如是,以无生忍力故,破诸烦恼无明[谷-禾+卵],实时一念中作无量身,遍至十方。

弟子:心广 合十

【答5】:
1)【问】:在家弟子为什么要做早晚课,诵很多不同的经?
【答】:在不同的佛教传统中,四众弟子们在做早晚课时,可以各自选择持诵各种不同的经典或修持的法门,这是很普遍的正常现象。这是各人自己的宗教自由和选择,我们必须尊重他人的宗教与修持法门。
2)【问】:那不是很‘分心’吗?
【答】:如果我们自己决定要‘一门深入’,选修《阿弥陀佛经》的‘持名念佛’法门时,如果此时自己还杂修其他法门,那才叫做‘分心’的行为。
3)【问】:可不可以只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呢?
【答】:是的,你可以选择只念‘阿弥陀佛’作为自己的专修法门。在《阿弥陀佛经》中,佛陀就有教导我们要专心持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从一日至七日,念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就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4)【问】:不是有听说鸟禽也可以往生极乐国土吗?它们也不会做早晚课,也得到佛光普照,不是吗?
【答】:是的,依过去的记载,确有鸟、禽、畜生等不会做早晚课,它们只是念佛,也得到佛光普照而往生极乐世界。可是,人与畜生相比较,毕竟还有有很大差别,因为人类的心智有很多可以发展的潜能。因此,佛教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古德也形容‘得人身,比登天还难!’当人类在做早晚功课时,因为人有惭愧心(仁德)、严密思想及记忆力(智德)和坚定意志(勇德),人在当下就可以通过诵经、研究、禅修等方法,来提升自己的人格,逐步趋向佛陀的大悲心、大雄力及大般若智慧去开展自己的心智潜能。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