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次第讲记(二)【04年精进佛七开示】暇满人生、 三士道━学佛的次第

-A A +A

 

唯悟法师讲述
黄韩竣 整理

今年度的佛七,我们将从今天晚上开始一直到最后一天,会讲解《菩提道次第论》,作为整个修学佛法的架构;同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念佛法门」,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想发心修持念佛法门,就必须懂得它的修学次第:如何从一个凡夫身一直往上修而达致圆满成佛。

我们所讲的《菩提道次第论》的内容多数是参考帕绷喀仁波切所开示的《掌中解脱》。这本书是由当地的藏人和西方人把它记录下来的,而后又翻译成中文,这中文译本的翻译工作做得非常的好,它的英文译本是Liberation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这里先向大众说明,书中内容就是说明修学佛法的次第和方法,其实,在《菩提道次第论》里有一套非常好、也相当完整的修学架构。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如果大家能够从开示里得到法益和闻法的喜悦,那么就应该感谢我本身之前所亲近过的善知识们;如果在传授时尤其是在表达方面做得不圆满,则是我个人的修学功夫不足,因此祈请大家多多包涵。

今天的这一堂课,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暇满人生」和「学佛的次第」。学佛次第总的来说,可分为三个阶段或是称之为「三士道」。什么是「三士道」呢?从下士道一直到上士道,也就是发菩提心和修菩萨道。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几天继续和大家探讨,然后在最后一天我们还会再次重新温习持名念佛法门。

生命无限相续
首先,我们要特别强调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大家必须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无限相续的。佛教所提的时间,就是指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是包括了前一个小时,现在这个时候大家正在听开示,未来的一个小时之后,可能我们会跑香;三世也包括了去年、今年、明年、过去世、现在世还有未来世。其实有关过去世和未来世的这种说法,不仅是佛教有这种观念,现在网路上也可以找到一些非佛教徒在这方面所做的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告诉我们有过去和未来世的存在。未来世的这个观念非常重要,一般人都认为这一世死了以后生命就这样结束了。有时候我遇到一些老菩萨,他们会跟我说:「哎呀,人生好苦啊!活得这么老有什么用?」「死了算啦,早死早了。」 对于一个不明了生命是无限相续的人,他会有如此的想法。事实上并不如此,因为生命是无限相续的,死不是一了百了;当我们知道死了也不能了,在那个时候,也许我们对整个生命的看法就完全不同了。现在很多科学家,尤其是唯物主义者甚至儒家对生命的观念都重于一世。如果我们知道有未来世,今生可以影响未来,那么就应该趁着这个时候做一种的反省。这样一说,也许有些老菩萨就会问:「我太老了,是不是已经太迟啦?」其实是不迟的,正因为生命是无限的相续,所以我们更应当快速地做出决定,改变自我,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暇满人生
「暇满人生」是我们所要谈及的另一个重要课题。第一世帕绷喀仁波切的《掌中解脱》一书就是解析宗喀巴大师所造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无论是《掌中解脱》或是《菩提道次第广论》,其中的内容都是出自经典的,就比如现在我们要探讨的「暇满人生」,作者为了解释八有暇和十圆满,引经据典,不敢有一丝毫的造作。

八有暇
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八有暇?八有暇,在龙树菩萨的《亲友书》里告诉我们要远离修法的八种无暇,这样我们才有修法的闲暇。八种无暇又分为四种属人类和四种非人类的无暇。
属非人类的四种无暇:
第一、 地狱;
第二、 饿鬼道;
第三、 畜生道;
第四、长寿天。

我们没有生在地狱,也没有出生在第二和第三的饿鬼道和畜生道里,我们也不生在长寿天。有些人听了会感觉到很奇怪,出生在长寿天不是比出世为人更好吗?没错,如果以福报来说,天是比人来得好;但是如果以修行佛法乃至了生死、证得圆满佛果来说,天就不如人了。天人寿命很长,却没有用处,他们不懂得修行,就相当于我们世间上那些非常富有的人,想要他们来参加打一个佛七,大概没那么容易吧!

属于人类的四种无暇:
第一、 出生于懱戾车(边地)等无佛法的边野地区;
第二、 出生在无佛出世的地方;
第三、 生来心智不明、口齿不清;
第四、心怀邪见。

懱戾车是印度语 「mleccha」的音译,意思就是言语不分明或没有文化的地方;如果我们生在一个没有文化的地方,即使有人跟我们开示佛法,我们也听不懂。在这属于人类的四种无暇中,心怀邪见乃入道最大的障碍,才是真正的可怕,在《亲友书》里这是列为无暇之首,所以要修学佛法,我们就必须建立起正知见。现在这个时代是邪教泛滥的时代,一旦我们信了这些邪教,后果就不堪设想。我们宁可没有宗教也不去信邪教或心怀邪见。我们了解了八无暇,就应该好好做一个省思,我相信在座的诸位,福报都很好,也没有出生在以上的任何一种情况里。

十圆满
十圆满,是分为五自圆满和五他圆满。在《声闻地》中,五自圆满是:
一、 人;
二、 生中;
三、 根具;
四、 业未到;
五、信处。

五自圆满中第一是得生为人,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人生难得」。有句话说:「人生难得 ,佛法难闻,中土难生。」 「中土」有时候也翻译为「中国」,但这里指的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那个中国,而是指「有佛法的地方」,即生于有四众弟子的地方,所以五自圆满的第二即是生在中土。第三则是诸根具足,我们一出世,就具足了诸根,具足诸根是指我们身体的四肢和其他的器官都没有生理缺陷。第四个自圆满是指没犯五无间罪。五无间罪就是杀母、杀父、杀圣人、出佛身血和破和合僧。这些都是极重的罪业;假如犯五无间罪,今生便不能证得阿罗汉果。我们相信这五无间罪很少人会去触犯。第五就是信处,原本是说信毗奈耶,也可理解为相信三藏和菩提道次第的道理。什么是三藏呢?在佛教的经典里有分作「律藏」、「经藏」和「论藏」,这就是佛教的三藏。

十圆满的五他圆满,有以下的五种:
一、 佛降;
二、 说正法;
三、 教住;
四、 随教转;
五、 有他具悲悯。

第一、佛陀降临世间;第二、佛陀说正法。释迦牟尼佛出世于我们这个世间,在大约2600多年前,他曾是个皇太子,后来他出家修道成佛。悉达多太子因过去世久修菩萨道,最终圆满成就,并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而证得佛果。佛陀为我们说了四十多年的法,比起其他宗教的教主,住世的时间也较长,因此,佛教的经典比其他宗教来得丰富。接着第三、佛法住世,即佛法还常住在我们这个世间。第四、随教传,即还有正在修持正法的人的存在。第五、有他悲悯,即指具备施主等顺缘,便於修法。

思惟利大
大家听了以上的十种圆满,再好好的回想一下,可能在座的我们一个都不欠缺,都具足了这十种圆满。如果你已具足了我们所说的八无暇和十圆满,那你所得到的这个人生,就叫作「暇满人生」。这是非常非常稀有难得的,即使是少了其中的一项也算是很稀罕的了,所以我们要思维暇满人生,它的利益太大了。因为有了这个「暇满人生」,我们就能透过修行而得生善道不堕恶趣,再进一步可了生死解脱轮回,而后证得无上的佛果。所以它的利益从得生善道直到解脱轮回乃至证得无上的佛果,也就是我们修学佛法所分作的三个层次。

思惟难得
思惟暇满身的难得可分为三小段:
一、 由因之门思惟暇满人生难得;
二、 由喻之门思惟暇满人生难得;
三、由体性之门思惟暇满人生难得。

(一)由因之门思惟暇满人生难得
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现在所获得的这个暇满人生是具有莫大的利益,且也非容易得来。皆因我们过去种下的福报和愿力,这一世才能得到,所以应当感谢我们的过去世,是我们过去的善业带来今世的暇满人生。那么过了这一世以后,是否再有如此的暇满,这就非常难说了。我们要知道,如果没有具备暇满人生的因,却梦想有暇满人生的果,《掌中解脱》里面说这不啻如春天里播毒种却想在秋天受谷子一般,所以佛教是讲如是因得如是果,今天得暇满的人生,是过去种下暇满人生的因。因此,以后还要得暇满的人生,那现在就必须努力的种下未来暇满人生的因。至於能获得暇满人生的因,则如龙猛所说:「戒乐施受用」及《般若经摄颂》中所说:「戒断多生旁生体,及八无暇常得暇。」

我们必须以净戒为基础,以布施等为助缘,加上不染贪着现世的无垢净愿,方可获得暇满人生。我们自己如果不去修善法,而随贪、嗔、痴、慢烦恼,造诸不善业,将来就会堕恶趣。如果肯去修信心、智慧、出离心、菩提心等善品,纵然年迈也不必灰心;当效法长者「吉祥生」的故事。(参阅《贤愚因缘经》)

(二)由喻之门思惟难得
由喻之门思惟暇满人生难得是说我们可以引用譬喻来思维暇满人生的难得,我们就以「房顶草」来做譬喻,什么是房顶草呢?如果我们住在高楼或是站在高处往下看,有一些较矮的屋子,它的屋顶上会长了一些草,那些草就叫作房顶草,是非常稀罕的。这是比喻我们善趣身多如山谷中繁茂的草,而具足暇满人生者,则如房顶上疏落的几根草,是那么的稀罕。还有第二个譬喻,就是「龟颈的譬喻」。譬如大海中有一头盲龟,每过一百年才从水里探出一次头,而海面上,有一段带有一孔的金牛轭,随风漂流。对这头盲龟来讲,它的头正好套进轭孔的机会几乎是很渺茫的。从这譬喻里,大海喻为轮回处;海龟喻为得人身;眼盲喻为人之无明、烦恼;牛轭孔喻为得遇佛法。这说明获得暇满人生是如此的绝无仅有,好比在生死的茫茫大海之中,盲龟与牛轭相遇的机会,那般微乎其微!

(三)由体性之门来思惟难得
接下来第三,是由体性之门来思惟暇满人生的难得。我们大家要思惟,众生因为造恶的多,行善的少,所以从善趣和恶趣死殁后再去投生,而前往恶趣的极多,投生善趣的就非常少。甚至我们可以反观自己:人,多数都是因为贪、嗔、痴、慢、疑和不正见,促使我们造恶多端。忏悔偈云:「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这就告诉我们,由於贪、嗔、痴推动我们的身、口、意,而造诸恶业,我们所造的业是恶多善少,结果是肯定投身恶趣。在六道之中,如果比起投身善趣,我们投身在恶趣的机会比较高。那么六道之中人趣的数量极少,当然如果我们要看到六道就必须具天眼通。其实天眼通从古往今来就很稀有的了。我们现在在这儿打佛七、听开示,楼下有一些晚晴苑的老菩萨也有「天眼通」,也可以看到我们或是听到师父的开示。哗,是不是觉得他们好厉害喔!还具有天眼通和天耳通。事实并不是如此,是因为我们在五楼和六楼各装配了一架录影机,所以我们天天在五楼念佛,老菩萨们也可以跟着我们一起念。现在我们没有天眼通也没有天耳通,所以在六道众生中我们只能够看见人道和畜生道。就以畜生道为例子,畜生道的动物有的在水里游,有的在陆地上爬,又有的在天空中飞,这些动物都比人类来得多,所以从这里来看,六道中人的数量极少是不难理解的。我们能够受生为人,而又能生在有佛出世的明灯劫中者,为数就更少。因为在许多万个「黑暗劫」之间,才有一个「明灯劫」。而每个「明灯劫」又分为:空、成、住、坏,四劫(共80中劫) ,其中三劫的60劫中,无佛出世;在「住劫」的20中劫,佛也只在寿命迁减的时期出世!
我想应该引用另一个比喻来形容,可能大家比较容易了解,就是比你中马票头奖还难,你要中马票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得头奖更难了!我们这个暇满的人生比中头奖还要难,但是有多少的人会明了这个道理呢?我们应当深深地了解它的可贵和真正难得之处。

三士道━学佛的次第
接下来,我们继续给大家介绍「学佛的次第」。学佛的整个次第,可以将它分作三个层次,或是称之为三士道,即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不共上士道。

三士道的基础或是第一个层次我们称它为共下士道。共下士道的目标就是教我们止恶行善,以便可以投身到三善道。这就好比刚才我们所提及的,学佛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先学做好一个人。换句话说,共下士道即是修学佛法的基础。如果我们之中有谁看过印顺导师的这本《成佛之道》,或是听过,或是自己有去研究,里面所讲的五乘共法就是所谓的下士道,也称为人天乘。我们所修习的共下士道就是皈依三宝,深信业果和守持五戒十善。学佛的次第,就算念佛法门也好都是要以「共下士道」为基础。如果我们连做人都不懂,还怎么谈得上念佛往生,我想没那么简单,而且也没有那么便宜的事,所以共下士道的人天乘基础要是没有了,怎么可能成就呢!没有了基础,就好像在建空中楼阁一样。一个很实际的例子,就比如我们这座大楼,这个殿堂好庄严,那么只建这一层,而下面的几层又何必建!所以,大家想一想,这是可能的事吗?没有了地基,这个殿堂甚至整座大楼建得起来吗?由此可见,学做人或修习共下士道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观念。

进一步地说,今天我们得了暇满的人生,如果只是修得来世能够再投生于善道,这未免太可惜了吧!取得暇满人生,它不仅是能够让我们投生于善道,而且还可以启发出离心,了生脱死。这是我们接着要看的第二个学佛层次,叫做共中士道,启发出离心,解脱生死轮回。今天大家来参加这个短期出家,受持八戒和修习持名念佛法门,试问一问大家,为何你们要来参加?其实在这之前我也看过了你们的参加表格,以及你们写下这个问题的答案,从这些答卷里可以看出,很多人都是属於修习共下士道。无论如何,这都算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值得我们赞叹;但是大家要明白,既然我们能够来打佛七就不再只求下一世能够生天去做天人,我们应该把握机会为自己的生死寻找一个交待,我们的目标是要了脱生死轮回。唯有依循佛陀在初转法轮时,所讲的苦、集、灭、道「四谛法」,其目的是要证得解脱与涅槃。那么这一类的修行人,我们称之为声闻,他们因为听闻佛说法,说此四谛法,而修道证得涅槃。还有另一类也是属于中士道的修行者,他们是修缘起法,体悟十二因缘而了脱生死,这一类型的人称之为辟支佛或缘觉。这在整个修学佛法的层次上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我呀,就念佛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也就是这样的一个目标。无论如何,我们学佛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成就无上佛果或是修习所谓的不共上士道。

上士道就是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呢?菩提心就是以成就佛道为目标,即是上求佛道的心。我们不但要发成佛的心,而且还要下化众生,上求下化即是发菩提心。我们要成就佛道,就是成就无上的佛果。佛果亦称之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印度语翻译过来,其意思是无上的正等正觉。这是佛所觉悟,要成佛必须要修习六波罗蜜和四摄法,或是行菩萨道。在阿罗汉、辟支佛,还有菩萨和佛,四种圣人之中,佛是圣人之圣,果位最高。

在思惟暇满利大和难得之后,对人生会生起信心,要发愿学佛。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依三士道的次第来修行,而且最主要的是修我们这颗心。所以如果我们想获得佛果,就必须依这个次第从「下士道」开始,就比如刚才我们所说,这个庄严的大雄殿不是一座空中的楼阁,它必须要有下面底层和打稳的地基。这些基础也不只是说下士道和中士道而已,还有一些的道前基础也非常的重要。

「共」和「不共」 的解说
提及三士道中的「共」和「不共」的字眼,我们可以引用一种比较容易了解的比喻,让大家更容易明白。比如说有三人,他们共同乘坐一辆车子,可是要到达的目的地却不同。其中第一位选择到怡保去,第二位要到吉隆坡,而第三位则选择到新加坡去。大家同样的都选择要使用南北大道,前往各自的目的地;虽然是走同样的路,但三个人的目标都不同。那么第一个人,因为他只要到怡保,所以到了怡保他就下车。然而,他们三个人从槟城到怡保的一条路,是大家必经的,也就是第二个要去吉隆坡和第三位要去新加坡共同走的一段路。换句话说,那两位要到吉隆坡和新加坡去的朋友也必须经过怡保的路,所以从槟城到怡保的路是「共」,从怡保到吉隆坡的这一条路也是共同的,因为要去新加坡也必须经过吉隆坡,但是从吉隆坡到新加坡去的就只有他一个人,那个就叫做「不共」。这就是三士道里所谓的「共下士道」、「共中士道」和「不共上士道」。

净业三福
关于念佛法门的修法,在《观无量寿经》里就有谈及「净业三福」。「净业三福」里的第一福,也称为「人天福」,就是:一、孝顺父母;二、奉事师长;三、慈心不杀和四、修十善业。这是做人的根本,里面正包含了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论》里所讲的道前基础,以及一部分下士道所修习的十善业。净业三福里的第二福是:一、受持三皈;二、具足众戒和三、不犯威仪。这里面已包含了下士道、中士道以及上士道所共同有的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是看我们以什么动机和什么心态去皈依,有些是属于以下士道为动机和目标的,有的是以中士道,甚至以上士道为目标的, 这个部分我们将会在下来的几天再做比较详细的说明。比如今天早上,戒子们所受的沙弥戒和八关斋戒其实都是属于出世间法,所以我们来打佛七、持戒和念佛的目标要高一点,念佛要能够念到一心不乱,这样就不用再回来这个娑婆世界了,那对我们的生死也有一个很好的交待。

最后,「净业三福」里的第三福是「大乘福」,内容是:一、发菩提心;二、深信因果;三、读诵大乘和四、劝进行者。这里面也包含了《菩提道次第论》里的深信业果,是属于下士道的。但在这里所讲的业果,其范围就很广了,因为我们种下的是发菩提心的因,当然成就的是无上的佛果。以上是我们以观经里的「净业三福」,给大家来做个比较,其实它也是一种修学佛法的次第,只是它没有《菩提道次第论》讲得这么明确和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