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aier on
檀香普门品在线共修 | Than Hsiang's Pu Men Pin Online Gong Xiu( 03/01/2025 )
檀香寺在家僧团成员符月明居士分享「盐喻人生」
2025 年 1 月 3 日(星期五)符月明居士分享「盐喻人生」
符月明居士是檀香寺在家僧团成员,考获国际佛教大学佛学硕士,目前是马来亚大学博士研究生。
你今天吃盐了吗?
盐的形成非常复杂,化学里面是写 NaCl ,也就是 acid 加 base 变成 salt。
盐是摄取了地球的水的循环﹑地质的活动,还有很多的生物,才能够形成的。
盐是我们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不能缺少的调味料。
盐在很多工业以及化学的过程中,都需要用到。
盐有很多种,除了幼盐﹑细盐,还有井盐﹑矿盐﹑树盐。
盐有很多功效作用,在中医的角度里面,盐可以维持我们身体的渗透压,也能够清理我们的胃火﹑止血﹑美容祛痘﹑预防蛀牙﹑以及清污解毒的功能。
除此之外,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能治感冒﹑口腔溃烂﹑喉咙痛﹑红眼症﹑清除眼袋﹑脚痛﹑蚊虫咬伤,也让鸡蛋能更快煮熟。
但是,盐的摄入量也不能够太多,过多会导致三高﹑心血管﹑高血压的问题;可是,如果我们的身体里面缺少盐,也会导致低血压或者脱水,所以我们要合理的控制盐的摄入。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盐喻人生」。
首先跟大家分享《中阿含经》第 11 经里面的〈盐喻经〉。
( 相关经文的英文翻译,请参考网络 https://www.dhammatalks.org/suttas/AN/AN3_101.html
The Salt Crystal,Loṇaphala Sutta ( AN 3:101 ) )
在这部《中阿含经》第 11 经里面,佛陀回答弟子关于业力的形成以及果报。
佛陀除了用盐来做比喻之外,也以夺羊﹑负债去比喻我们的「业力人生」。
以下是《中阿含经》第 11 经〈盐喻经〉的正文。
我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随人所作业,则受其报。如是,不行『梵行』不得尽苦;若作是说:随人所作业,则受其报。如是,修行『梵行』便得尽苦。
所以者何?
若使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谓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寿命甚短。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犹如有人以一两盐投少水中,欲令水咸不可得饮。
于意云何?此一两盐能令少水咸叵饮耶?」
答曰:「如是,世尊。」
「所以者何?盐多水少,是故能令咸不可饮。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谓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寿命甚短。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复次,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谓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寿命极长。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犹如有人以一两盐投恒水中,欲令水咸不可得饮。
于意云何?此一两盐能令恒水咸叵饮耶?」
答曰:「不也,世尊。」
「所以者何?恒水甚多,一两盐少,是故不能令咸叵饮。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谓有一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寿命极长。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现法之报。」
以上是《中阿含经》第 11 经〈盐喻经〉的正文。
接下来,符月明居士解释上述经文的白话: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听到佛陀曾说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游化于舍卫国,住在「给孤独长者」供养的「胜林园」精舍里的时候。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随人所作业,则受其报。如是,不行『梵行』不得尽苦;
那时候,佛陀告诉比丘们,说:「随人所作业,则受其报」,意思就是,随人所作之业如何,就会纳受如何的果报。因此,如果我们不修「梵行」的话,就不得灭尽苦恼,也就是我们的烦恼不能够断灭。
若作是说:随人所作业,则受其报。如是,修行『梵行』便得尽苦。
「若作是说」,意思就是:如此说来的话;
「随人所作业,则受其报」,意思就是:随人所做之业,必会受那个果报。
如是,修行『梵行』便得尽苦。
如果我们去修行「梵行」,便能够尽灭苦恼。
所以者何?
为什么呢?
若使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假如有人作不善的业,那么,他一定会受地狱之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为什么有人做不善业,必定会受到地狱的果报呢?
谓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寿命甚短。
所谓,有一个人,如果他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的话,那么,他的寿命就会非常的短暂。
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这就叫做有人作不善之业,必定会受到地狱的果报。
犹如有人以一两盐投少水中,欲令水咸不可得饮。
就好比有一个人投入一两的盐在很少的水中,想要让这个水变得非常咸而不可以饮用那样,
于意云何?此一两盐能令少水咸叵饮耶?
你们觉得如何?这一两的盐能不能使这么少的水,变得非常咸而不可以饮用呢?
答曰:「如是,世尊。」
弟子就回答说:「是的,佛陀。」
佛陀接着加以说明,
「所以者何?」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盐多水少,是故能令咸不可饮。
那是因为水很少而盐很多,所以水就会变得非常咸而不可以饮用;
如是,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同样的,如果有人作不善业,那么他必定会受地狱的果报。
云何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为什么有人做了不善之业之后,必定会受到地狱的苦果之报呢?
谓有一人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寿命甚短。
所谓有一个人他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那么,他的寿命会非常的短暂。
是谓有人作不善业,必受苦果地狱之报。
这就叫作:作不善业之后,他必会受到地狱之报。
以上是第一段经文的解释。
佛陀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作了「不善业」,而他又「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的话,那么他必受苦果「地狱之报」!这就犹如有人以一两的盐投入少水中,「盐多水少」,令到水很咸而不可饮用。
如果我们做了恶业而又没有修行的话,就好像把一两的盐放入很少很少的水中,那么,那水是非常非常的咸,而不可以饮用。
不过,在第二段经文中,佛陀也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作了「不善业」,但是他「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的话,那么他只要受「现世的果报」,而不必受「地狱之报」!这就犹如有人以一两的盐投入恒河的水中,「水多盐少」,不能令水变咸而不可饮用。
佛陀告诉弟子,如果有人做不善之业,那么他必定会于现在世受到果报。(是在这一世,而不是下一世。)
为什么有人做不善之业,必定会受到苦果或现世的果报呢?
经文中说明,种了「不善」的「因」之后,因为「缘」的影响(修身、修戒、修定、修慧),因此会影响到几时受果报? 果报的程度也不同。
所谓有人修身﹑修戒﹑修心﹑修慧,那么,他的寿命非常的长,这是因为他有修行,他有念佛或者做好的善业等等,然后有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等,那么,他必定会得到长寿,这就叫做有人做不善之业,必定会受到苦果现法之报。
虽然做了恶业,但是因为有修持之力,或者是因为这个人有修行,他也是一样要受果报,然而,他受的果报就是比较轻微了,就不会再堕入地狱,这就好像有一个人,他用一两的盐,投入恒河的水里面,想要让恒河的水变得非常的咸,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你们的意见如何呢?一两的盐,能够让恒河的水变得非常的咸,而不能饮用吗?
弟子们回答:「不也,世尊」(意思是:「不是的,佛陀」)
佛陀就加以解释,「所以者何?」(意思是:「为什么呢?」)
因为恒河的水非常多,而一两的盐非常少,所以不能够令恒河的水变成非常的咸,就好像有人做了不善之业的话,他一定会受到苦果现法之报。
那么,为什么有人做不善的业会受到苦果现法之报呢?
这就好像有一个人,如果他有修行的话,他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他的寿命就会变成很长;如果他做不善业的话,他也是会遭受果报,可是他的果报就会从地狱报改成了现法之报。
大家有看到这两者之间的分别吗?
也就是说,种了不善的「因」,但是因为「缘」(修身﹑修戒﹑修定﹑修慧等善行),因此,果报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缘」在我们所谓的因果关系里面,占了非常大的影响。
就是因为有这个「缘」,就是我们的这个善业,所谓的修身﹑修戒﹑修定﹑修慧,那么,就会影响我们什么时候会受到果报,而且,受到的果报的程度也会有所不同。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过去所造作的因,但也不必为既成的恶果太过担心,如经中言,我们应该把握时间去修身﹑修戒﹑修定﹑修慧,从善业的修习中去改变恶的业,就好像加入更多的水,使到盐分淡化,水就不会那么难喝。虽然也要受报,但所受的果报就比较轻了,就不会再堕入地狱,而是从地狱报改成现世之报。
我在佛学班进行一个活动,就是喝盐水。我以「盐」代表「不善的因」,以「水」代表「善行」,并且做了一些小小的字卡让学生来抽签,看他们抽到的是善因还是善行,那么他的那个咸度就是人生的滋味。这个就是要提醒我们说,当我们做了不善的因,可是因为我们注入了更多的水,所以这个果报的程度是能够减轻的。
所以,这就是佛陀引用的例子来告诉我们业力的形成,以及靠因缘是可以改变或改善的。
以上就是这部经要告诉我们的,就是怎样透过「善行」去改变「不善的因」。
接着,我们来看看《百喻经》(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里面的「愚人食盐喻」。
经文如下: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澹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
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从前,有一个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主人把食物端出来请他享用。那个人吃了之后,觉得食物怎么这么淡,没有味道,于是主人另外帮他加了一点点的盐。当这个人尝到了盐的美味之后,他心里面就想了:这个食物这么美味是因为放了盐,才放了这么一点点的盐,尚且那么美味,如果我再放多一点盐,这个食物岂不是更美味?于是,这个人就单单只是吃那个盐。然而,当他吃完盐之后,他发现自己出现了口颤舌抖的情况。
这个故事在唯悟法师2008年《中道》的「譬喻人生」里面也有提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个人没有智慧,以为菜加了盐就可以变得非常美味,可是他没有想到,放多了盐就会难以入口。他不懂得这个道理,以为越多越好,所以就尝到了苦头。
我们在做事情时也一样,如果过份了就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就好像上面的故事一样,盐放一点点在菜肴中,菜就可以变得美味可口,可是放多了就会难以入口,而且吃太多的盐,反而会有三高或其他对身体健康不好的反效果。
因此,在做任何的事情的时候都不要太过分,就好像食物放盐一样,要恰到好处,食物才会变得可口。
佛教中也有受持「斋」的戒条。因为我们平常吃太多了,所以在「斋戒 」期间,过了中午就不吃了,给我们的肠胃休息,对身体是有一定的好处。可是对于不懂得的人,一心要持戒清净,一开始就半个月完全不吃任何食物,结果弄坏了身体,所以,佛陀告诫我们要走「中道」。
最后,符月明居士强调,不要小看这小小的「盐」,佛陀也可以利用「盐」来告诉我们人生的大道理,也透过这样的比喻,来让我们对于「业」以及」中道」的理解。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浏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ou2f5aFLQ
将佛学讯息传递出去,以接引更多人学佛,继续在学佛道路上精进,听经闻法。
欲知详情,请点击以下连接 Follow us on:
https://linktr.ee/thanhs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