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aier on
檀香普门品在线共修 | Than Hsiang's Pu Men Pin Online Gong Xiu(17/01/2025)
檀香寺真如法师慈悲开示「佛法在生活中的殊胜功用(二)」
2025 年 1 月 17 日(星期五)檀香寺真如法师慈悲开示「佛法在生活中的殊胜功用(二)」
上一次在2024年12月20日的「佛法在生活中的殊胜功用(一)」中,真如法师慈悲分享了傅晴曦居士讲述的《欣赏报恩世界》提到,人有「求不得」的苦,总觉得自己落在高度消费的后头,这种「苦」是自寻的!
此外,人尚有「精神上」的缺憾,「心灵上」的空虚,「自然界」的灾害, 「人际间」的冲突, 「环境上」的困扰等等,这也印证了佛陀讲「四圣谛」的第一圣谛「苦谛」,告诉我们,人身就是苦:人身是一大苦聚,也就是「四圣谛」之「苦谛」。
所以,要解决这「种种难题」,唯有「皈依三宝」,信奉佛法,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佛陀悲悯众生,应病予药,警示人们要认知:人生是「苦、空、无常、无我」的。时空不停在流变,生命有限,「世事无常」,若一昧痴迷,为「冰山朝露」的名位鬥争﹑为「梦幻泡影」的「假有」相残,以致背弃伦常,堕落人格,岂非既可叹而又可怜!
我们的生命很有限,如果我们痴迷的去追求「冰山朝露」的名位鬥争,或者为了梦幻泡影的人生去互相残害,甚至为了私利,背弃了伦常以及应该尽的责任跟义务,我们的人格堕落了,那我们真的是很可叹、很可怜,到最后,我们要面对自己的死亡的时候,真的是没有人可以帮我们。
那么,我们要怎样把佛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呢?
̇要把「佛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必须将「佛法与人生」作深入了解, 引发「信心」,具足「愿力」,而脚踏实地的「行持」,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因为平常我们起的都是烦恼心、妄想心,所以我们要找回真心,来修善念、善行。
在家佛教徒,应修持佛法的内容,除了基本的「五戒」、「十善」(「人天道」的自利利他)外,尚可推展到「六度」及「四摄」(「菩萨道」的自利利他)。
如果要使「佛法」生起「殊胜的作用」 我们又须把「佛法」视作如下「各种角色」来看待:
(一)视「佛法」与人们有「亲际关系」
(二)视「佛法」为人们的「养护条件」
(三)视「佛法」为调剂生活的「自然景观」
(一)视「佛法」与人们有「亲际关系」,有以下 4 点:
1)视「佛法」为「亲长」
2)视「佛法」为「良师」
3)视「佛法」为「益友」
4)视「佛法」为「良医」
今天,真如法师将谈谈「佛法在生活中的殊胜功用」的第二项,也就是:视「佛法」为人们的「养护条件」
(二)视佛法为人们的「养护条件」
1)视佛法为「财宝」
2)视佛法为「资粮」
3)视佛法为「房舍」
4)视佛法为「避风港」
讲到「养护人格」,太虚大师就有一首偈子告诉我们,我们学佛要「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由此可见,人格的养护很重要。
接下来看看4个养护条件,如下:
1)视佛法为「财宝」
「世间的财宝」虽可供人们「物质生活的享受」,但附带的则是「人格的污染」, 「恶业的造因」。
更何况「世财」的拥有,乃「五家所共」(「五家」是指:水淹、火烧、盗抢、子败、官没)。此「五共」之灾将纷至沓来,「世财」不能永久保存!
淹水、火烧、强盗抢劫、败家子、贪官,这些都会或者会毁坏我们世间的财宝,所以,「五家」所共的灾难来的时候,这些世间的财宝都不能够永久的保存。
因此,我们要把「佛法」当作是我们的财宝,也就是佛经所说的「七圣财」:「信、精进、惭愧、持戒、多闻、施舍、定慧」。
七圣财就是:信财、精进财、惭愧财、持戒财、多闻财、施舍财、定慧财。
「七圣财」是我们内心里面要去培养的。
「七圣财」不但可以「滋润身心」、 「增长福慧」,且可为未来世「种下善根」,这种「法财」,得之才是真正的富有。
「七圣财」可以滋润我们的身心、增长我们的福慧,也为我们的未来世种下解脱的善根,所以称为「法财」。如果我们能够拥有七圣财的「法财」,我们才是真正的富有的人。
在《大宝积经》第42卷里面,佛对菩萨开示说:「一切众生不获此故,名『极贫穷』!」
《大宝积经》里面讲很多关于菩萨要累积的财,不但讲「七圣财」,还讲到要行菩萨道的菩萨要怎样累积菩萨的圣财。
那么,我们佛教徒怎可「舍此图他」呢?我们佛教徒怎么可以舍弃「七圣财」而去贪图世间的财呢?
《大宝积经》卷42:「云何圣财?谓『信、戒、闻、惭、愧、舍、慧』,如是等法是谓『圣财』。彼诸众生不获此故,名『极贫穷』。」
《大宝积经》讲的是菩萨的境界。讲了这一段文字后,后面,佛又再提到菩萨的圣财,那又更深一层了。
2)视佛法为「资粮」
行旅必备有「川资」,生活要依赖「食粮」,这是一般世人的起码需要。对学佛者来说,在「修持的行程」上,「资粮」准备越充足,进境必更加快速。
出外旅行要有「川资」,生活上要有「食粮」。
对学佛者来讲,我们要修持佛法,唯悟法师讲《菩提道次第》有讲过「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这些都是道粮。大乘的道次第里面,是用「三十七道品」讲资粮,当然大乘里面也有讲到「六度、四摄」的资粮等等。因此,资粮准备得越充足,佛法上的修行会进步得越快速。
所以,守戒、忏悔、礼佛、诵经、修福、修慧等「道粮」,可以护送我们由此方的「娑婆世界」,转到他方的「极乐世界」,其效用之大,即此可以想见!
我们修念佛法门的资粮是什么呢?
就是持名三要: 「信、愿、行」三资粮,这是大家很熟悉的。
「信、願、行」是修行淨土法門的三大资粮。
对发愿往生西方净土的人来讲,「信、愿、行」三者,缺一不可。
在彻悟禅师的语录里面有讲到:「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发菩提心就是一个资粮,然后,以「信﹑愿﹑行」来修念佛法门,也是一个资粮。
所以,这个就是念佛法门的资粮。
藕益大师云: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是「深信、切愿、力行」为要耳。
印光大师云: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
3)视佛法为「房舍」
我们的「色身」,要有「房舍」来作为栖身之所,才可以遮风避雨,所以,「居者有其屋」,是人们「住」的问题,获得解决。
但屋宇可以「容身」却不能「安心」,因为人的「欲望无穷」— 身处高楼,欲如豁谷,越陷越深,永无底止!
所以,什么可以安我们的心呢?
只有佛法能够安我们的心。
只有懂得「佛法」,安住在「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之中,才真正找到「(安心)立命」的老家!
「四念处」就是: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如果我们能够修「四念处」,我们就找到安心立命的家。
刚才我们讲念佛法门,也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家。
4)视佛法为「避风港」
人生「多苦又多难」,过了「天灾」,又来「人祸」,生命的颠危,好像在汪洋大海中漂浮的小船。平时,心中若没有一点光明,没有一线希望,到了无力撑持的地步,也就无法生存下去!
所以,「佛法」能够使我们点亮我们的灯,能够「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引导我们走向光明的佛道。
如果能把握佛法中「坚忍勇猛」的教诫,则能「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且能以「正常的心态」来应付「无常的事物」,则可渡过险境,获得重生!
可见,佛法正是人们生命的「避风港」—(避风港就是供船只躲避大风浪的港湾)。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浏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3eeOwae8dk
将佛学讯息传递出去,以接引更多人学佛,继续在学佛道路上精进,听经闻法。
欲知详情,请点击以下连接 Follow us on:
https://linktr.ee/thanhs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