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aier on

檀香普门品在线共修 | Than Hsiang's Pu Men Pin Online Gong Xiu(06/06/2025)
檀香寺真醍法师慈悲开示「战胜自己」
2025年6月6日(星期五)真醍法师慈悲开示「战胜自己」
真醍法师是檀香寺常住法师,目前在泰国国际佛教大学服务 。
今晚的的主题是「战胜自己」。
一般来说,战胜是通过竞争与战斗,成为胜利者;
但是,站在佛教的立场,战胜不是战胜他人,而是打败自己,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圣严法师在《智慧100》里面引用《法句经》卷上〈述千品〉:「千千为敌,一夫胜之,未若自胜,为战中上」,这个偈子是说,若以一个人的力量去战胜成千上万的敌人,当然是够勇猛的战将了;但是,还不如战胜自己的烦恼心来得有价值。
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不是去战胜成千上万的人,而是要能够战胜自己的烦恼心。
其实,自己的心念,往往不受自己的指挥,那才是最顽强的敌人。
可见能够战胜自己的心,才是最懂得战争的上等战将。
《法句经﹒千品》:「彼于战场上,虽胜百万人,未若克己者,战士之最上!」
即使在战场上我们能够打败很多人,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办法克己﹑战胜自己的话,这不意味着我们是最上的战将。
那么,到底我们要战胜的是什么呢?
真醍法师提到以下三点:
(一) 妄想执着。
(二) 勤修戒定慧。
(三) 修心为本
(一)妄想执着:
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的时候,佛陀说道:「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由此可见,我们要战胜的,就是我们的妄想心﹑执着心。我们的妄心太多了,不要的﹑不需要的,我们也想要。
我们执着什么?
我们执着自己的身体﹑假我,还有世间的享受,这些都会让我们在生死的苦海里边一直流转。
除此之外,还有 6根本烦恼,也是我们必须要去战胜的,那就是「贪、嗔、痴、慢、疑、不正见」。
贪心:我们什么都要,贪心让我们很痛苦;
嗔心:一点小事就发脾气,自己痛苦;
痴心:因为看不清楚事情的真相,所以愚痴。愚痴的结果,也是会起烦恼;
慢心:让我们招来不必要的烦恼;
疑心:疑心疑鬼,也是很大的问题。
不正见:或邪见,就是对因果﹑缘起没有正确的观念。
以上是 6 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不正见」,是我们必须要去战胜的。
另外一点就是我们的心念。
我们看起来很健康,但是心病很多,我们的心生病了!
我们必须要学佛,来对治自己的心病。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佛所说的一切法,为的就是要治疗我们的心病。
佛如大医王,法如药品,僧众就如医护人员。
佛法就是要来治我们种种的心病,这些心病是由我们的心念所产生的。
如何战胜自己呢?
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要战胜的就是:妄想执着,贪、嗔、痴、慢、疑、不正见,还有我们的心念。
我们要怎样去战胜它呢?
首先,我们必须真实地去面对自己的优点﹑缺点,要知道自己的本来的面目是什么?
为什么知道优点﹑缺点这么重要呢?
如果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优点,我们就可以去帮助更多的人,不只可以帮助自己,也可以去帮助更多的人;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知道我们的缺点,我们就必须要学习去改正它,修行﹑检讨自己,所以要认清自己的本来的面目。
我们另外一个本来面目是什么?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这是我们最大的优点。
我们知道我们有佛性,只要好好去修行,有一天能够成就佛道。
认清了自己之后,我们就要守好本分,那就不会去招惹不必要的问题。
佛陀在未成佛之前,魔王派来诱惑佛陀的魔女,其实这些只是外在的表相,更多的是意味着佛陀战胜了自己的心魔。
心魔是我们最主要要战胜的。
心魔就是心病,必须要有心药来医,不能够靠外面的东西来解决的。
(二)勤修戒定慧:
戒定慧是三无漏学,《七佛通戒偈》告诉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恶莫作」讲的是什么?
消极的一方面来说,就是一切不善的、恶的,做了之后会带来恶因的、恶果的,我们就不要去做;
积极的一方面来说,我们必须要众善奉行,一切善的,我们要去做,这个就是有关系到五戒十善,尤其是谈到身跟口业方面,除了身跟口业方面。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自净其意,这个意代表的是我们的心念,我们要清静自己的心念。
「是诸佛教」,以前的七佛都用这个偈语来教导一切弟子、众生。这个主要是在戒的方面。
《法句经》卷上〈诫慎品〉告诉我们:「以戒降心,守意正定;内学止观,无忘正智。」
圣严法师在《智慧100》解释这 4 句话讲的是:道德的生活、精神的安定、智慧的修养,也就是戒、定、 慧的三无漏学。
道德的生活:谈的就是五戒。
五戒是:不偷盗,不杀生,不饮酒,不邪淫、不妄语,是属于道德的方面。
「守意正定」是属于精神的安定,因为「意」代表的是心,也就是精神方面;
「以戒降心」是以道德纲领,轨范身口两类的行为;
「守意正定」是以「止观」的方法,达成定心安心的工夫。
「无忘正智」是以正知、正见、正念、正思的修养,达成开发正慧的目的。
用此戒、定、慧的三种功能来对治人的贪、瞋、痴等根本烦恼。
「止」是心念止於一境;「观」是观照心念的动静状态。在同一个焦点上不断地反覆地「止」与「观」,便能定心安心。换言之,妄念不起叫作「止」,念念分明叫作「观」;心无邪思即是「正念」。以「正念」修「止观」,便得「正定」。由「正定」能产生「正智」。
(三)修心为本
我们要战胜的就是自己的心念。
《华严经》:「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我们要好好照顾的是这一颗心,让这一颗心时常生善念,所以,我们必须时常「内省外修」,时常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反省自己、检讨自己,勿心外求法。(因为佛教是心法,谈的是修心为本。)
如果能够时常内省外修的话,我们必定能够提高自己的觉照的能力。我们学佛必须要有觉照的能力,如果没有觉照的能力,我们就没有办法有智慧地去面对逆境。
《法句经﹒双品》: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或语或行业,是则苦随彼,如轮随兽足。」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清净意,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彼,如影不离形。」
战胜自己的重要性:
(一)身心自在,心清安详
(二)脱离生死苦海,走向解脱
(三)发菩提心,自利利他
伯圆长老毕生教诲:心清安祥 · 非凡莫染
(请参考《慈悲》杂志,网址:https://cibei.org.my/postwise040 )
唯悟法师:修「心」也就是修「定」与「止」,而一旦达到心定境界,那就可从观心启发到般若智慧,以致除垢去妄、自净其意。佛法大义:「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也就是修心,修止修观,修自净其意,以致心定得自在,得安祥,那就是伯圆师父所说的‘心清安祥’!
总结来说,战胜自己,知易行难!但不代表无法实践,佛陀就是最好的楷模!
我们要战胜自己的妄想执着、贪、嗔、痴、慢、疑、不正见及心念。
战胜自己的方法:
(一)真实面对自己的优缺点
(二)勤修戒定慧
(三)修心为本
战胜自己的重要性:
(一)身心自在,心清安详
(二)脱离生死苦海,走向解脱
(三)发菩提心,自利利他
真醍法师与大家共勉: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最后,真醍法师勉励大家:依教奉行!学佛所学,行佛所行!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浏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VS6AJu9KyI
将佛学讯息传递出去,以接引更多人学佛,继续在学佛道路上精进,听经闻法。
欲知详情,请点击以下连接 Follow us on:
https://linktr.ee/thanhs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