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mitted by aier on

檀香普门品在线共修 | Than Hsiang's Pu Men Pin Online Gong Xiu(20/06/2025)
檀香寺真醍法师慈悲开示「知不如行」
2025年6月20日(星期五)真醍法师慈悲开示「知不如行」
真醍法师是檀香寺常住法师,目前在泰国国际佛教大学服务 。
今晚的主题是「知不如行」。
我们先反思一下,我们是否时常都会说:“知道了,怎么这么罗嗦?”﹑“哎哟,知道了,别再说,烦死人了!”
试想想,我们是否也曾经使用以上的怨言与口气对关心我们的人说此话呢?
扪心自问,其实,我们知道的事情还挺多的,但我们曾经认真的把它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吗?例如:我们知道孝顺父母是为人子女的责任与义务,请问我们对家中的两位老菩萨行孝道了吗?空闲之际,有多陪伴他们吗?我们知道师长很用心的教导与栽培我们,请问我们有常把他们的叮咛铭记于心吗?
扪心自问,当知道他人面对挫折不容易之际,我们是否愿意伸出援手,助他人一臂之力呢?我们知道生命的延续少不了一切众生的奉献,请问我们学会感恩﹑报恩了吗?我们知道人生无常,生命在呼吸间,请问我们放下执着,认真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了吗?
扪心自问,我们知道忠言逆耳,请问我们愿意洗耳恭听吗?我们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肯老老实实的努力奋斗吗?我们知道佛法能够让我们导向解脱,成就佛道,我们肯依教奉行吗?
我们再反思:
请问,知道就等于明白、理解了吗?
知而不行,能够让我们成功吗?
知而不行,能够让我们自利利他吗?
知而不行,能够让我们少烦恼,快乐吗?
知而不行,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品质改善吗?
知而不行,能够让我们的生命化为慧命吗?
《法句经》卷上〈述千品〉:「虽多诵经,不解何益; 解一法句,行可得道。」
这个偈子提醒我们,诵经不如解义;了解经义,又不如踏实地奉行;实践经义,那怕只有一句,就可以得道。
此偈训勉我们不要贪多诵经功德,而要明了经义,才有实益。诵经不在卷数多寡,而在如法实践。
「虽多诵经,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这个偈子是告诉我们经可以多诵,但亦务须了解其义理。即使经典不易全部了解,但多诵之后若有人指点一下,整部经就可能豁然贯通,这仅算是解悟,仍须如法修行,使得理论与生活相契相印,体会更深一层,才是证悟「得道」。
《六祖坛经》中有一位法达和尚,曾诵三千部《法华经》,自认功德很大,来礼六祖,头不至地。六祖见其高慢,便告诉他:「纵然诵经万部,解其经义,亦不为胜。」
诵经而解经义固然重要,但了解经义而照着去体验,则最为重要。佛经不仅是让我们诵的,更是让我们用的。
「知」与「行」是什么关系呢?
「知」是知识﹑学问;
「行」是实践﹑修行。
知(理论)与行(实践)要平衡,所以要「知行合一」﹑解行并重。
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过周利槃特的故事。
周利槃特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的哥哥比较聪明)。
他的哥哥带着他一起到佛陀那边去修行。结果,因为他时常忘记所学的偈句,他的哥哥觉得周利槃特不适合修行,于是赶他回家。
周利槃特很伤心地哭了起来。
这时,佛陀经过,看到他在哭,就告诉周利槃特说:没关系,你到我这儿来。佛陀安排阿难尊者教导周利槃特,但是还是无法让他开智慧。
于是,佛陀亲自教导周利槃特在每天扫地的时候重复念「扫尘除垢」就可以了。
周利槃特一边扫地一边念「扫尘除垢」﹑「扫尘除垢」………..
久而久之,有一天,周利槃特终于领悟到「扫尘除垢」的真义,不只是要扫除外在环境的尘垢,更重要的是,要扫除内心的「贪﹑嗔﹑痴」三毒,开发智慧。
以上周利槃特的故事启示我们:「知不如行」!若能够老实修行,最终必定得道!
因此,「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知道要行动,但是如果不知、没有学问、没有听闻佛法的话,我们又如何行、如何去行动、实践呢?即使我们实践的话,是走在「正道」上吗?
如果学佛了之后、有了学问之后,知后而不行,又有何益处呢?例如我们知道「助人为快乐之本」,但是,看到别人有需要我们帮忙的时候,我们袖手旁观,没有去行,请问有什么益处呢?知道了又怎样?又例如今天大家听了很多佛法,诵了很多部经典,但是没有闻、思、修的话,那请问对我们的生命有什么帮助呢?所以,「知」不如「行」,知道了之后,更重要的是要「行」,强调实践与修行的重要性。
最后,真醍法师勉励大家,「知」和「行」两者并重,不可倾偏!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浏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TUfb7rXBro
将佛学讯息传递出去,以接引更多人学佛,继续在学佛道路上精进,听经闻法。
欲知详情,请点击以下连接 Follow us on:
https://linktr.ee/thanhs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