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日共修会

-A A +A
FoSan1.jpg
止静念佛
文才

“念佛”法门,本有多种,如,实相念佛、观相念佛、念佛功德(观想念佛)、持名念佛等。此外还分为,摄心念佛、数息念佛、参究念佛、看话念佛、释迦念佛、观音念佛、药师念佛、弥勒念佛和弥陀念佛种种法门。

而念佛真义,在由口念佛而进入心念佛,念念不忘,亦即此“念”是佛,进而到见“法”即见佛。

念佛法门虽多样,但目前汉系佛教普遍广传的是持名念佛,并以念阿弥陀佛为主,不过,也有不少念观音、地藏菩萨等。但一般提到“念佛”,就会让人联想到“阿弥陀佛”。

八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檀香寺主办念佛三日共修会,此共修会就是执持阿弥陀佛圣号为修持下手处,让参加者有个实修的因缘和净化心灵之处。

八月十八日星期六中午十二时始,许多同修陆续进入檀香寺报到;三点正,真信法师在五楼多元化礼堂向大家讲解佛三规则,好让共修者得以安心办道。所以法师说: “按照时间表和礼仪行事是为了不干扰他人。如,睡觉时间洗澡,会妨碍别人睡眠;环境保持干净整齐,能使人心情舒服,有助修行。”。

法师又提到学佛礼仪的重要。佛、菩萨之所以庄严,其中原因是与“礼仪”有关。

佛陀曾在苦行林修行六年,最后放弃那种无意义的生活,当时陪他的随从,觉得释尊退失道心,于是不再跟随;当佛陀开悟后,回到苦行林欲度他们时,开始一见佛陀,原想避开,可是当佛来到面前,见到他的庄严时,却不由自主的向释尊顶礼和听闻法义,并成为佛教的最早僧团(五比丘)。可见礼仪的重要性。礼仪与禁语的另一个意义是让人提起正念和摄心。

下午五点,众同修到五观堂药石,开始前,法师教导大家用饭规矩和方法,好让大众时时把住正念、培养慈悲与惭愧心。用餐前要食存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已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是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等来作为平时的自我检讨。

再进食前,法师教导大家要学菩萨行,发大愿。即第一口饭,“愿断一切恶”;第二口,“愿修一切善”;第三口,“誓度一切众生”。

傍晚七时真禅法师为大众讲解学佛行仪。法师说,万丈高楼从地起,学佛修行也不例外,须由学佛行仪入手,将地基打好,以更上一层楼。另外,行仪又可增强正念,以助向上提升的力量;从中也能展现出修行品格。

行仪分成两方面,一是心仪,二是身仪。心仪:是要对自己有惭愧心,对他人要慈悲并能尊上谦下。此外,还要设法消融自我,破“我执”。法师也说,我执为修学佛法的障碍。

修行,应从内心下功夫,但身的律仪对心的律仪也有极大的帮助,也就是通过身的举止,来净化心灵。例如礼佛,它能培养恭敬心和谦卑心,而一切善法皆从恭敬中求。有鉴于此,身仪颇为重要。

身仪有分三方面,即敬佛、敬法、敬僧三种。敬佛,是说进入佛殿时应注意事项及要做什么,见到佛像时要懂得自我反省:“佛出世时我沉沦,佛入灭后我出生”等想法来鞭策自已精进,同时向佛学习。

法师除了说教,也教导大家如何礼佛和问讯。在礼佛时,第一拜要求“忏悔”(可念忏悔偈),第二要“发愿”(四弘誓愿/愿消三障诸烦恼 ….. ),第三是“回向佛道”。

敬法方面,他说应以恭敬心持经书;诵经时也要双手捧课诵本并虔诚念诵。

讲到敬僧的“僧”,指的是出家组织。“僧”,本来就具有和合大众的意思,所以礼敬僧,即是礼敬整体出家僧团。法师称,出家人有五种功德,值得我们恭敬。一、发心离俗,二、毁坏形好,三、永割亲爱,四、委弃躯命,五、志求大乘。因此,佛弟子,除了敬佛、法外,还应敬僧的原因。

佛已不在世,法的弘扬,就落在僧伽肩上,可说他们是代佛化教,因此我们须珍惜。

敬僧的方法有:一、顶礼法师(法师如在走路、静坐、诵经、禅行、上厕、卧眠等不顶礼),二、对出家人的称呼,应称某某师父,较为恭敬。向僧侣请示法号,要问 “法师上下尊称?”,或“师父法号尊称?”。三、与出家人交谈,要有恭敬心和求法的心熊,及不以人我是非为谈论题材。

除了以上所讲的律仪,学佛者尚须懂的是“ 四威仪”,它是: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四种来收摄身心,保持正念。

最后,真禅法师教大家如何穿海清并请真觉法师与真量法师上台示笵,使同修们明了穿海清的真实含义和更具威仪。

晚上八时四十五分,洒净仪式,接着唯悟法师开示。

四天三夜的念佛三日共修会,活动包括,做早课、清洁工作、受八关斋戒、念佛、绕佛、止静和闻法等。

每位参加者,生活都过得充实,心灵获得法的滋润与净化。八月二十一日下午三时,大家带着法喜的心情踏上归途。

FoSan5.jpg
唯悟法师开示
FoSan4.jpg
大众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