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一日共修开示

-A A +A
唯悟法师讲, 文才笔录

这是三月一日上午九时唯悟法师对檀香全体职员的开示,地点在大悲殿。以下是法师开示内容:

在南传佛教有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是泰国的公共假期,这节日即是 Maghapuja 。 Maghapuja 节通常在阳历二月初一,今年刚好落在农历的年除夕这一天。在南传佛教(尤其泰国)这节日也是纪念僧众的,所以也称为“僧日”。

传说释迦牟尼佛度了 1250 位出家弟子,其中,有一千人已听闻佛说法,并证得阿罗汉果,最后的二百五十人,是佛度目健连与舍利佛尊者时,跟随二位尊者的众弟子。

目健连与舍利佛尊者加入僧团后,成为释尊的二大弟子。所以在南传、藏传和中国的一些佛寺,可以看到佛陀旁边的二大弟子,即是舍利佛和目健连尊者。目健连尊者是神通第一;舍利佛为智慧第一。

你们可能觉得奇怪,我们大雄殿的佛陀像两旁,一个是老老的迦叶尊者和另一个年轻英俊的阿难尊者,这是与中国禅宗传承的说法有关。即佛在灵鹫山传法给迦叶尊者;然后再由迦叶传给阿难尊者(故释尊像两旁有迦叶与阿难尊者像);之后再代代相传至菩提达摩祖师;祖师与中国有缘,于是到中国后再相传。

但佛陀最重要弟子是目健连和舍利佛二大尊者。他俩本是外道,并有自己的弟子,总共 250 人。目健连和舍利佛尊者皈依佛后,他们的弟子也随后出家,加入佛陀僧团,因此,僧团人数增至 1250 人,并全部证得阿罗汉果。

有一天,这 1250 多位比丘不约而同的去顶礼佛陀,当时佛就为他们说法。所说的法,在巴利文叫作 Ovaada-paa.timokkha Gaathaa 。

Gaathaa 是偈,偈是四句为一颂的,如,“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这就是偈, Gaathaa 。

当时佛开示是讲偈颂,是说佛法大义,说法后才交待弟子去不同地方将佛法弘扬。

你们大概听过中国古代白居易的故事,白居易学问非常好,对佛法也很有兴趣。有一次,他碰上 鸟巢禅师,他想问法的机缘到了,于是向禅师请示佛法。他问禅师:“什么是佛法大义?”;禅师对他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只说了这两句,其实下面还有两句的,但禅师觉得跟他讲了二句已够,不需要向他多说。

白居易是个很聪明的人,听了当然抗议,觉得禅师小看他,所以他就说:“唉!怎么这是佛法大义呢,那里可能?三岁小孩都听得懂,你以为我是三岁小孩吗?”他意思是这么说。禅师就是等他这句话,然后加上一句:“是呀!三岁小孩都听得懂,但八十岁老翁却未必做到。”。

因此说,佛法大义就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佛对 1250 多位的弟子所讲的,其实是三句,那未讲的一句,是大家很熟悉的。

这偈颂的巴利文是: Ovaada-paa.timokkha Gaathaa

Khantii parama.m tapo tiitikkhaa

Nibbaana.m parama.m vadanti buddhaa,

Na hi pabbajito paruupaghaatii

Sama.no hoti para.m vihe.thayanto

Sabba-paapassa akara.na.m,

Kusalassuupasampadaa,

Sacitta-pariyodapana.m:

Eta.m buddhaana-saasana.m.

Anuupavaado anuupaghaato

Paa.timokkhe ca sa.mvaro

Matta??utaa ca bhattasmi.m

Panta?ca sayan'aasana.m.

Adhicitte ca aayogo:

Eta.m buddhaana-saasananti.

英文是:

Patient forbearance is the foremost austerity.

Liberation is foremost: that's what the Buddhas say.

He is no monk who injures another;

nor a contemplative, he who mistreats another.

The non-doing of any evil,

The performance of what's skillful,

The cleansing of one's own mind:

This is the Buddhas' teaching.

Not disparaging, not injuring,

Restraint in line with the monastic code,

Moderation in food,

Dwelling in seclusion,

Commitment to the heightened mind:

This is the Buddhas' teaching.

中文即“诸恶莫做,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听过吗?这首偈是佛对 1250 位比丘讲的。

今年很特别, Maghapuja 节刚好碰上了农历新年。这节日有时候是二月初一,或一月的最后一天,因去年有润月,所以今年碰上春节。

师父在上星期讲了《莫明其妙》后,对大家有四个期望。这四个期望就是,第一,提升宗教情操。我们学佛者,不能只停留在拜拜的信仰层次上。

记得以前老人家说:“有拜有保佑,没拜没保庇(保佑)!”。所以很多人来大悲殿跟菩萨祈求:“菩萨啊!给我孩子考九个 A ;让我丈夫生意好。”,这种信仰当然好过没有信仰,无信仰者不会有“举头三尺有神明”(畏惧因果),而什么坏事都敢做。但是只有这信仰还不够,还要提升宗教情操。

以后要与菩萨祈求时,不要只求自己的利益,要想到利益众生的志愿。能做到这点,就是“有愿无求”了!但是如碰上什么不能解决的事情时候(比如你跟丈夫吵架,吵到要离婚时),可来找菩萨诉苦。菩萨帮不帮你呢?菩萨一定帮!如果你丈夫也为了吵架来找菩萨,那菩萨帮不帮他呢?你心里可能会想:“菩萨不可帮他,一定要帮我!”。观音是位菩萨,你先生为吵架而来见他,他一定帮,同时也帮你,这样,问题就能解决了。

当我们能力有限时,可以求菩萨,但不要只停留在求,应向菩萨学习。菩萨做什么呢?帮助众生。我们要学她的愿。菩萨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要与菩萨相应的话,就要学菩萨帮助别人的精神。

刚讲了第一,提升宗教情操,第二是什么呢?要持守五戒十善。这五戒十善是什么呢?五戒,是“诸恶莫作”。诸恶莫作即,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但如只做这些那还不够,还要多修十善,即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两舌,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贪婪,九、不嗔恚,十、不邪见。最后的三个关系到心。

汉文系佛教,有将后三个译为不贪、不嗔、不痴。其实我们凡夫是做不到的,如果做得到,最少已是阿罗汉了。所以十善法,没那么高的要求。不贪婪与不贪有什么差别呢?不贪婪,是不要过分的贪,不贪得无厌。嗔恚,不是说脾气坏,而是碰到什么不如意的时候,有报复、害人等心,这很危险。不痴,不是不痴,而是不要有邪见。

我自从传十善戒后,我有叫真如师和文才作白业黑业表,等于如了凡四训的功过表。功过表,主要以儒家思想来做(何事为“功”,何事为“过”);功、过,在佛教里就称为善恶业,或白业黑业。

其实十善戒里的精神不是在消极方面的“不做”(止持),而是积极的一面“应做”(作持),如不杀生,不仅不杀,而且还护生。关于这方面,今天因时间有限,所以留到以后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