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小站

-A A +A

晚晴期待

 

文/朱茂平


         近来,我常在檀香大楼二楼电梯口处,见到一位晚晴苑的老婆婆挨着窗口向下张望。老婆婆的个子矮小,她的背影给了我一种迷茫的感觉。

         窗口、拐杖与她那苍苍的白发拼凑成一副以期待和无奈为色素的画面。

         开始时,我无意去接触她,匆匆的脚步掩盖了内心的好奇。将近一个月后,老婆婆依然依着窗栏,默默地张望。於是,就在一个冷漠的午后,我挑拨了冷漠的内心,叫自己去看看老婆婆的所望。

在夜露里点燃一颗星

文/何乃健

很欣赏宋泽莱在「禅与文学体验」出版前言中睿思沛然的一句话:
「文学与禅都是人间挣扎。」

我一直觉得,我们通过各种因缘和合而形成的生命个体,其实就是从炽燃的烘炉里抽取出来的金属片;而我们在人间挣扎求存的连串悲苦岁月,就是硬锤挥落铁砧上的金属片那阵阵重覆不辍的敲打。人间辛酸苦辣常常在一些敏感的心灵中激荡起澎湃的波涛;而充满了悲欢离合的生活也形成了文学创作永不枯竭的灵感泉源。

2003年檀香幼儿园生活营

 

文/朱吉芝

       “走向自己,走向成长” 檀香幼儿园生活营让小朋友在知识方面充实,也训练自己如何有纪律的生活。

        此项为期两天一夜的生活营,节目丰富,不让小朋友感觉到纳闷,反而使他们感到兴趣洋溢地参与各项节目。

两天一夜

 

文/王丽丽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檀香幼儿园生活营。间中的每一项活动都让我感到无限的欢乐。

       拜访晚晴苑时,小朋友和老菩萨互相拥抱。我想这一幕,一定会给小朋友留下美丽的回忆。

有愿在国际佛教大学

 

文/林月枝

       大家所期盼的国际佛教大学终於已看到它的初步成果了。

        这是后学第一次到来这里,非常感恩师父及一切的因缘促使后学有机缘到国际佛教大学一游。

        当步进国际佛教大学时,看到一栋栋的建筑物将要落成,心里生起无限的欢喜。后学心里在想着,若是时光能够倒流的话,后学一定会是第一个申请进入这所佛教大学就读。但,这是不可能的事了,自己唯有发愿,愿来世有缘就读佛教大学。虽然今生没有这机缘,但愿一些青年学佛者能够好好把握这个难得的机缘,好好利用这一所佛教大学;等到学有所成时,能够饶益众生。

给父亲的一封信

 

文/无名


         还有一个星期就是父亲节了。渡过了很多个没有父亲的父亲节后,对这节日有点陌生,甚至还会遗忘。学生提醒我并要求在今天的作文节给他们时间写信或做卡片给爸爸。他们用警告的口吻告诉我:“老师,你不能偏心啊!母亲节时你教我们写信给妈妈。现在父亲节快到了,你也要让我们写信给爸爸。” 我又怎能说不呢?接下来他们又有另一项要求。“老师,你也写一封信给父亲吧!” “可是,我要寄去哪儿?” 单纯的孩子说:“写好了,就把信烧掉,当作您的爸爸收到了,这样可以吗?” 呵!呵!这样也行。结果,我就写了这封信。。。

给收不到这封信的父亲:

沉默

 

文/丽真

我很生气
我很受伤
她的一举一动都在针对我
她 真的可恶透了
笑里藏刀
假装善意
我受够了!
我受够了!
x x x x x
我慈悲的看着他
一心一意在想可以怎样开导他
如何协助他
我满怀欢喜的想与他分享
我的经验
我的成长
望望他 没有态度的反应
我也悠然荡游在我的沉默中
x x x x x
我已经忍不住了
我需要告诉她
我多生气
我需要告诉她
我多受伤
我受够了!
我受够了!
x x x x x
在沉默中,
他在冷战。
在沉默中,
她在悠然独处。
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
在沉默中展开… …
沉默包容了冷战与悠然
回到沉默中
冷战与悠然消失了
回到沉默中
它本来只是一片沉默!

写写半生

 

文/姚真庭

人生像记事本,因为害怕会忘记,所以把它捕捉起来。

我的开始

               我选择在母亲四十一岁高龄时面世。我如民间所流传--老蚌生珠里的小宝贝,这样的孩子不是白痴,便是天才。每当我跟朋友说起,他们以‘喷饭’似的反应回我。

两个影响最大的女人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心思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