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开示

-A A +A

檀香的回顾与展望

檀香的回顾与展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各位线上的菩萨,大家晚间好。今年我们是以线上交流来取代以往在疫情之前的团圆饭;用佛法分享替代食物的供养,更具有深长的意义。首先我想跟大家做个简单的报告,过去的两年因疫情在全世界爆发,让许多人措手不及。这个疫情对一般人而言是一种危机,但是对我们来说则变成了转机;为什么说是危机变成了转机呢?因为我们就是趁着这个疫情危机把我们的组织做了个转型。以前我们想转型,但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改变。虽然大家也了解佛教讲的‘无常’,但是当我们必须做出改变时,就会面对很大的阻力!现在这个疫情的到来,事情反而好办多了;它逼得我们不得不作出转变。所以这个引发疫情的COVID-19病毒,应该称它为菩萨;是现愤怒金刚相的菩萨来教训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将地球弄得乌烟瘴气,几乎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了,因此我们必须要从这个疫情当中得到一个很重要的讯息。对我们而言,整个檀香的组织在这两年来,尤其是后面的一年经历了相当大的转型,这也包括了国际佛教大学在内。

唯悟法师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唯悟法师

于2021年9月19日在檀香大喜精舍的开示

(整理: 释真醍、释真修、释慧常、释慧净)

末法时代,老师要培养一个120% 的学生,就要他去跑江湖! 以前的人要参学,就叫作跑江湖!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其含义甚深。意指当你要去参学的时候,身是不由己的。有些学生,尤其是年轻的出家人,与他的师父闹意见了,就像小孩子一般,拂袖而去。如此的现象在这个时代实在太多了!但学生的任性与冲动的举止,真的能够如愿以偿的达到120% 的成果吗?很多时候30% 都无法达成!

《华严经》里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记载了善财童子跟随53位老师学习的过程。有些学生凭着个人浅薄的认知,误解了其意,自认也可效仿!所谓的“身不由己”,意味着老师将决定学生参学的对象。参学并不是基于你跟老师的关系不和谐了,就决定另寻高师。现在的年轻人很任性。一旦老师比较严格,不欢喜之下就选择了离开。原本依止的是善知识,结果到别处时却遇上了恶知识。这是死路一条呀!

唯悟法师

2019年佛七暨短期出家解答戒子提问(四)

【问 1】:尊敬的主七和尚上唯下悟长老,阿弥陀佛
I am english educated and very interested in Buddhism. I attended Buddhist’s events whenever there is opportunity. However, I can’t really understand & connect to overall teachings. What is your advice to pursue Buddhism Path?
Last 2 days, during chanting, a bright golden light with some words, which looks like mandarin, or pali words appear and very fast they went off. This happened in many occasion during chanting. What does this mean?
Amitabha
郑如珉

2019年佛七暨短期出家解答戒子提问(三)

【问 1】:顶礼尊敬的师父上人,弟子智翔有 3 个问题想请问师父上人。

1) 《佛说阿弥陀经》里有提到「执持名号,一日乃至七日」的意思是 168 个小时 都要一心不乱地想着阿弥陀佛的名号吗? 还是在佛七期间,晚上播放的影片里 说的:「不在乎几时、几天,只要专心就好?」那为何佛经里强调七日呢? 2) 临命终时,一心不乱执名念佛,是去西方净土的唯一出路吗? 若我平时做了善 事,把这些功德当成净业回向西方净土。倘若在我临命终时,无法达到一心不 乱,弟子还能往生吗?由于善业都转换成净业,回向西方净土了。没了人天善业 福报,又去不了净土。弟子会不会两边不到岸,而堕三恶道呢? 3) 往生咒的殊胜功德是什么?为亡者助念往生咒,能帮助往生者往生西方吗? 恳请师父上人慈悲指导。 弟子:智翔 合十

【答 1】:【参考资料】:道源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录》(p.121~ p.134)

2019年佛七暨短期出家解答戒子提问(二)

【问 1】:请教师父,弟子每天都有做早课。要念《经》先,还是要念〈忏悔文〉先? 请师父开示,阿弥陀佛。
弟子:瑞琴 合十

【答 1】:学佛要「解行并重」,「解」是明白义理,「行」是修其方法。所以,忏 悔、诵《经》注重在心正意诚,真实的去修持。你可以在作早课之前,先至心念诵 〈忏悔偈〉:「往昔所造诸恶业…」三遍,再诵《经》,再将早课功德回向众生与佛 道。檀香人所谓:“天天发心,日日行善;时时付出,分分把握。”早晚课能持之以 恒,必然功不唐捐,正如古德所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加油!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问 2】:师父,阿弥陀佛!愿您法体安康。问题:
1.乘愿再来的菩萨,是以什么相来度众生?
2.看到某某高僧大德,我们通常都会说他应该是乘愿而来的。因此,弟子有点疑惑, 高僧大德也是与我们凡夫一样呀!有生老病死。
感恩师父为弟子解答。
弟子 合十。

2019年佛七暨短期出家解答戒子提问(一)

【问 1】:尊敬的主七师父。请问大法师,弟子的心已出家,然而身尚不能出家,基于环境 及其他因素。唯‘无常’何时将至,无法得知也无法掌控。一旦‘无常’到来而尚不能身出 家,该如何突破此自我执着(心很在意,自己念念不忘‘尚未出家’)?----佛弟子,慧薇 顶礼。

【答 1】:《六祖坛经》说:「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 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可见,修行不一定要出家,在 家也能修行。你可以参考圣严法师开示的《怎样修持解脱道》 http://www.fodizi.net/qt/shengyanfashi/935.html,先培养自己‘解脱道’(戒定慧)的资粮, 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出离心’。除此,你也可以尽量去把握因缘,多参加各道场的‘短期出 家’戒会,或积极护持‘传授三坛大戒’的出家戒会活动,慢慢累积自己出家的善根福德资 粮,逐步使自己在今生‘身心俱能出家’的梦境成真。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出家的正确理念 (唯悟法师开示)

2004 年精进佛七(短期出家)【佛法开示】:

〈出家的正确理念〉(唯悟法师开示)

【目录】:

1) 僧伽的意义

2) 出家的动机

3) 皈依三宝

4) 受持五戒

5) 出家的功德

6) 依止善知识

7) 六和合的僧团

8) 出家的资粮

〈出家的正确理念〉

前天继证法师建议跟大家讲一些有关出家的课题,我们决定把晚上开示的时间, 增加半个小时。昨天,我们已把经文介绍完了,也跟大家说过〈出家的理念〉:首先要建立在‘皈依三宝’,还要‘受持五戒’,再进一步‘受持八戒’,乃至‘十戒’----- 也就是‘沙弥、沙弥尼戒’。接下来,我们也会简略地介绍‘出家的具足戒’---- --就是‘比丘、比丘尼戒’。

1) 僧伽的意义

出家的条件

*** 我想出家,到底要怎样的条件?我是否适合出家呢? 唯悟法师怎么说?

1. 请问您出家有什么条件?

唯悟法师:“先培养僧格,后弘法利生。”

2. 出家的正确动机为何?

唯悟法师:“出家要有出离心。出家的动机如果是为众生,能够发菩提心 (上求佛道,下化众 生) ,那是更高层次的动机。”

3. 出家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唯悟法师:“出家的生活是一种大众的生活,僧团就是要有大众共住的精神。 在僧团内要互相照”顾。”

4. 出家人应该持有的行仪态度是什么?

唯悟法师:“出了家后,你就是僧团的一份子,你必须要有护持僧团的精神。 出了家后,要把僧团摆在第一位,凡事都要站在僧团的立场,为僧团的利益去做抉择。出了家后,能够做到这些,这样的出家就受用无穷。”

5. 如何做一个好的出家人?

唯悟法师:“ 要做一 个好的出家人,必须要学习三点:要培养正知正见,要大量,要有远见。”

6. 出家人应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唯悟法师:“ 早、晚功课对出家众的修行非常重要。个人独处时,要观察自己的心。阿底沙尊者说: ‘独处观自心,众中观自语。’ 印光大师叮咛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Christchurch 清真寺枪击事件

大家合掌,让我们一起来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Selamat Pagi!(大家早安!)

你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今天师父会来跟大家在一起,是吗?奇怪吗?不奇怪?好!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到电视的新闻报导,纽西兰一个叫做Christchurch——我们翻译为基督城——的地方,在星期五那天,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

师父本身在纽西兰总共住了七年。其中在Christchurch这个城市就住了六年。纽西兰是一个美丽又宁静的地方,有时候师父形容它为我们人间的净土。 那里不单只是风景很美,人也很美。这里所谓人的美指的不是外在美,而是心灵的美。

报导: 萧杏山

菩提四校董事唯悟法师於菩提四校庆祝75周年校庆素宴会上讲话重点

菩提四校董事长唯悟法师於菩提四校庆祝75周年校庆素宴会上讲话重点

(一)在面向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年轻一代的学生必需拥有将来能应对国际舞台的竞争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文品格的素质。
菩提创校的緣起源自菩提学院,根本在佛法的教育。菩提办校必需强调佛法,菩提教育培育品格素质的优势是佛法,淡化佛学课程,将对不起创校先贤。
菩提四校都设有佛学的课程,同时校内的佛学课程也跟着时代的发展,和带进了契合现代社会所需的福智十善法,这是将佛法生活化的现代教育理念,可让学生们受用无穷,并灌轮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他们有信心将来立足站稳于国际舞台上。
福智十善法特别强调孝亲尊师的传统美德,为了鼓励学生要将它落实在家居及校园的环境中,福智十善法强调对像必然包括老师及家长,家教协会也因此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成功传授福智十善法,呼吁各校校长、老师及家长的积极参与。

蔡昌卫整理

Pages

Subscribe to RSS - 佛法开示